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常“扮鬼臉”不是調皮是有病。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親子活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兒科主任王素梅提醒家長,孩子如有頻繁地擠眉、眨眼、吸鼻等“扮鬼臉”的動作時,不要簡單地認為孩子只是一時的調皮,這非常有可能是一種多發(fā)性抽動癥。

  《健康專列》:多發(fā)性抽動癥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王素梅:多發(fā)性抽動癥又叫做抽動-穢語綜合征,是一種遺傳性神經精神疾病,多在2至15歲學齡期發(fā)病,男孩較女孩多,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多個部位不自主的抽動,即頻繁地擠眉、眨眼、吸鼻、噘嘴、伸舌、點頭等,隨著病情進展,抽動逐漸多樣化,可以出現聳肩、甩手、鼓肚、踢腿等四肢的抽動;其二,發(fā)聲抽動,患兒可發(fā)出“吭吭、啊、哼”之類一些無意義的聲音等。此外,患兒還常伴有急躁易怒,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喜歡不斷重復某個動作或某句話,甚至是廣告詞,嚴重者還可出現暴躁或孤立,學習困難,影響課堂秩序,不能上學。

  多發(fā)性抽動癥一直被視為一種罕見病,近年來,該病卻有明顯增多的趨勢。但由于大多數家長對其認識不足,故起病初期容易被家長忽略,誤以為是孩子習慣問題,常常提醒、警告甚至責罵孩子,或以為是結膜炎、咽炎而去眼科、五官科就診,還有人認為抽動癥長大以后會自然痊愈,因此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延誤治療良機,導致青春期后仍抽動不止。應該提醒的是,雖然多發(fā)性抽動癥不是危重疾病,也沒有明顯的臟器損害,但發(fā)病后不能很快控制,對患兒的學習、社交、生活等方面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發(fā)現孩子有頻繁眨眼、吭吭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確診為多發(fā)性抽動癥后應及時治療,給孩子信心。

  《健康專列》:多發(fā)性抽動癥就是多動癥嗎?

  王素梅: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多動癥又叫做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多動癥比抽動癥的發(fā)病率高,所以人們對多動癥更為熟悉一些。多動癥的孩子常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場合的動作過多,易沖動,但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學習困難是因為動作過多和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的。多動癥患兒沒有肌肉抽動或發(fā)聲等癥狀,是兩者鑒別的關鍵,但部分抽動癥患兒有時可同時伴有多動癥,相應的治療起來更為復雜和困難。

  《健康專列》:多發(fā)性抽動癥該怎樣治療?

  王素梅:可以說小兒多發(fā)性抽動癥是一種復雜的慢性病,短期內較難治愈。治療除了針對抽動癥狀之外,還需要對患兒及家長進行咨詢輔導,取得合作,增強他們對治療的信心,才不至于使治療半途而廢。心理調適為主、藥物治療為輔是目前采取的主要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如果剛剛發(fā)現孩子有這些癥狀,首先,不要過于關注,過分關注往往會增加孩子心理負擔,加重病情;其次,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鼓勵和引導患兒參加各種有興趣的游戲和活動,轉移和分散孩子在這上面的注意力。心理治療的目的不是直接消除抽動癥狀,而是通過對患兒及家長的心理支持后使患兒減少焦慮、抑郁的情緒,適應現實環(huán)境,增強患兒的自信心,這些都非常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藥物治療。治療多發(fā)性抽動癥常用的西藥有氟哌啶醇、泰必利、可樂定等,不僅需要較長時間維持治療,而且存在一定副作用,如嗜睡、頭暈、乏力、心動過速、排尿困難等。通常醫(yī)生會從小劑量開始用起,逐漸緩慢加量,有時會配合用藥減輕副作用,所以用藥時間和用藥劑量一定要聽醫(yī)生的指導,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減量直至停藥。而中醫(yī)中藥在多發(fā)性抽動癥的治療方面越來越顯示出其治法豐富、副作用小、療效確實的優(yōu)勢。中醫(yī)從整體觀念出發(fā),認為多發(fā)性抽動癥主要病位在肝、脾,是由于肝風內動,脾虛痰聚,脾虛肝亢所導致的一系列類似“風”的抽動癥狀。我們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癥狀和體質辯證,全身調理,平衡陰陽,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感覺統合訓練。多發(fā)性抽動癥的孩子一般會伴有感覺統合功能的失調,表現出動作慢,寫作業(yè)拖拉,寫字順序顛倒等等。這樣的孩子可以通過感覺統合訓練鍛煉前庭感覺、本體感覺等各方面能力,提高做事效率和學習成績。

  《健康專列》:多發(fā)性抽動癥的患兒應該注意些什么?

  王素梅:首先,家長和患兒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保持平和、樂觀的態(tài)度,不能急于求成,不要過于關注孩子的舉止與動作,更不要訓斥孩子,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其次,服藥期間忌食含碳酸、咖啡因的飲料和食品;忌食含有孜然、胡椒類燒烤食物;少食油膩油炸食品和過甜食品。家長應該配合醫(yī)生的治療,不能由于病情暫時好轉或加重而隨意停藥,也不能因為服中藥而擅自停服西藥,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逐漸減量直至停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71691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