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筆下,童年是五彩的;成人的筆下,童年是回憶。當童年世界有了成年社會的倒影,最為悲哀的是父母,他們從童話走入成人世界,最為明白“童話”的可貴。純真、簡單、可愛、幼稚,在孩子的童年里它們已漸漸不見了。明凈無邪的童話蒙上了一層凝重的色彩。孩子純真的世界正在消失著什么?又是誰帶走了它們?
現(xiàn)象點擊
女兒讓我拉關系走后門
姜女士,在外企工作
上幼兒園大班的女兒睿睿一向懂事聽話,可最近的一件事卻讓我很震驚。前幾天,送睿睿上學時,發(fā)現(xiàn)她有點反常,總愛蹦蹦跳跳的她一路上一言不發(fā),垂著腦袋好像在思考著什么。
“媽媽,你可不可以幫我一個忙?”快到學校時睿睿終于開了口,“兒童節(jié)馬上到了,每個班都開始排練節(jié)目。我們班排練舞蹈,但我不是領舞……你和班主任是同學,可不可以給她說讓我跳領舞呢……”
聽到這里,我有些震驚:這孩子咋這樣,在哪里學到的?
7歲男孩向老師“告密”
吳先生,私營業(yè)主
“兒子性格隨和,在學校有不少朋友,我們從不擔心他的人際交往,但前段時間發(fā)生的一件事卻讓我們不免擔心。
不久前,學校組織各班級評選優(yōu)秀干部和三好學生。吳先生鼓勵上二年級的小鵬參加優(yōu)秀干部評選,并許諾選上就給他買最喜歡的玩具。
評選結束后,小鵬興奮地向父母傳達了好消息,受到老師與同學的認可,他當上了優(yōu)秀干部。吳先生正想把兒子抱起來,小鵬卻小聲說道:“昨天我偷偷告訴老師,我的同桌上周在校外打架,結果他沒有評上優(yōu)秀干部……”兒子原本稚嫩的臉上,竟透著一絲狡黠的笑容。“我想罵他幾句,卻一時不知道說什么。”
吳先生說,小鵬和同桌平時走得很近,小鵬還時常拉他到家中做作業(yè)。雖說同桌打架的確不對,但兒子為了評選,偷偷“狀告”好朋友,著實讓他大吃一驚。吳先生開始回憶,是不是自己平時在言談舉止中,讓小鵬接觸到了“職場上的那一套”。
網友熱議
兒童過早功利化
在騰訊網論壇上,近萬名網友參與投票、討論,其中談論最多的,便是孩子過早地變得功利。“讓我想到了自己女兒的行為。就在不久前,不到10歲的女兒為了當上班干部,竟要求我給班主任送禮。”一網友留言說,聽到女兒的要求,自己好一陣子沒說出話,“雖說童言無忌,但我覺得女兒的話已經不算是童言……這怎會出自9歲小孩之口!”
因成績排名與同學翻臉、為拉選票請客吃飯……論壇中,一些當了家長的網友們,紛紛現(xiàn)身說法,“這哪是天真的小孩,完全是成人的做法!”家長紛紛感嘆,并發(fā)出疑問:到底是什么讓天真無邪的小孩變得如此功利?
專家說法
社會影響無孔不入
是什么讓天真的孩子內心提早成人呢?
相比以前,現(xiàn)在的孩子確實有成人的心思,有攀比的心態(tài)。“比如同學之間會討論哪個家長有錢,哪個家長沒錢。在這樣的攀比下,孩子的心態(tài)會有變化。”
這是社會的負面影響造成的。“社會的影響無孔不入,有些不是家長和老師能夠禁止的,比如電視和網絡。要通過正面的引導,讓孩子明白,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人生之路。”
爭第一讓孩子忽略了過程
孩子變得功利化,首先應該反省的便是家長:我們究竟將孩子放在了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
如今不少家長總是不停地讓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比賽,不斷向孩子灌輸這樣一個思想:爭第一才是好的,只要爭得第一,其他的事情父母都滿足你。這樣,孩子自然變得凡事只求結果,而忽略了過程中的樂趣。
同時,家長也需要想想,自己曾在孩子面前說過什么、做過什么,是否無意識地將鉤心斗角的一套暴露在孩子面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7990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