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哪些事情可以鼓勵孩子“自助”?作為父母,又該怎樣幫助孩子增強自理能力呢?對于父母來說,他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做到:當孩子正在做自己有能力獨立完成的事情,需要父母的存在卻不需要父母插手代辦的時候,能夠找到幫助孩子的方式。下面這幾個原則或許可以幫助你在讓孩子鍛煉自理能力時掌握合適的尺度。
1、做個好榜樣。孩子們總是希望模仿父母的行為,他們時時觀察著成人的舉動。爸爸或媽媽怎么刷牙,孩子在旁邊看著也就怎么刷牙,所以,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做個好榜樣,比如飯后漱漱口,晚上臨睡前把牙刷干凈,這些一旦養(yǎng)成習慣,就不會成為一種負擔了。
2、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如果你們不希望早晨起來因為孩子堅持自己穿衣服而耽誤過多時間,那么可以在有空閑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練習。例如怎么把T恤套在頭上,然后再伸手臂,或者他習慣先伸手臂再鉆頭也由他,關鍵是找到自己喜歡和熟悉的方式。也可以把襯衫放在床上練習系和解扣子。若是小女孩,她可能很喜歡給洋娃娃穿脫衣服,這也是一個不錯的練習方式。
3、分工合作。與孩子合作完成一項任務。例如穿襯衫的時候,讓他自己穿好袖子然后媽媽幫他系好紐扣。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成功的幾率,一方面也使父母的幫助很恰當,不會被拒絕。
4、創(chuàng)造條件。父母可以做一些適當調整從而使某項任務適合孩子自己動手完成。例如在拉鏈頭上系上一根短帶,孩子就比較容易抓住上下拉動了。
5、留出充足時間。只要條件允許,就留給孩子充足的時間讓他做自己的事。例如孩子堅持自己穿上外衣,那么父母就讓他做,即便心里很清楚這要花去更多的時間,也要靜靜地站在一邊看著他做。小小的成功,比如自己拉上衣服的拉鏈,都能給予孩子一種自豪感。父母的這些做法正在向孩子表明,你們認為他有能力做好事情。
6、不要忙著提供幫助。父母迅速地參與和幫助是在自找麻煩。因為過多的干涉會引起孩子的抗拒,也可能就此挫傷了他自己做事的積極性。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好心來包辦。當孩子因為做不好而發(fā)脾氣時,他的憤怒和挫敗感往往總是針對他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針對父母。
孩子學習自理能力的過程,也是考驗父母耐心的過程。在寄希望于孩子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前,最好還是做足心理準備,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掌握新的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47417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