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父母的說教或講理,立意再好,對孩子而言,都只是包裝美麗的批評和責備,并無濟于教養(yǎng)的實效,充其量只在紓解父母的焦慮、滿足父母教養(yǎng)的熱情罷了。
譬如,孩子忘了帶功課回家,父母憂心他的粗心大意,于是從孩子的功課一直講到他的內(nèi)務,從他態(tài)度上的無心,一路說到他行為上的故意。雖然只是勸說、告誡、曉以大義,并未大聲斥責、批評指教,但一字一句都直指孩子有錯,令塬本還有悔意的孩子,很快就筑起防衛(wèi)心而關(guān)上耳朵、拒絕再聽。
又譬如,當孩子說到班上某個同學的行為如何過份時,父母也絕不會忘記提醒孩子要「見不賢內(nèi)自省」:『那你能做的比他更好嗎?、你能避免像他一樣嗎????』父母總愛把別人的問題扯回到孩子身上,將他與別人做莫名其妙的類比,也許只是想機會教育孩子一下,卻使得本來樂于和父母分享的孩子,立刻覺得無趣而閉嘴了。
其實,孩子開口和父母談別人的事,父母就只要聚焦在別人的問題上,讓親子皆可因「事不關(guān)己」,而暢所欲言地溝通彼此的觀點和想法。就算孩子主動向父母求助、想知道問題該如何解決,父母也要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在充分接納、同理孩子的情緒后,才提供自己的意見給孩子參考,且絕不去限制及批評他的決定與選擇,如此輕?、不給孩子壓力的交流、討論,孩子才更有可能接受父母的觀念及建議。
所以教養(yǎng),并不在于父母對孩子說了什么,而是孩子愿意聽進去以及接受什么。要孩子聽話之前,父母應該先學會聽孩子說話,放下必需「灌輸孩子正確觀念」、「糾正孩子錯誤想法」的教養(yǎng)重負,以「聽聽孩子怎么說」取代「和孩子好好講道理」,父母的教養(yǎng)才對孩子有所助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00051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