到底誰說得對
在同一個農(nóng)場工作的沃爾科夫和庫涅斯基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這一點沒有人不知道?墒亲詮霓r(nóng)場新來了一位名叫卓婭的姑娘后,這一切就改變了。
卓婭剛剛20歲,有著年輕姑娘特有的活力和熱情,她一到這里,馬上就成為小伙子們爭相追逐的對象。
農(nóng)場里最有競爭力的就要算是英武帥氣的沃爾科夫和機智勤勞的庫涅斯基了,他們兩個人也都很喜歡卓婭,可是面對年輕漂亮的姑娘,哪個小伙子愿意放棄呢?
于是兩個人最后決定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解決這件事情,那就是決斗!
按照當?shù)貨Q斗的方式,應(yīng)該是每人拿一把手槍,每把槍里裝一發(fā)子彈。
兩個人相隔一定距離后,面對面站著,然后同時開槍;钪模蛘呤莻麆葺^輕的那個人就算是勝利了。
為了公平起見,他們分別找到米哈洛維奇和戈羅莫娃來為這次決斗做公證人。
一個無風的下午,決斗開始了。
沃爾科夫和庫涅斯基兩個人相隔百余米開了槍,結(jié)果沃爾科夫受了重傷。
可此時,兩位見證人卻表達了自己的不同意見:米哈洛維奇肯定地說自己只聽到了一聲槍響,確信兩個人是同時開槍的;可戈羅莫娃也卻很肯定地說自己聽到的是兩聲槍響,一定是有人先開了槍。
這下子可就不好辦了,因為如果真的有人違反規(guī)則先開了槍,是要受懲罰的,于是大家最后決定報警。
在警察面前,兩位證人都堅決地認定自己沒有聽錯,這讓警察很為難。
最后,還是老警長找到了問題的關(guān)鍵之處。
他仔細地勘察了現(xiàn)場,讓證人明確地指出當時決斗的兩個人所在的位置,以及兩位證人分別所在的地方,然后滿意地點了點頭,對眾人說:“兩位證人都沒有說謊,決斗者確實是同時開的槍。至于兩位證人所聽到的槍響次數(shù)不同,正是聲音與距離產(chǎn)生的誤差,站在兩位決斗者中間的米哈洛維奇所聽到的槍響次數(shù)最準確。”
眾人聽了老警長的解釋,恍然大悟。
編后語: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331.5米/秒。米哈洛維奇站在兩位開槍者的中間,聲音走了同樣的距離傳到他的耳朵里,所用時間一致,所以證明決斗者是同時開槍;而戈羅莫娃站在靠近庫涅斯基的一側(cè),兩人如果同時開槍,由于聲音所走過的路程長短不同,所以傳到戈羅莫娃耳朵里時就有了先后之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6156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