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一:教孩子識字越早越好
社會學家、心理學家阿伯特·班杜拉認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征性符號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幼年時就已經顯露!倍鴿h字作為象形文字,具備了便于讓幼兒學習的先決條件。同時,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越早開始識字,將來智力水平越高。持此觀點的家長往往在孩子兩歲左右,甚至在孩子一歲前就開始對其進行識字教育,包括買幼兒圖書在睡前給孩子講解,將識字卡片貼在家中的物品上隨時復習,看電視、逛街時也抓住一切機會教寶寶認廣告、招牌上的文字。
因“早起步”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60分(超清華錄取線7分)的15歲廣東男孩李詩雨,1歲3個月就會認數字,1歲7個月會認漢字,兩歲識字超過2000個。李詩雨的父母認為,早期教育為他日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過,6歲的丁丁卻沒有這么幸運。丁丁從小就喜歡看天氣預報,每當城市的名字出現(xiàn)在屏幕上時,爸爸媽媽就念給他聽。沒想到他就這樣開始識字,而且學會了看地圖,普通話也說得特別標準。如今,丁丁已經能讀報紙了,而且對自然科學知識也很感興趣。但是,看書、看電視過多,導致丁丁兩眼都有近視,已經戴上了眼鏡,并伴隨斜視。醫(yī)生指出,孩子從小長期做精細視覺活動,雖然從中學到不少東西,使腦部潛能得到發(fā)揮,卻直接損傷了孩子的視力。醫(yī)生希望家長能夠吸取這對父母的教訓,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開發(fā)孩子的智力。
此外,專家提醒,有些父母在教孩子識字時采用簡單的抄、默等方法,機械地死記硬背,這種方法效果很差,并且損害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厭學情緒,扼殺了孩子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的發(fā)揮。
觀點二:識字是上學以后的事
與主張“早起步”的家長不同,也有家長認為,識字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太枯燥、太抽象,在幼兒階段不應當進行識字教育,識字應是小學教育的任務。教育家盧梭就認為幼兒過早識字毫無意義。
的確,晚識字不見得一定會影響智力的發(fā)展。據記載,清朝的戴震9歲時才會說話,10歲時才入私塾讀書,而后來他卻成為集哲學家、數學家、訓詁學家、地理學家和教育家為一身的學者;北京大學副校長陳章良教授在7歲之前也不識字,而他不到30歲就成為博士生導師。這說明,識字早晚和以后的智力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然而,早期教育研究顯示:3歲前沒有開始識字的幼兒容易患語言“小兒麻痹癥”,以致進入小學后閱讀困難,適應能力差,影響智力發(fā)育,造成終生障礙。0到6歲大腦處于記憶能力最強階段,是識字的關鍵期。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在“天才發(fā)生學”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都有5歲開始閱讀的經歷。由此看來,學齡前兒童的識字教育還是有必要的。
專家看法:順應規(guī)律結合實際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5歲以前奠定,它占整個教育過程的90%,在這之后教育還要繼續(xù)進行,人進一步成長、開花、結果,而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歲以前就已綻蕾!庇變耗懿荒茏R字,取決于幼兒是否具備了學習漢字的心理機制,也取決于成人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兒的學習規(guī)律。
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有機聯(lián)系的符號刺激物,幼兒學習漢字有利于右腦開發(fā),而右腦的開發(fā)對兒童智力的發(fā)展具有決定性意義;0到6歲學會2500個字,能提高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同時,3至6歲的幼兒正處于興趣廣泛、精力旺盛的年齡,而閱讀可以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知識的興趣。
當然,如果將識字早晚作為衡量孩子智力水平的唯一標準是很片面的。3歲以前的兒童思維特點是以直觀行動思維為主,思維離不開具體事物和動作,不可能通過抽象概括認識事物的本質。即使能認一些字,也是機械記憶,就是把文字當成一種圖形強行記憶,很快就會遺忘,這樣會增加大腦的負擔。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聰明好學,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要順應兒童學習的規(guī)律,更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多觀察、多了解,培養(yǎng)孩子對識字、對學習的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59007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