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之以謙,行之以實
陳思炳
魯迅一生謙虛謹慎。劉半農(nóng)曾提議他參評諾貝爾獎,他卻說自己不配,“還欠努力”;人們推崇他的作品,他卻認為那只是“時時隨風而逝”的“許多小小的想頭和言語”;他不寫自傳,也不熱心于別人為他作傳,因為他覺得自己一生太平凡……他敞開胸懷和讀者交流思想情感,洞察社會也深刻剖析自己。在自我貶抑與反思中,他的形象卻偉岸起來。
托爾斯泰曾說:一個人就好像一個分數(shù),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計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shù)的值越小。觀察成就斐然之人,的確大多如此。 A ;楊絳是著名學者、作家,但她在《楊絳全集》的自序中,謙稱“我不是專業(yè)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隨遇而作。我只是一個業(yè)余作者”。才能突出卻不恃才傲物,反而在自謙中矢志提升自我,這也許正是其人生分數(shù)值不斷增大的內(nèi)在原因。
“器虛則受,實則不受”。謙遜之人往往能認識到自身不足,樂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識。 B 驕矜之人則妄自尊大,或因自我感覺良好而睥睨一切,或因取得微小成績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對于“墻角的花”來說,“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F(xiàn)實中有一些人,發(fā)了幾篇文就自稱“著名作家”,演了幾場戲就自詡“明星演員”,于是開始好面子、擺架子,在自夸自滿自負中逐漸失去了前行的能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標榜著“公仆”身份的人,如果也對自己有著不切實際的認知,甚至通過各種手段,為自己罩上“優(yōu)秀”的外衣,其負面影響只會更甚。把自己看得很高,把別人看得很低,最終只會在華麗包裝、自吹自擂中把分母無限增大,使自己的分數(shù)值愈變愈小,甚至成為他人眼中“輕于鴻毛”的人。
自謙渺小者未必渺小,把自己放得很低,他人往往把他看得很重!杜砜傇谥心虾!芬粫性v述過這樣一件事:一天,彭德懷看到巴金在一篇文章中描寫他“像長者對子弟講話”,坐立不安,于是給他寫信道:“我是一個很渺小的人,把我寫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廖俊波曾面對女兒的疑問:“爸爸,你是拿口鎮(zhèn)最大的人嗎?”他回答:“不,爸爸是全鎮(zhèn)最小的人,因為爸爸是為全鎮(zhèn)人服務的!币曌约簽椤懊煨〉娜恕,體現(xiàn)了純樸謙遜的性情品格,映照出“人民大如天”的敬民意識。事實證明,誰把人民看得最大、把自己看得最小,誰在人民心中的分量就“重如泰山”。
有人說,人的真正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C 無論處于怎樣的境遇、無論取得何種的成績,倘若能始終守之以讓、守之以法、守之以謙,一個人才能為自己的成長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成就更有價值、更有境界的人生。
18.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19.第4段列舉彭德懷和廖俊波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2分)
20.下面這句話是從原文A、B、C其中一處抽出來的,請將它放回原處,并說出理由。(2分)
牛頓曾建立起一座宏偉的經(jīng)典力學大廈,但他并不因此自矜,反而將成就歸因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答案:
【議論性文章閱讀】(6分)
18. 守之以謙,行之以實 (“才能突出卻不恃才傲物,反而在自謙中矢志提升自我”也對)
19. 列舉彭德懷和廖俊波的事例表明他們的純樸謙遜的性情品格,映照出“人民大如天”的敬民意識。從而證明了“自謙渺小者未必渺小,把自己放得很低,他人往往把他看得很重”的觀點。
20. A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uedu/yilunwen/1112975.html
相關(guān)閱讀:《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閱讀答案
美好的明天閱讀答案
《要勇于嘗試》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
《善言是一種美德》閱讀答案
《咬文嚼字》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