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2歲,最近開始變得特別“不可理喻”!不管什么事都要按照他的指示來,每次去游樂場玩必須走同一條路;下臺階必須自己走,如果誰扶他一下必須回去重新走;吃香蕉必須自己扒皮,如果幫他扒了,必須重新“長”回去,而且扒斷了還必須換一個重新扒……寶寶這是怎么了?
如此“折騰人”的寶寶,你家有嗎?是寶寶太任性,和媽媽故意對著干,還是媽媽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呢?
簡單來講,就是指寶寶正處于對周圍客觀世界包括空間、時間、物體擺放位置、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規(guī)律等,進行初步感知和認識的敏感期。2歲左右的寶寶表現(xiàn)最為明顯。
它是寶寶安全感的由來,關系到智力發(fā)展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更密切影響著寶寶積極情緒、情感的形成。
就像一些成人,在新環(huán)境下異常焦慮、緊張、恐懼,不容易適應,不能專心做事情;有的成人面對很多事情容易手忙腳亂,缺乏統(tǒng)籌安排,效率低下;有的成人收拾整理房間或物品漫無頭緒,雜亂不堪……造成成人這些能力缺陷有很可能源于幼年早期秩序敏感期沒有把握好教育的時機。
尊重和理解寶寶,即使他的行為讓你覺得繁瑣不便,也要接納、順應。
比如,你下班一進門,先換拖鞋,然后洗手,接著抱寶寶,親親他,和他說:“寶寶,媽媽回來啦!”但如果有一天,你很疲憊,懶得換鞋、洗手、抱他,寶寶就會非常失望,進而哭鬧。這時,你一定不要訓斥他,他正為媽媽沒有像往常那樣愛他而焦慮恐懼,你應該做的是像他所期望的那樣滿足他,他才會逐漸理解媽媽上班、下班、抱寶寶、再離開、再回來等等一系列事件之間的關系和秩序,從而與你建立起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這點在寶寶3歲后入園時尤其見成效。
有時,寶寶的堅持確實令人為難。但你也一定不要發(fā)牢騷,或責罵他,而是想辦法先穩(wěn)定他的情緒,試著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幫助他平息對秩序感的執(zhí)拗。
情境教育1:今天不能開車去公園,寶寶偏要坐爸爸的車去,那么你試試看,能不能用比賽跑步或者沿路探險、蕩秋千的游戲吸引寶寶改變主意?
情境教育2:幫寶寶扒了香蕉皮,他卻非要自己扒,而又沒有其他香蕉可扒了,怎么辦?伸出你的食指,對他說:“寶寶,你看,媽媽幫你扒了香蕉,你幫媽媽扒好不好?來!”一邊說,一邊假裝食指是香蕉,做出扒皮的動作,可能寶寶就會覺得有趣,而忘了剛才的煩惱。
家庭環(huán)境對寶寶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同的房間有不同的功能,家居擺設都各有特點,成人在不同的房間做不同的事情。如廚房有櫥柜,櫥柜里有鍋碗瓢盆,媽媽在廚房做飯……別看寶寶小,他每天在房間里走動,觀察、模仿、參與成人的活動,體驗活動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漸漸他就會了解環(huán)境中的各種布置擺設,形成最初的適應性。在有了這樣一個較好的基礎后,當寶寶有了屬于自己的小房間,他自然會很喜歡和適應屬于他的空間,不會出現(xiàn)抵觸情緒。你大可放手讓寶寶布置和整理自己的房間,安排自己的活動時間,他將逐漸形成自立和自信。
反之,如果家庭環(huán)境雜亂無章,功能不明確,各種物品隨意更改位置,那么必然對寶寶秩序感的形成產(chǎn)生不良干擾,影響他的智力啟蒙和習慣養(yǎng)成,更不用說日后的自我管理了。
【我來扔垃圾】
大家一起吃水果,把果皮、果核放在桌上,旁邊放一個小碗;
媽媽說:“啊嗚”,寶寶吃水果,現(xiàn)在該小碗啊嗚張大嘴吃嘍!寶寶會不會把果核喂到小碗嘴里。
和寶寶一起把果皮、果核放進小碗里;
拍手念兒歌,讓寶寶轉(zhuǎn)圈。(媽媽問:轉(zhuǎn)一圈,轉(zhuǎn)兩圈,垃圾桶在哪里?)
讓寶寶抱著小碗,把果皮扔進垃圾桶里。(垃圾桶此時放在廚房。)
媽媽把垃圾桶重新放一個地方,重復兒歌,讓寶寶找到垃圾桶,再把果皮扔進去。
反復玩3~4次。
【教育意義】這個游戲能幫助寶寶認識到吃完水果后,垃圾要扔進垃圾桶,也知道垃圾桶放在什么地方并能夠找到。垃圾桶變換位置,是為了幫助寶寶克服刻板印象,不論垃圾桶在哪里,只要把垃圾扔進去就行,有利于他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同時,還訓練寶寶的觀察力和反應能力,讓寶寶覺得幫助媽媽做家務這件事很有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51804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