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五種母親傷害寶寶最深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13歲的女孩露露家境優(yōu)越,媽媽是某外企的高管。最近,媽媽聽保姆說露露總躲在屋里,不想去上學,還在網上查自殺的方式。媽媽嚇壞了,拖著露露來做咨詢。臨床診斷顯示:感受不到媽媽的愛讓她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專家建議:

1: 日常交流中傳達出對孩子的愛

2: 用行為讓他確定母親是愛他的

3:以愉快的心情面對孩子

……

一、媽媽 我是多余的嗎?

  13歲的女孩露露家境優(yōu)越,媽媽是某外企的高管。最近,媽媽聽保姆說露露總躲在屋里,不想去上學,還在網上查自殺的方式。媽媽嚇壞了,拖著露露來做咨詢。

  鑒于露露的敏感度很好,我為她做了深度催眠。催眠中的露露看到自己在四五歲的時候,得了場大病,半睡半醒之間,聽到媽媽和一個阿姨談話,媽媽說:“要不是因為這個孩子,這次的大區(qū)經理應該是我。你說要孩子有什么好,三天兩頭生病,我經常為她請假,干了幾年也沒有升職的機會。”

  看到這個畫面,露露流著淚說:“我從小就覺得是個多余的孩子,是個累贅,給媽媽帶來很多麻煩。我拼命好好學習,希望看到她的笑臉?墒牵徽撐叶嗯,媽媽總有數不盡的煩惱,這些煩惱都是因我而起。”

  臨床診斷:感受不到媽媽的愛讓她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通過和露露媽媽交流,我得知露露是媽媽意外懷孕的結果,當時父母都想在事業(yè)上有所發(fā)展,沒打算要孩子,懷孕后就想墮胎。經過奶奶的不停勸導,媽媽才轉變心意,要了這個孩子。露露出生后特別難帶,經常得病,似乎是故意給媽媽找麻煩。媽媽為了她,不得不放棄很多事業(yè)上的機會。

  媽媽說:“當時年輕,確實有段時間以事業(yè)為重,但是,我對孩子也很關心,只要露露病了,我都會請假陪她。只是遇到單位的事情不順時,難免會發(fā)些牢騷!边@次發(fā)現露露的心理問題,媽媽的頭發(fā)都急白了幾根,她實在不懂為什么露露會覺得她自己是多余的。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并不是每個在媽媽身邊的孩子都能得到完整的母愛。孩子的價值感來源于媽媽的評價,因為媽媽是孩子最早接觸的人,也是最重要的人,她能賜予孩子生命,提供衣食住行,沒有她,孩子就無法生存,所以,媽媽的評價對孩子來講至關重要。父母不關注孩子,甚至說出不想要孩子之類的話,孩子就會失去對生活的熱情,變得自卑、消沉,更有甚者會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媽媽喜愛孩子,重視孩子,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受人歡迎的,是有價值的,才能活得自信快樂。

  育兒建議:讓孩子清楚地感受到媽媽的愛

  1、日常交流中傳達出對孩子的愛

  侄兒2歲多時,嘴里經常念一句話:“小寶寶不聽話,奶奶還是喜歡他!边@是他根據兒歌歌詞“小寶寶不聽話,奶奶就不喜歡他”改過來的。侄兒改過的話頗有深意。據我觀察,小孩子通常有這樣的智慧,能說出特別深刻的話。這是孩子的愿望,他從心底盼望著這樣的愛,不論他怎么淘氣、怎么不合大人的意,家人都依然愛他、疼他。

  有心的媽媽可以做個統(tǒng)計,你每天說出的話里,有多少句是這樣的:“你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喜歡你了!薄霸倏蓿瑡寢尣灰懔。”“媽媽喜歡隔壁的小云,她特別聽話、懂事。媽媽不喜歡你!……

  3歲以下的孩子幾乎全部當真,3歲以上的孩子分不清哪句是玩笑,哪句是真的。這樣的話說多了,孩子在潛意識里就會覺得媽媽不喜歡他,不想要他。這種恐慌的感覺深藏在潛意識中,長大后遇到困難、強烈的批評、冷落時會激發(fā)出來,會比其他人更不安。

  媽媽們一定注意,孩子做錯事情,可以批評他,但一定要讓他知道,媽媽只是對他做的事情不高興,媽媽依然很喜歡他。不要長時間生孩子的氣,事情過去了就高高興興地帶著孩子玩。

  2、用行為讓他確定母親是愛他的

  母愛不僅僅意味著物質上的供給,更多的是溫暖、包容。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把剛出生不久的小猴關在一個籠子里,籠子里有兩個“猴媽媽”。一個“猴媽媽”是用金屬支架做成的,胸部掛兩個奶瓶,小猴可以在這個猴媽媽身上吃到東西。另一個“猴媽媽”是絨布做的,身上沒有任何吃的,小猴只能坐在猴媽媽的懷抱里,抱著猴媽媽玩。心理學家的問題是:小猴跟哪個猴媽媽呆得時間長?

  通過幾天的觀察,發(fā)現小猴只在餓的時候去金屬猴媽媽身上吃東西,其他時間都呆在絨布猴媽媽這里,因為這個“媽媽”給了它溫暖的感覺。

  媽媽能夠陪伴孩子時,盡可能多抽出時間來。工作繁忙的家長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不要以為把孩子交給保姆、送到全托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孩子仍然會覺得家人不夠重視他,不夠愛他。

  有些媽媽很委屈:“我供他吃,供他喝,要什么給買什么,他怎么就跟我不親呢?”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孩子需要被愛的感覺,有人陪伴,有人關心,有人陪著一起玩。

  3、以愉快的心情面對孩子

  和孩子相處時的狀態(tài)非常重要,孩子能很敏銳地察覺到媽媽的心情。一次咨詢中,媽媽對咨詢師說她平時心情挺好的。5歲的孩子插嘴說:“不對,我媽媽經常偷偷哭!边^了一會兒,孩子出去上廁所,回來時看到媽媽正低著頭,說:“媽媽,你又難過啦?”

  帶孩子快快樂樂玩一個下午,遠遠勝過沉著臉帶孩子一星期。千萬不要把工作的不愉快帶回家,更不要把事業(yè)發(fā)展的不順歸罪于孩子。

  下班回家的路上,媽媽可以轉換心情,放下工作中的煩惱,多想想孩子天真的笑容,以愉快的心情面對孩子,讓寶寶做個母愛滋潤下的健康孩子。

  二、母親的抱怨讓她對婚姻力不從心

  胡瑗是一位媒體記者,就連向我介紹情況時也帶著獨特的職業(yè)習慣,表情端莊、言簡意賅:“我們結婚六年了,不知是否還能一起走下去?”

  事情緣起于春節(jié)前后,胡瑗發(fā)現丈夫手機上有一個顯示為“小麗”的號碼,撥回去,對方未語先掛。胡瑗就此事與丈夫大鬧,無論丈夫如何解釋,她也不相信。最后,在她的步步緊逼下,丈夫無奈只好搬到外面去住。這下更證實了胡瑗的猜想,丈夫一定和“小麗”住在一起了。她每日獨自哭泣,好不傷心。親友們都勸她與丈夫好好談談,再作打算。胡瑗也不想這樣草草了斷婚姻,讓丈夫“稱心如意”。這次她前來做心理咨詢的目的是想將丈夫拉回來。透過胡瑗的講述,可以看出,她無意中制造了一種對峙狀態(tài)。但因力不從心而沒有把握取勝,所以向心理咨詢師求助,希望有人能幫她把丈夫拉回來。自始至終,她都在設計戰(zhàn)局,而不是求和或談判。她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丈夫的逃避。在未確認事實前,胡瑗的求戰(zhàn)意識已決定了一定要把丈夫設為對手,并自我渲染,目的只有一個,締造對立關系。

  臨床診斷:母親的影響讓她以有色眼鏡看丈夫

 。、冷戰(zhàn)的父母關系延續(xù)至今

  通過深入的溝通,得知胡瑗來自于父母長期冷戰(zhàn)的家庭。由于父母長期貌合神離,母親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形成了相依為命的母女依戀關系。因為女兒代替了父親陪伴母親,導致了她從小成為了一個懂事、聽話、乖巧,卻力不從心的小大人。特別是當父母冷戰(zhàn)時,她總會站到母親一邊(一般的家庭都會如此),認為父親不好,同時得出了“男人不對”的結論。由此,當她結婚后,一旦出現了夫妻矛盾,她的童年經驗便開始啟動?力不從心卻又無力調整,無意中把問題歸結在丈夫(男人)身上,無形中又制造出與當年的家庭關系近乎一致的冷戰(zhàn)局面。心理學稱之為“沉溺性行為”。

  2、全盤吸收媽媽的情緒符號

  胡瑗坦言,聽媽媽說,在她還上幼兒園的時候,父親曾做過對不起她們娘倆的事。后來,當她有記憶,并隨著年齡增長,在家里總能聽到母親說“爸爸心里沒有我們,只有媽媽才愛你”之類的話。

  這些情緒符號伴隨著胡瑗的成長,被她全盤吸收,成為其生存經驗?她當然會以“壞男人”的有色眼鏡看待丈夫。這種心理游戲就如同一個笑話:有個女人總懷疑她的先生有外遇,每天都會翻先生的皮包,希望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可有一天,她什么都沒有發(fā)現,便大哭起來。先生納悶兒:“你不是什么都沒有發(fā)現嗎,那還哭什么?”這女人卻說:“我真沒想到,原來,連沒頭發(fā)的女人你都要。”

  故事聽上去雖然好笑,但可以想象:一個從小生活在母親不良信息包圍中,被催眠長大的人,今后會有怎樣的表現?毫無疑問,胡瑗的媽媽是愛孩子的,但她卻在愛的名義下將自己的不良感受植入了女兒的心間,讓女兒不能以真實的感受去面對和處理自己的生活。

  育兒建議:媽媽要給孩子做出好榜樣

  心理學研究認為,一個人的命運大綱,在6歲前就已經全部寫成,后天只不過是在往大綱里“注水”(填充內容),而在這個階段,父母關系、親子關系等信息,均會被孩子吸納為經驗,這種經驗就是性格特質的基礎。通過與胡瑗的深入交談,我不得不感慨,有些母親對孩子心理成長極度忽視,給孩子的成長和今后的生活都帶來了不良的影響。自以為愛孩子的媽媽,愛的原來是自己。

  1、反省自己 放下過去

  所謂“放下”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的前提是“提起”,因此,我建議當事者重回過去,“提起”這經驗的緣起,再用現在的力量修正它(治療),即“替當年的自己完成心愿”。那么“因”變了,“果”自然隨之改變??他(她)的家庭關系便會從根源上得以修正。

  媽媽本身如果有些不良的童年記憶,不妨自行回溯童年往事,并體會當時的感受,無論什么事都可以,總之,要和那個小小的自己在一起,不要以成人的思維去代替她思考,甚至不要阻止她的哭泣與發(fā)作,允許自己的“本我”表達一切情緒。那個小孩直接影響著你的今天。就如窗外的樹,童年經驗是根,后天性格是果。若結果不良,就要找根源,治了根,大樹就會健康,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要知道,家庭系統(tǒng)中的一切“基因”是會遺傳的,治療的唯一方法,就是反省自己,而不是依賴別人。媽媽的態(tài)度會影響孩子。如果媽媽表現得像一個受害者一樣,孩子也很有可能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如果媽媽很樂觀,有勇氣,孩子也很可能采取跟你一樣的生活態(tài)度。

  2、不要讓孩子成為“肉夾饃”

  當父母出現矛盾時,切莫讓孩子卷入其中,要告訴他/她:“爸爸媽媽會有分歧,但這是我們的事,與你無關,無論我們怎樣,都仍然是愛你的父母,這一點不會改變! 對孩子來講,父母矛盾肯定會對他造成心理傷害,孩子不該成為夫妻關系的犧牲品,或者是一方的同盟軍。

  對孩子來說,特別對學齡前的兒童來說,他們接受到的信息有7%是語言內容,46%是肢體信息,47%是情緒信息。因此還要在行為和情緒中明確地表現出來對孩子的愛,即“不要當著孩子吵架”、“愛孩子的時候要一致”、“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緒遷怒于孩子”,更不要帶著個人情緒詆毀對方,或暗示孩子“我是因為你才忍受他/她”等等。

  這些都是在為孩子施壓,意為“你要為我們的夫妻關系負責”。孩子接受這份本不該屬于自己的壓力后,會成為力不從心的小大人,不僅會與父母形成“肉夾饃”的關系,而且還有可能在長大成人后體現為缺乏安全感與責任心。媽媽始終要注意,如果你的孩子跟不快樂的父母在一起,以他們不健康的關系為榜樣,他/她可能會喪失掉感受愛的能力。

  三、母愛只存在于他的想象中

  在別處找回遺失的母愛

  陸嘉女友年齡比陸嘉大一歲,是個很有主見,也很會體貼、包容別人的女孩。每當陸嘉覺得壓力很大和不開心的時候,在女友身邊就感覺整個人都能放松下來!斑@些感覺在家里是從來沒有的。和她在一起的時候,好像少了很多煩惱的事情,覺得有安全感,我很依賴、依戀她。”陸嘉談起自己女友時,臉上隱約閃動著幸福的光芒。

  但不知為什么,陸嘉跟女友在一起時,就像變了一個人。原本喜愛獨來獨往的他不但白天愛同女友粘在一起,睡覺前也要向女友通好久的電話,不然便睡不安穩(wěn)。而且他事無巨細都喜歡同女友匯報,就像孩子向媽媽炫耀自己的寶貝。甚至被女友批評,他也覺得有種莫名的喜悅,像找回了消失已久的什么東西。

  然而,女友卻離開了他,因為她覺得陸嘉不像是男友,而像是個孩子。之后,陸嘉的精神也漸漸萎靡下來,整日都昏昏欲睡,完全沒有以前的青春活力。老師發(fā)現了問題,便帶他來做心理咨詢。

  通過與陸嘉進一步溝通了解到,陸嘉的父親是一個國企的副廠長,母親也是一家私營企業(yè)的老板。兩人的事業(yè)都蒸蒸日上,但工作壓力也非常大,陪孩子的時間很少。

  陸嘉特別提到,記得小時候媽媽因為生意的緣故經常出差。而媽媽每次回來,他都感覺像是來串門的遠房親戚,唯一的驚喜就是大大小小的玩具和禮物。雖然在父母的影響下,陸嘉自小要強,一直做學生干部,但他沒有特別要好的朋友,也不肯同別人講自己的內心感受。

  因為從未享受過與父母在一起單純溫馨的時光,他甚至不清楚孩子與母親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在陸嘉的想象中,孩子與母親在一起應該是溫暖、安全、被包容的,就像他現在和女友在一起的感覺一樣。此時,缺失母愛的陸嘉將未能得到滿足的母愛需求投射到其他客體(即女友)身上。

  在幼兒時期未得到充足的母愛

  0〜6歲是人格成形期。在嬰幼兒階段,大腦發(fā)育速度非?,6歲前人的大腦大部分幾乎都成熟了,一個人的性格、氣質、能力、需求和動機在這個階段都初步完成。而母愛是幫助嬰幼兒完成人格發(fā)展最為關鍵的情感,是任何愛都無法取代的。艾里克森說過,兒童是通過感官去領會世界的,并從母親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如果他得到了母親的關懷和愛撫,生理需要就得到了滿足,就會感到安全,從而對周圍的人也就有了信任感。

  因為母親的關愛不夠,年幼的陸嘉對人、對世界產生恐懼,充滿不信任。而在他成人以后,這種不信任感就會發(fā)展成為對他人,甚至對社會的敵意。所以,當媽媽錯過了孩子這個最需要母愛的時期,等忙完了再把這份愛補給孩子時,就已錯過了母愛給予的最佳時期。

  成人的某些依賴情緒是退化性行為反映

  母愛就像一個人身體內好的基因,它讓我們具有好的身體素質,能夠擁有抵御自然界不良事物侵襲的免疫力。所以說,在早年經歷中,母愛是最充沛的營養(yǎng),它可以決定一個人人格素質的優(yōu)劣和強弱。弗洛伊德說過:“自幼充分享受母愛的人生充滿自信!睋碛谐渥隳笎鄣娜舜蠖嘁簧】底孕拧7粗,像陸嘉這樣自幼缺乏母愛的人常常會脆弱、膽怯,不容易建立安全感和歸屬感。而且他會將未滿足的母愛需求投射到其他客體上去,這也是一種自然的需要。所以陸嘉會尋找與母愛相似的,諸如被認同、被保護,甚至被控制的感覺,他為了獲得這樣的感情,有時會依附他人,形成依賴性人格的特點,如對女友的依賴情緒。而他身上所反映的這種依賴的情緒特征,則是一種退化性行為反映。

  育兒建議:職場媽媽要留出與孩子相處的時間

  現如今,大多數媽媽都選擇繼續(xù)留在職場為夢想而打拼或為生活而奔波,那么怎樣才能協調好工作與家庭,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形成一個完整健康的人格呢?

  1、做出良好的親子計劃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孩子充分體驗到母愛的存在,首先媽媽們要有良好的親子計劃,協調好工作事業(yè)和照顧孩子的時間,千萬不要因事業(yè)而忽略孩子。媽媽們要優(yōu)先安排與孩子歡度美好時光的計劃,如一起去郊游,一起慶祝節(jié)日等等;同時要出席孩子的活動,比如孩子參與的表演、比賽等。

  2、要給予時間與孩子獨處

  孩子也需要跟媽媽單獨相處,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媽媽應該每天騰出時間跟孩子相處,隨著孩子長大,可以讓這個時間減少為每周一次的慣例,在這個時間里可以安排媽媽和孩子都喜歡的運動。

  3、隨時隨地陪孩子玩耍

  媽媽還可以隨時隨地陪孩子玩耍,在家與孩子做游戲,一起逛公園,做家務。關鍵在于大家一起尋找歡樂,為孩子留下一些共度美好時光的回憶,不必花費很多的時間或是金錢,媽媽只需遵守約定和保持愛玩的心態(tài)。當孩子與你度過很多美好時光時,許多問題就會自然而然的消失。

  4、留出時間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要與孩子有良好溝通的時間,此時的溝通是耐心平和的,這是在給孩子最好的身教。溝通中要適時欣賞和鼓勵孩子,母親的欣賞和鼓勵是孩子成長最好的動力,使孩子能勇于改善自己、力求進步,建立良好的自尊感。我們還要引導孩子自我肯定和欣賞,逐漸形成強大的自我。

  不要對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

  四、不愿與人接觸的“宅女”

  童歡平時給人的感覺很孤傲,總是有一種“生人勿近”的架勢。她見什么人都是用審視的眼光,經常會得罪人。所以,她的朋友極少,幾乎沒有什么可以交心的朋友。即使有朋友愿意與她聯絡,也會被她看成是有目的的,常常不歡而散。因此,除了工作以外,她很少與人交流,也不愿意參加集體的活動,漸漸地她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宅女”。

  感情上的“剩女”

  童歡曾有過三段短暫的感情經歷,她都表現出極端依賴。她完全用小孩子的方式與男友建立關系,從來不知道戀愛需要一些親密的表達,甚至男友拉一下她的手,她都不愿意。但與此同時,她會“粘”著男友,要男友陪她做這做那。因而,三段感情都沒有怎樣發(fā)展便草草結束了。

  臨床診斷:媽媽的不良情緒給孩子極大創(chuàng)傷

  1、童年充滿媽媽的抱怨

  經了解童歡出生在一個傳統(tǒng)的大家庭,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在她1歲的時候,父親被派到外地工作,一去就是好幾年。媽媽因為是一個人帶孩子,感覺非常煩躁疲倦,對童歡的照顧不是很周到。等童歡大了一點,媽媽經常會回家念叨對生活和周圍人的不滿和不信任,小童歡則是一個似懂非懂的小聽眾。

  2、延用媽媽的方式建立親密關系

  媽媽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因此童歡也沿用了媽媽的方式去建立親密關系。媽媽對周圍環(huán)境的不滿和不信任,讓童歡對與人交往產生極大的恐懼和矛盾。她內心深處是渴望愛情的,但不知如何以一個成人的、健康的方式去尋求,很多時候會用回避和敵對來防御讓自己產生不適應的關系。所以,她對男性所采取的態(tài)度只是敵對和過度依賴。

  3、回避成為生活中的重心

  就像廢氣、煙塵會對大氣造成污染一樣,媽媽的不良情緒也會成為污染源,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緊張、焦慮、急躁、害怕、漠視……這些負面情緒如果長期伴隨著媽媽,那么孩子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

  如這個案例中童歡媽媽郁郁寡歡的狀態(tài)就給童歡帶來了極大的創(chuàng)傷體會,童歡就會在無意識中回避別人。因此,日子久了她也就成為了“宅女”。日常的生活和社會活動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她早在自己和他人之間建立起一道很厚重的墻,回避外界的一切“干擾”。

  育兒建議:媽媽要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1、保持積極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

  媽媽要盡量保持一個積極、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這是幼兒健康人格建立的關鍵。在0〜3歲孩子的內心世界里,所有與外在世界的聯系都來自媽媽。照料者對自己積極的關注,可以給孩子帶來穩(wěn)定的安全感。

  媽媽自身的穩(wěn)定主要體現在情緒上,媽媽不要把自己的情緒發(fā)泄給孩子。在孩子的內心世界,“媽媽”把我當個好寶寶,那我就是個好寶寶。媽媽對待我的方式,可以完全被復制到自己與別人的關系中間去。媽媽用愛對待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內心也就會充滿著愛。如果媽媽用攻擊來對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會認同這樣的方式,心理學上稱之為“與攻擊者認同”,孩子也會變得很有攻擊性。

  2、給予孩子安全穩(wěn)定的照顧

  “麻煩三年,安心三十年 ”,意思就是如果媽媽能在育兒早期能很好地照料孩子,給予他(她)安全穩(wěn)定的照顧,那么今后孩子心理疾病的發(fā)生率將降低很多。

  媽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能夠給予足夠的生理滿足:孩子餓了,要給予食物,冷了給予衣服;二、在孩子有親近需要的時候,能夠滿足孩子:孩子需要母親撫摩的時候,母親輕輕撫摩孩子,在孩子需要擁抱的時候,向他(她)張開懷抱;三、在孩子需要探索外在世界的時候,母親給予足夠的空間和支持:孩子開始走路了,母親要在孩子能看見的地方,給予保護。

  3、媽媽的身教大于言教

  媽媽能為孩子所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給他一個參考學習的榜樣,因為身教遠遠大于言教。比如,媽媽或許可以讓孩子舉止端莊,但卻不能讓他感受到別人的尊重。要讓孩子能感受到別人的尊重,最好的辦法就是媽媽控制好自己的言行舉止,即自尊、自愛和去尊重他人。

  所以,養(yǎng)護者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用自己的行為呵護孩子的心靈。媽媽從小能給孩子一個很好的處世榜樣,那么孩子會形成健康的人格,將來的生活也會比較順利。

  五、走不進親密關系的紅英

  情感饑渴令人不堪重負

  紅英對愛和親情非?释V灰l關心她,對她好一點,她就會很快覺得自己已經愛上了對方,潛意識把對方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來要求,恨不得對方每分每秒都想著自己,時時刻刻都陪在自己身邊。但如此依賴的情感常常讓對方覺得就像帶了一個隨時需要照顧的小女孩,會感到非常疲憊而不堪重負。

  不信任使自己和他人都備受煎熬

  紅英個性爽朗,所以剛開始接觸時對方都會很快喜歡上她。然而,一旦關系走近,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對男友的一舉一動都十分敏感,完全無法信任對方。她咄咄逼人的“審問”常常令人無法忍受。她也知道這會傷害彼此的感情,但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紅英的不良情緒會排山倒海般突然襲來,既可能指向別人,也可能指向自己。有時為一點小事而大發(fā)雷霆;有時是一覺醒來,莫名奇妙地感到驚恐。一次,紅英還因為男友要跟自己分手而傷心欲絕,幾乎自殺。紅英為此也非常苦惱,因為這不僅難為自己,同時也傷害了別人。

  臨床診斷:母愛缺失導致邊緣性人格障礙

  經了解,紅英的母親在她還不滿2歲的時候就和父親離婚了,紅英一直跟著父親生活。父親另娶,又生了一對兒女。雖然父親和繼母對她很好,紅英還是覺得自己在這個家里像個外人。因而,紅英的種種表現呈現出典型的邊緣性人格特質(即在情感上對他人具有極強的依賴性,同時又因為對關系缺乏安全感而無法信任對方。)尤其是在親密關系中,她一方面渴望對方的愛,另一方面又因為害怕被拋棄而不停地懷疑對方、控制對方,并伴隨著強烈的情緒反應。

  1、情感饑渴源于母愛的缺失

  0〜3歲是嬰兒建立健康依戀關系的關鍵期,母親穩(wěn)定的愛是依戀關系的基礎。而紅英的母親正是在這個關鍵期離開了她。獲得母愛成了紅英始終無法完成的人生課題,致使她與依戀情感相關的心理年齡始終停留在嬰兒期,所以才會對他人的愛表現出嬰兒般的期待。

  2、不信任源于害怕被拋棄

  母親的突然離開,對一個2歲的孩子來說,意味著重要依戀關系的喪失,就好像承載自己生命重量的大地突然塌陷了一樣?只藕蜔o助使她既想馬上找到一個依靠,又無法信任依靠的對象。紅英常常感覺自己像一個站在荒野上的小女孩,驚恐地哭泣著,可是卻沒有人留意她。這是拋棄創(chuàng)傷的意象化表達,是紅英最難以面對的體驗。所以,她需要不停地確認自己的親密關系是安全的,以避免自己再次面對幼年被拋棄的痛苦。

  3、母親的離開意味著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同時,穩(wěn)定的母子關系也是孩子穩(wěn)定的自我評價的基礎。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講,母親的離開還意味著對自我價值的否定。因為孩子是用分裂的心理機制在看待世界,把世界分為“好的”和“壞的”兩個部分。為了感覺環(huán)境是安全的,他們寧可期望關系中的母親是“好的”,而母親的離開,就說明自己是“壞的”。所以,被拋棄不是體驗到不安全,就是體驗到強烈的自恨。當一個人無法相信自己是可愛的,自然也就無法信任別人會愛自己。

  育兒建議:給重組家庭的孩子一份完整的愛

  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關鍵。孩子在幼年獲得寶貴的安全感、自尊感,為他們將來獲得良好的親密關系,擁有愛與信任的能力奠定基礎。那么怎樣讓像紅英這樣在重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系呢?

  1、對將要發(fā)生的問題做好心理準備

  首先,時間會讓重組家庭的一些問題暴露出來,所以要對孩子的各種情緒,包括憤怒、嫉妒、敵對和痛苦等情緒都要做好心理準備。但記住,只要經過細心處理,這些問題就會逐漸消失。其次,要認識到,孩子的調整需要時間,這樣能減輕你的挫折感。有些孩子只需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就能調整過來,有些孩子則需好幾年。

  2、與孩子坦誠的交流

  重組家庭中父母對這個家庭的態(tài)度將給孩子帶來重要影響。如果他們真的覺得重組家庭非常與眾不同,孩子也會這樣想的。所以,要跟孩子坦誠的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會建立起家長和孩子間的親密關系,而且彼此間會相互信任,這樣父母就會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孩子有過什么人生遭遇并不重要,關鍵是他們如何正確對待這些事情。要相信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融洽關系將給予孩子愛和力量,戰(zhàn)勝他們所有不安全的感受。

  3、不要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

  不論對夫妻之間的關系而言還是對孩子而言,任何一方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都是不對的。孩子們需要懂得他們的親生父母和繼父母都很珍惜他們之間的關系,并忠誠于對方。而重組家庭中的父母雙方更應該就孩子的管教問題達成一致,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雙方都有責任愛所有的孩子并且堅持到底。

  4、尊重孩子所有的感受

  讓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不要批評或判定他們。對他們的感覺要表示理解,而不是簡單告訴他們不應該有這種感覺。做個耐心的聽眾,但不要試圖通過干預孩子與其繼父母的關系替他們解決問題。

  要尊重孩子愛自己親身父母的需要。告訴孩子,他的親生父(母)只是因為其他一些原因才會離開他,并非他本身不夠優(yōu)秀,而你很高興能有機會給予他所應得的愛。

  重組家庭中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同樣的愛,這種愛能夠讓他們體會到自己的感受、思想,能支持、幫助他們面對一切困擾。他們還會知道煩惱的事情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快樂的生活始終會繼續(x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1875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