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咋鼓勵孩子?如何才能讓父母的愛轉化成孩子學習的動力?這些問題是家長們在一起議論最多的話題。但往往家長的主觀愿望和孩子的實際感受不一致,不少時候家長甚至出力不討好。日前,記者有幸采訪到了幾位已經保送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學生,他們從自己作為孩子的角度,發(fā)表了對這些問題的獨到看法。
嘗到甜頭貴在堅持
就讀于安陽一中、被保送上清華大學的薛斐:我自制力還行,我媽又特會講道理,我只好按照她的意愿報了一堆班,有書法、英語……那時候特別想玩,媽媽總能講得我心服口服。我克制著自己,把玩的心思壓下去。后來我慢慢發(fā)現(xiàn),在這些課外班里學到的知識還挺管用,所以也就發(fā)自內心地、自覺自愿地去學習了。
就讀于鄭州外國語學校、被保送上清華大學的王靜斐:我小時候報了一堆課外班,電子琴、奧數(shù)、作文……枯燥死了,但時間不長,我各科成績提高很快,興趣一下子上來了。爸媽風雨無阻地堅持接送,我也就堅持下來了。
尊重孩子巧妙引導
就讀于河師大附中、被保送上北京大學的張一甲:我印象最深的是學電子琴。學電子琴前,媽媽把我領到樂器室,讓我去試,然后讓我選,并告訴我,自己選擇的就要堅持到底。后來又學習畫畫、拉丁舞、作文……媽媽從來不對我說你應該怎樣,總是給我提供幾種備選答案,讓我自己選,她尊重我的選擇。就讀于鄭州一中、被保送上北京大學的李宛玉:媽媽帶我去了樂器店,她讓我自己去試試音。我覺得鋼琴的聲音最好聽,就選了鋼琴。自從我學彈琴,家里來了客人,父母總讓我展示琴藝,聽到客人的夸獎,我一下子有了成就感,原本枯燥的練琴一下子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媽媽話不多,但總要求我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就讀于河南省實驗中學、被保送上北京大學的佘睿聰:要學什么都是我說了算,父母很尊重我。我學過游泳、武術、鋼琴,雖然都沒有學出什么名堂,但對以后的學習幫助很大。
常常鼓勵恰到好處
李宛玉: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孩子感興趣、愿意干的,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鼓勵了。我愛吃水果,小時候每到練琴,媽媽總是削一盤水果,我彈一遍琴,就可以得到一塊水果的獎勵。媽媽說話不多,但她的獎勵總是我最喜歡、最想要的。既受到獎勵,又能吃到喜愛的水果,我對彈琴有了興趣,慢慢也就沉浸到彈琴中去了。其實,只要孩子喜歡、能提高其積極性,就達到了鼓勵的目的。獎勵什么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是需要家長動心思的。
父母關愛成動力
王靜斐:爸爸媽媽都不嘮叨。我學習時,爸爸會剝一粒一粒的石榴子給我吃,有時候給我剝板栗吃。爸媽還幫我剪貼好文章。父母很用心地做這些看似簡單的事,學累了的時候,想想他們的愛,我又有了向上的動力。
編后:沒有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是具體怎么做才能讓孩子“領情”,并能對孩子有幫助呢?聽聽孩子們自己的心聲,或許對迷茫中的您有所啟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42957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