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的起跑線不是唯一的定奪方式(親子教育最新推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親子活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0~6歲,莫干擾孩子學習生活經驗

  “這幾年,你是怎么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呢?”

  “怎么樣?學唄,鋼琴、畫畫、英語、唐詩、珠心算、三字經,一樣都不要落下,要比別的小朋友學得早學得多,這樣才有優(yōu)勢。我郁悶的是,他現(xiàn)在居然不肯學了。”她說著,皺起了眉頭。

  “一個園丁培育一棵果樹,都要仔細了解它的成長規(guī)律,否則亂施肥亂澆水,小樹就會夭折,我們養(yǎng)育孩子,難道不應該比園丁更認真?難道不應該了解他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他是怎么認識這個世界的?我們應該為他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環(huán)境?是學英語背唐詩對他的成長重要,還是對世界保有好奇心和探索的熱情重要?”

  閨密的神情有些茫然。這些問題,她可能也從來沒有思考過,她哪里有時間思考呢?她所有的私人時間都貢獻在陪孩子讀書上了。她問:“那你告訴我,孩子的心理成長規(guī)律是什么?”

  “兒童心理學發(fā)展了100多年,關于孩子心理成長規(guī)律的論述三天三夜講不完,而一個簡單的規(guī)律就是,在童年早期超負荷學習知識,對孩子的成長弊多利少,因為它會干擾孩子自發(fā)的學習,毀掉他對世界的好奇心!

  “自發(fā)的學習?這個還真沒聽說過,照你說來,好像一個小娃娃也懂學習一樣,這也太神了吧?”

“在0~6歲期間,孩子必須通過生活經驗來學習。幾個月大的孩子充滿熱情地去夠他所有夠得著的東西,不是他貪心,而是為了探索物體和空間的性質;一歲的孩子一遍遍地扔東西,不是為了惹怒你,而是想了解重力的存在;你往水里扔一個鐵塊和一個木塊,兩歲的孩子能玩上一個小時,他借此獲得了對浮力的最初印象;三歲的孩子為了觀察地上的小螞蟻,一蹲半天都不會覺得累,因為他要了解動物的習性;四歲的孩子開始喜歡拆東西,有時他甚至想把電視拆開,看看里邊究竟有沒有小人兒存在,因為他開始學著思考……孩子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自然萬物都是他的老師。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帶著強大的學習熱情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這是人類通過進化獲得的本能。我們父母要做的,只是不要去打擾他的學習,要保護好這種熱情和好奇心而已。保護好了這種好奇心,我們就為他將來踏上知識學習的旅程做了最好的準備!

人生不是百米短跑,而是馬拉松

  “你為什么那么相信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呢?”

  她很不解地看了我一眼:“大家都這么說啊,電視啊、網(wǎng)上也都這么說,我身邊的媽媽們都相信,就你不信,養(yǎng)孩子像放羊一樣!

  “你肯定同意,贏在起跑線上不過是一個比喻,那在什么樣的比賽中,贏在起跑線上才特別重要?”

  “當然是百米短跑?。”她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覺得人生是一場短跑嗎?或者你希望孩子的人生短促得像一場百米短跑嗎?”

  她立刻白了我一眼:“這話也太不吉利了。誰希望孩子的人生是一場短跑?如果非要打比方,那說像馬拉松還差不多!闭f到這里,她突然呆了一下,“是哦,好像馬拉松是不怎么講贏在起跑線上的!

  “你既然覺得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那為什么那么在乎孩子是不是贏在起跑線上呢?馬拉松比賽上,有多少贏在起跑線上的選手能笑到最后?善于保持實力,后來居上者多的是吧?”

  “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那不過是個比方,話要說回來,人家三歲學英語,你家孩子不學,你不怕他跟不上?人家學珠心算,你家孩子不學,你不著急?央視春晚上的那個小姑娘把百家姓背個滾瓜爛熟,你家孩子連趙錢孫李都不知道,你不怕沒面子?”她似乎有點急了,說話像連珠炮。

  看來,要想三言兩語說服一個人還真是一個幻想,我也只能下一劑猛藥了:“我還真的既不著急,也不怕沒面子,面子和焦慮都是大人的心理問題。你擔心孩子三歲不學英語、珠心算,以后就會跟不上,那是瞎擔心,因為孩子的認知和學習規(guī)律壓根不是那樣的。中國古有方仲永現(xiàn)有寧柏,少年時代都有神童之名,長大以后庸庸碌碌,可見人生還真是一場馬拉松,贏在起跑線上不靠譜的。雖然出了個莫扎特算是早慧者的榜樣,可他英年早逝,據(jù)研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早年學得太苦,身體底子沒打好,心態(tài)也不夠健全,最后搞得貧病交加。所以,我不想讓我的孩子成為莫扎特,我更希望他當海頓,雖然大器晚成,可長壽健康,成績卓然。”

  她頓時為之氣結,眉宇間寫滿了不服氣,坐在那兒猛喝茶。如果不是有問題要解決,恐怕就要拂袖而去了。察言觀色之后,我決定換個戰(zhàn)略,“誘敵深入”。

在起跑線上慘遭壓力蹂躪

  “那憑什么我讓他上多點課,學多點知識,反而對他有害處呢?”閨密還是不解。

  “因為他還沒有準備好。孩子的大腦是逐步發(fā)育的,主管邏輯思維和抽象學習的大腦皮層是最先進最精密的部分,但也是排在最后發(fā)育成熟的。這也是經驗??而非課堂??才是孩子最好老師的原因所在。在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為知識學習做好準備時,在他還沒學會控制情緒的時候,你給他的小腦瓜層層加壓,只能是拔苗助長。更危險的是,孩子的大腦很嬌嫩,過大的壓力會給它帶來傷害,換句話說,你拼命帶孩子去上課,是希望他更聰明,但結果反而會讓他變傻,甚至讓他在情感上受到傷害,因為他覺得爸爸媽媽根本不理解他!”

  “天哪!”閨密發(fā)出一聲驚呼,“我拔苗助長了這么多年,怪不得他現(xiàn)在不愛學習了,還老沖我亂發(fā)脾氣,要是真的變傻了,我可怎么對得起他呀?”

  破除“贏在起跑線上”的迷信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認識上的迷霧要撥清;作為父母,我們自己成長的路也還很長。今天,我們邁出了第一步。

溫馨提示:孩子的人生是不可定數(shù)的,所以家長們沒必要在孩子還沒有找到興趣時,就要將他同其他孩子相比,起跑線一樣未必有不一樣的人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3715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