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打架還是避讓?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智力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Part 1 豆豆被咬事件

文/豆豆媽

我的女兒26個月了,是一個內(nèi)斂的孩子,原來我們一直想把她送幼兒園,但經(jīng)歷了昨晚的事情,我竟然有點怕怕了。

昨晚,我和老公帶著豆豆去大超市買東西,豆豆對那里的游樂場很感興趣,我們于是把她放在里面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我們都沒有離開,在場外看著。剛開始,有兩個比豆豆大的小女孩,拿起球就往豆豆身上扔,當然可以說那是孩子們的玩耍,但那小孩后來竟然用手去推豆豆,我連忙進去,提醒她們“好孩子一起玩”之類的話,接著情況有所好轉(zhuǎn)。

大概過了半個小時,豆豆躺在球堆里,我過去叫她回家,但她不愿走,就在我轉(zhuǎn)身走出去的時候,我看到在豆豆身邊的一個男孩也跑了出來,看那孩子的神情有點不對,我立即跑過去,豆豆已經(jīng)在里面哭了。可憐的孩子!在左眼的眼皮,被那男孩咬了一口,牙齒的印還在,紅紅的血絲分外清晰。我抱著豆豆來到了那個小男孩面前,當時他已經(jīng)跑到他的爸爸懷里,我問他:“為什么要咬小朋友?”那小孩大聲的說:“我就咬,我就咬!”男孩的父親說:“是誰咬誰。俊蔽抑钢劬Φ奈恢米屇莻家長看,家長只對他的小孩說:“我回家叫你媽打你!焙⒆勇犃耍鼉磧吹慕校骸拔乙,我就要咬她!”

最后,我們抱著哭著的豆豆走了,我們連最基本的道歉都沒有聽到。在那一刻,我竟然不知道怎么處理!我看著那個傷痕,很想哭,但當時周圍人太多了。我想,現(xiàn)在的幼兒園,一個老師加一個保育員,就要帶40個左右的小孩子,他們又怎能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呢?也許送到那些小孩少的幼兒園會好些,起碼老師對小孩子的關(guān)注多一些。但沒有學生,老師的收入從何而來,她的教育會不會打折扣?真的很矛盾!

我的豆豆現(xiàn)在心里還有陰影,今天開始發(fā)燒了,晚上睡覺老哭,我被我媽媽罵了一頓。天。∥沂遣皇菓摻逃⒆觾匆稽c才不被欺負?

Part 2 誰之過?

文/悄悄

看了豆豆的故事,我覺得首先要分清成人的責任和孩子的打架問題。

其實,在上面的例子中,最令人生氣的是對方家長的行為,而不是孩子“受到欺負”的問題。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為對方孩子造成了傷害,或者互相造成了傷害,首先應該對對方表達誠摯的歉意,如果出現(xiàn)后果,則應該坦誠地承擔。雖然可能孩子們是無意間的行為,但家長的處理方式卻會很深刻地影響孩子對自己行為的認知。
回到孩子打架這個問題。從小到大,表面上的“打架”行為其實表達的是不同的心理活動和社會行為。不能簡單地用“你應該打回去”、“告訴老師”等一概而論:

1、 在2歲半到3歲以前,特別是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在很多情況下,語言的流暢表達滯后于他們的心理活動和邏輯思維,所以這個階段孩子的表達特點是口頭語言表達為輔,動作語言表達為主,同時通過孩子的語言習得,逐步掌握更多的口頭語言并放棄動作語言。這就是成人有的時候覺得他們相互“打起來”了,可他們自己無所謂的原因,在他們看來,這是交流的一種方式。很多幼兒并沒有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很嚴重的“冒犯”,或者沒有認為自己被嚴重地“冒犯”了。當然,孩子控制動作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嬰幼兒常常分不清輕輕拍和暴打的力度,把握不好輕吻和咬人的感覺,也不能預見“我要從這里過,他擋著我,我就推他一把”的后果,所以這些動作語言的交往也往往會造成傷害,很多情況下受到傷害的小孩子也會很疼,會哭。

家長這個時候當然也會心疼,也會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有問題了。這個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出現(xiàn)狀況的雙方,是否處于動作語言和口頭語言混和表達期,如果正好在這個階段,在告訴他其行為不恰當?shù)耐瑫r,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建立起相應的語言表達方式;或者對于被傷害的孩子,在安慰他的同時,告訴他為什么發(fā)生這種情況,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接受安慰的同時,理解同伴的行為,并且能夠消除可能帶來的其他心理傷害問題。而如果不了解這個階段的爭端的特點,一味教孩子“打回去”,“兇一點”,則可能讓孩子覺得解決問題的最有力的手段就是看誰能打,這樣可能會造成孩子形成“暴力”觀念,可能會出現(xiàn)主動打人、欺負人等現(xiàn)象,這又造成了家長的另一個“頭疼問題”。

2、 在幼兒園里,孩子們的沖突和上一個階段已經(jīng)不一樣了。這個時候孩子們已經(jīng)基本能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志,發(fā)生沖突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在具體的問題上出現(xiàn)矛盾。一個好的幼兒園老師,她總會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所在,并且為孩子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念和社會行為規(guī)則,比如因搶玩具發(fā)生爭執(zhí)。所以在幼兒園發(fā)生沖突,不僅不可避免,而且是必要的。當然,如果沖突造成了傷害,做家長的當然很氣憤。如果是很嚴重的傷害,老師的確是要負有責任的,因為任何一個沖突,從醞釀到爆發(fā)直至發(fā)生嚴重危害結(jié)果老師應該會有時間及時處理。但因孩子間沖突造成的小的皮肉傷,比如被咬了一口、被打了一下,孩子已經(jīng)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了。同時在這個階段,家長在處理孩子的沖突的時候,也應該以樹立是非觀念和行為規(guī)則作為主要的目的。在這個階段,孩子間的沖突及其解決(自己解決或在成人的幫助下解決)為他們心中社會規(guī)則和是非觀念的建立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而再往后的交往中,則可能會真正遇到惡性的“欺負”性質(zhì)的打架事件了。

當然,教給孩子正確的自衛(wèi)行為和自我保護意識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教育的過程中,知道孩子所處的心理年齡階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學會交往。值得注意的兩點是:

1、在教育孩子的對“打人咬人”的認識的時候,比較忌諱的是首先在孩子小的時候告訴孩子“打人不是好孩子”的觀念,然后發(fā)現(xiàn)孩子在沖突中被打過,于是又改為“你干嘛不打回去”,這樣孩子往往會很矛盾,不知該自己到底應該如何處理。所以家長首先要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如果認為孩子被打時應該打回去,就不要先為孩子樹立“好孩子不打人”的標準;否則,孩子在沖突中沒有反抗的話,家長也不應該一味地責備孩子懦弱;蛘哂龅竭@種情況,家長坦誠地與孩子修正自己的觀點也是很必要的解決方法,就是告訴孩子在何種情況下,他使用暴力的手段是可以接受的。當然這種情況也同樣適用在家長本身。如果家長教育孩子“打人是錯誤的不好的行為”,而家長卻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往往會用同樣的暴力方式來處理和同伴的關(guān)系,因為他從自己的生活中可以體會到這種方式帶來的“效果”;

2、另外一點就是在本文開頭提到的,關(guān)于孩子出現(xiàn)沖突后,家長的處理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環(huán)節(jié)。受到傷害的一方家長如果過于容忍,可能會造成孩子對家長的不滿,也可能會讓孩子養(yǎng)成逆來順受的習慣;而如果家長過于強硬,對孩子形成“寬容”的性格也不利。傷害一方的家長對于對方應該誠摯道歉并根據(jù)情況做出賠償,因為無論是否有意的傷害,對對方孩子和家長都是切膚之痛。而只有家長的坦誠擔當,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自己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這也是一種養(yǎng)成教育,而且效果遠遠大于說教。家長的抵賴只能培養(yǎng)孩子的不負責任,家長的逃避只能助長孩子的逃避。當然,這些已經(jīng)和上面的例子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對于上面的這個事例,心疼豆豆被咬了一口的同時,我更心痛于那個小男孩的成長。

原載《媽媽寶寶》2003.10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73339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