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親子沖突的反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親子活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端午節(jié)那天,一位媽媽和三歲的寶寶一起去白云觀。玩了一天,要回去時,孩子說想去投十元錢銅板。(觀里面有一個鐘,游客們可以把錢換成銅板去投。)媽媽說,想投就投吧,媽媽累了,我在這等你,你自己去買了銅板投吧。說完,遞給孩子20塊錢。

孩子沒說話,拿著錢去了,到買銅板的窗口,喊了兩聲,結果沒有人理。孩子受不了了,就氣呼呼的回來,叫媽媽和她一起去買,媽媽不去,說,是你想玩,自己想玩自己買。寶寶“哇”的一聲哭了,不答應,媽媽也著急,說,媽媽這是想鍛煉你,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孩子說,我不會!我不會!媽媽說,有什么不會的,鍛煉鍛煉就會了。

孩子就是哭,越哭越兇,越哭聲音越大,很多的人開始把目光聚焦過來,媽媽又累,有急,又氣,又難堪(后來對我說自己都快哭了,只是哭不出來)。越來越有情緒,于是說,沒見過你這樣的孩子,孩子聽完哭得更傷心了,一邊哭一邊說,沒見過你這樣的媽媽。媽媽聽了更生氣,然后說,再這樣,媽媽自己回家了!于是寶寶的哭聲更加震天……

事情的結局是,媽媽還是帶孩子去買了銅板,禮貌的問那位賣銅板的阿姨當時怎么沒理孩子,阿姨連忙說,對不起,小朋友,剛才阿姨沒聽見。然后,媽媽帶孩子回家,一路上氣氛很僵,兩個人晚上都沒睡好。第二天,媽媽還是有點生氣,想起孩子那句話(沒見過你這樣的媽媽)還是很難過。孩子則說自己的眼睛都哭腫了,晚上夢見自己找不到媽媽了。

這位媽媽是我的好朋友,在委屈和郁悶中,她專門約了我談這件事。她說,孩子從來沒有這么哭過,也從來沒有讓自己這么生氣和無助過。

我問她,觀里的工作人員態(tài)度好嗎?她說:有一個好,有一個不好。

孩子有找零錢的經(jīng)驗嗎?她說:好像沒有。

那說明孩子自己去買換銅板,還是有點讓她發(fā)怵。她說,可能。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這既可能讓孩子對自己產(chǎn)生責任心更加自立,也可能讓孩子感到你不近人情,公事公辦。這兩者的分別在于孩子能否感到愛和支持。什么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什么事情大人最好幫點忙,取決于事情對于孩子的難度。當然,如果當時你心平氣和的鼓勵孩子克服困難,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兩個人當時都有點急,都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這個時候,孩子的直覺就是媽媽不近人情,孩子又是那么想玩,媽媽又是那么不耐煩,孩子就會感到忿怨和傷心。尤其是你平時對她很好很有耐心,讓她對你產(chǎn)生了高期望的習慣的時候。

聽到這,媽媽難為情地笑了。

然后,我又說:孩子是很弱小的,這個世界對于她來講還是太龐大、太不可知了,所以她就有成年人不易體會的不安全感,尤其是獨自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一點點怠慢和誤會,他們可能就會受挫和害怕。這時候,他們就只有向自己的父母尋求幫助和安全。

不僅僅是面對陌生人的時候,絕大部分情況下孩子的愿望和需要都要依靠大人尤其是父母來滿足,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是一種不能擺脫的依賴,如果大人不能體會他的心事,她就會很無助。

親子之間需要互相體諒,孩子也應該體諒大人,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對于大人的體諒,有賴于大人的引導。而她的表達能力則更弱,很多東西她強烈的感到,可她的語言能力遠遠表達不出來。甚至,他們有時候會想,該不該表達,說出來大人會不會不高興。

孟遷:勞動部高級育嬰師資培訓師 中國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5381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