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殷智賢:在常識層面上中國孩子大多有非常大的欠缺,那些常識本身應該是家長教的,而家長幫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常識只在家長的認識和經(jīng)驗里,沒有傳遞給孩子。這個問題我想跟您進一步請教,我們剛才談了對于我們的父母應該如何盡孝,其實更嚴峻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教孩子懂得孝道。我這么多年接觸很多成功人士,我發(fā)現(xiàn)事業(yè)成功的人很多都是孝子、孝女,這些人因為心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懂得報恩,不懂得報恩的人很難持久成功,可能偶爾某些機會抓住了,但不懂報恩所以很難持久。現(xiàn)在的小孩通過什么方式能夠學習孝道?
于丹:你說的這個其實是現(xiàn)在挺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現(xiàn)在孩子的心態(tài),覺得這個世界給我什么都是本分。
主持人殷智賢:應該的。
于丹:不給我就是虧欠。人從什么時候開始感恩這個世界呢?就是你覺得這個世界上不給我什么東西是本分,給我任何東西都是情分,有情分才會知道感恩。所以,情分在哪兒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給你的東西就是本分嗎?憑什么啊。所以,我說這個孝道是種耳濡目染,是種家庭行為。我的孩子一直是跟著她姥姥長大的,我姨媽也跟我住在一起,她姨姥姥特別疼她。在她小不點的時候,姥姥吃點什么,她就說“這是我的,你憑什么吃呀?”本能的,小孩都有這個階段。
主持人殷智賢:有這個階段,領地意識特別強。
于丹:“這是我的,你憑什么吃呀?”針對這種意識,你要去培養(yǎng)她。
主持人殷智賢:怎么培養(yǎng)?
于丹:逐步來。我們小時候都會有那種時候,好吃的東西給媽媽一口,給姥姥一口,大人經(jīng)常比畫一下,并不真吃,“就這一個了,給寶寶!蔽揖椭鲝埡脰|西大家分享,小孩她再小,大人該吃就吃,根本不用全省給她一個人,你現(xiàn)在省給她一個人,到了社會上沒有人省給她,她就該哭了。
主持人殷智賢:受不了。
于丹:家里好吃的水果、點心,什么東西擺在那兒了,大人孩子都是平均的,不能因為你是小孩你就多吃、多占,那還有老人呢。所以,有的時候讓小孩學會關心別人,為別人付出,讓他獲得那種榮譽感,這對孩子的人格是一種鼓勵。不要覺得小孩不懂事,不要老擔心小孩拿個東西碎了怎么辦,你可以讓他干點事。我女兒從特別小的時候,每頓飯往那兒一坐,本能地說“姥姥,吃藥”,姥姥就吃藥,她姥姥每次出去都忘記吃藥。她經(jīng)常說:“姥姥,給我一塊餅干,我為我姨姥姥要點無糖餅干!币驗樗汤牙延刑悄虿。我夸她:“你這樣做特別好!比说淖饑朗潜还膭钇饋淼,人的尊嚴獲得不是因為她在世界上得到很多,而是因為她能付出。我女兒在三四歲的時候,我們的院里面經(jīng)常會有小孩的游戲比賽,如套圈什么的,她喜歡去干這些事,因為可以得獎券。得了一堆獎券以后,她特別猶豫,兌獎的地方左邊是孩子的玩具獎品、右邊是大人的衛(wèi)生用品。她酷愛氣球,看著左邊,自言自語說我已經(jīng)是大孩子了,不要氣球了。到了右邊,問她要什么呢?她說我媽媽總出差,我要一包濕紙巾吧。“甲流”的時候,她兌過一塊肥皂,讓我們回家洗手。人家給她一份特糙的洗衣香皂,我女兒跟寶貝一樣把肥皂放到衛(wèi)生間去,一再提醒我們:“那個肥皂是我拿回來的,你們洗洗手吧!迸么笕说孟春枚啾槭。最好的洗手液跟香皂都不能用,老用洗衣皂,洗得手特糙,為了成全她,一天洗十幾遍,但是她好自豪,因為她覺得她還不到四歲,能往家拿東西了,是她努力換來的。
主持人殷智賢:而且對你們都有好處。
于丹:全有好處,全家人被她督促得天天洗手。后來我就在想什么叫孝?你開始給她講道理,小孩哪懂道理。當她覺得她能提醒姥姥,她能推著姨姥姥,能給媽媽拿著香皂,她就本能地知道付出是有成就感的。
主持人殷智賢:她就被鼓勵了。
于丹:我覺得這是一種特別簡單的行為模式。我們再懂更多的道理,那是成年人的事情,傳遞給孩子就是身教勝于言傳。
主持人殷智賢:而且很多成年人所謂懂得道理,但其實是不照著道理做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71037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