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別熱小孩兒》的熱映,吸引了很多家長和小朋友們,就連幼兒園親子教育也組織起來看這部電影,不僅因為搞笑,更是為了鍛煉孩子的勇敢性格,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付壞人,急中生智的精神。
家庭教育中,家長往往會為了敷衍孩子說出一些“蒙”孩子的話,這樣的舉動是完全不對的,告訴孩子真像,不要把他當個孩子,不要蒙他,告訴他這個世界上除了光明還有陰暗,除了肯定還有否定,除了公平還有不公……
小故事:
兒子晨晨的行為舉止打破了我以前育兒觀念上的許多誤區(qū),其中最顯著的一個就是,在他一歲半以前,我以為大人說的話,小家伙根本是聽不懂、記不住的。
過去,晨晨喜歡看兒歌畫書,很大的銅版紙上,畫面夸張醒目,而兒歌的字號很小又躲在角落里,于是,給晨晨念兒歌不僅不可能讓他識字,簡直就成了苦差一樁。因為,每當我辛辛苦苦地努力用標準普通話給他念著兒歌時,他卻會突然用小胖手指向畫面上完全不搭界的地方。例如:當我聲情并茂地給他念著“小板凳,你莫歪,讓我爺爺坐下來,我給爺爺捶捶背,爺爺夸我好乖乖”時,晨晨毫不理會我的苦心,會突然拉著我的手指點向畫面上白胡子老頭端著的茶缸,并一邊吹氣一邊嘟囔著“燙、燙”;當我連比帶劃地念著“香肥皂,香泡泡,洗出一個香寶寶”時,他索性在我還沒念完時無情地翻到下一頁。
種種跡象都讓我認為,小家伙的心思只放在他自己關(guān)注的地方,我們說什么他根本不會理會。
但是,不久前發(fā)生的一件事,讓我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
一天晚上,我哄晨晨睡覺,他纏著我一定要我“背背”,我對他說,“媽媽今天背很疼,不能背你了!币娢也豢媳乘,晨晨很不情愿地躺下來,靠在我懷里。我哼著兒歌,慢慢地,晨晨睡眼朦朧了。就在我準備起身時,晨晨忽然舉起小手,輕輕地捶著我的后背,嘴里還含混不清地念著:“小板凳,媽媽疼,捶捶背!彪m然只是輕輕的幾下,我的眼淚卻倏地涌了出來。那晚,晨晨的舉動讓我的心溫暖了很久,也讓我下定決心不管再忙再累每天都要給他念兒歌。
現(xiàn)在,晨晨即將兩歲了,念兒歌不僅使他記住很多詞,就連我們大人無意中說的話他也能牢記在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說出來嚇我們一跳。記得看過一本書,作者說,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也許你認為說過的話他沒有聽見,其實都已經(jīng)錄在了他的心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52416.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