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13年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湖北省十堰市2013年中考數(shù)學試卷
一、(本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30分)下面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把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后面的括號里。
1.(3分)(2013•十堰)?2的值等于( 。
 A.2B.? C. D.?2

考點:絕對值.
專題:.
分析:直接根據絕對值的意義求解.
解答:解:?2=2.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絕對值:若a>0,則a=a;若a=0,則a=0;若a<0,則a=?a.
 
2.(3分)(2013•十堰)如圖,AB∥CD,CE平分∠BCD,∠DCE=18°,則∠B等于( 。

 A.18°B.36°C.45°D.54°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根據角平分線的定義求出∠BCD,再根據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可得∠B=∠BCD.
解答:解:∵CE平分∠BCD,∠DCE=18°,
∴∠BCD=2∠DCE=2×18°=36°,
∵AB∥CD,
∴∠B=∠BCD=36°.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角平分線的定義,是基礎題,熟記性質是解題的關鍵.
 
3.(3分)(2013•十堰)下列運算中,正確的是( 。
 A.a2+a3=a5B.a6÷a3=a2C.(a4)2=a6D.a2•a3=a5

考點:同底數(shù)冪的除法;合并同類項;同底數(shù)冪的;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
分析:根據合并同類項法則,同底數(shù)冪相除,底數(shù)不變指數(shù)相減;冪的乘方,底數(shù)不變指數(shù)相乘;同底數(shù)冪相乘,底數(shù)不變指數(shù)相加,對各選項分析判斷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解:A、a2與a3不是同類項,不能合并,故本選項錯誤;
B、a6÷a3=a3,故本選項錯誤;
C、(a4)2=a8,故本選項錯誤;
D、a2•a3=a5,故本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同底數(shù)冪的除法,同底數(shù)冪的,合并同類項法則,冪的乘方的性質,理清指數(shù)的變化是解題的關鍵.
 
4.(3分)(2013•十堰)用兩塊完全相同的長方體擺放成如圖所示的幾何體,這個幾何體的左視圖是( 。

 A. B. C. D.

考點: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
分析:左視圖是從左邊看得到的視圖,結合選項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所給圖形的左視圖為C選項說給的圖形.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屬于基礎題,解答本題需要明白左視圖是從左邊看得到的視圖.
 
5.(3分)(2013•十堰)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a=0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則a的值是( 。
 A.4B.?4C.1D.?1

考點:根的判別式.
專題:.
分析:根據根的判別式的意義得到△=22?4•(?a)=0,然后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根據題意得△=22?4•(?a)=0,
解得a=?1.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別式△=b2?4ac:當△>0,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當△=0,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當△<0,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
 
6.(3分)(2013•十堰)如圖,將△ABC沿直線DE折疊后,使得點B與點A重合.已知AC=5c,△ADC的周長為17c,則BC的長為( 。

 A.7cB.10cC.12cD.22c

考點:翻折變換(折疊問題).
分析:首先根據折疊可得AD=BD,再由△ADC的周長為17c可以得到AD+DC的長,利用等量代換可得BC的長.
解答:解:根據折疊可得:AD=BD,
∵△ADC的周長為17c,AC=5c,
∴AD+DC=17?5=12(c),
∵AD=BD,
∴BD+CD=12c.
故選: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翻折變換,關鍵是掌握折疊是一種對稱變換,它屬于軸對稱,折疊前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不變,位置變化,對應邊和對應角相等.
 
7.(3分)(2013•十堰)如圖,梯形ABCD中,AD∥BC,AB=DC=3,AD=5,∠C=60°,則下底BC的長為( 。

 A.8B.9C.10D.11

考點:等腰梯形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分析:首先構造直角三角形,進而根據等腰梯形的性質得出∠B=60°,BF=EC,AD=EF=5,求出BF即可.
解答:解:過點A作AF⊥BC于點F,過點D作DE⊥BC于點E,
∵梯形ABCD中,AD∥BC,AB=DC=3,AD=5,∠C=60°,
∴∠B=60°,BF=EC,AD=EF=5,
∴cos60°= = = ,
解得:BF=1.5,
故EC=1.5,
∴BC=1.5+1.5+5=8.
故選:A.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質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識,根據已知得出BF=EC的長是解題關鍵.
 
8.(3分)(2013•十堰)如圖,是一組按照某種規(guī)律擺放成的圖案,則圖5中三角形的個數(shù)是(  )
 A.8B.9C.16D.17

考點:規(guī)律型:圖形的變化類.
分析:對于找規(guī)律的題目首先應找出哪些部分發(fā)生了變化,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變化的,進而得出即可.
解答:解:由圖可知:第一個圖案有三角形1個.第二圖案有三角形1+3=5個.
第三個圖案有三角形1+3+4=8個,
第四個圖案有三角形1+3+4+4=12
第五個圖案有三角形1+3+4+4+4=16
故選: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圖形的變化規(guī)律,注意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這類題型在中考中經常出現(xiàn).
 
9.(3分)(2013•十堰)張師傅駕車從甲地到乙地,兩地相距500千米,汽車出發(fā)前油箱有油25升,途中加油若干升,加油前、后汽車都以100千米/小時的速度勻速行駛,已知油箱中剩余油量y(升)與行駛時間t(小時)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加油前油箱中剩余油量y(升)與行駛時間t(小時)的函數(shù)關系是y=?8t+25
 B.途中加油21升
 C.汽車加油后還可行駛4小時
 D.汽車到達乙地時油箱中還余油6升

考點:一次函數(shù)的應用.
分析:A、設加油前油箱中剩余油量y(升)與行駛時間t(小時)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y=kt+b,將(0,25),(2,9)代入,運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解后即可判斷;
B、由題中圖象即可看出,途中加油量為30?9=21升;
C、先求出每小時的用油量,再求出汽車加油后行駛的路程,然后與4比較即可判斷;
D、先求出汽車從甲地到達乙地需要的時間,進而得到需要的油量;然后用汽車油箱中原有的油量加上途中的加油量,再減去汽車行駛500千米需要的油量,得出汽車到達乙地時油箱中的余油量即可判斷.
解答:解:A、設加油前油箱中剩余油量y(升)與行駛時間t(小時)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y=kt+b.
將(0,25),(2,9)代入,
得 ,解得 ,
所以y=?8t+25,正確,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
B、由圖象可知,途中加油:30?9=21(升),正確,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汽車每小時用油(25?9)÷2=8(升),
所以汽車加油后還可行駛:30÷8=3 <4(小時),錯誤,故本選項符合題意;
D、∵汽車從甲地到達乙地,所需時間為:500÷100=5(小時),
∴5小時耗油量為:8×5=40(升),
又∵汽車出發(fā)前油箱有油25升,途中加油21升,
∴汽車到達乙地時油箱中還余油:25+21?40=6(升),正確,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一次函數(shù)的應用,一次函數(shù)解析式的確定,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等知識,難度中等.仔細觀察圖象,從圖中找出正確信息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10.(3分)(2013•十堰)如圖,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的圖象的頂點在第一象限,且過點(0,1)和(?1,0).下列結論:①ab<0,②b2>4a,③0<a+b+c<2,④0<b<1,⑤當x>?1時,y>0,其中正確結論的個數(shù)是( 。

 A.5個B.4個C.3個D.2個

考點:二次函數(shù)圖象與系數(shù)的關系.
分析:由拋物線的對稱軸在y軸右側,可以判定a、b異號,由此確定①正確;
由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交點得到b2?4ac>0,又拋物線過點(0,1),得出c=1,由此判定②正確;
由拋物線過點(?1,0),得出a?b+c=0,即a=b?1,由a<0得出b<1;由a<0,及ab<0,得出b>0,由此判定④正確;
由a?b+c=0,及b>0得出a+b+c=2b>0;由b<1,c=1,a<0,得出a+b+c<a+1+1<2,由此判定③正確;
由圖象可知,當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兩個根之間時,函數(shù)值y>0,由此判定⑤錯誤.
解答:解:∵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過點(0,1)和(?1,0),
∴c=1,a?b+c=0.
①∵拋物線的對稱軸在y軸右側,∴x=? >0,
∴a與b異號,∴ab<0,正確;
②∵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不同的交點,∴b2?4ac>0,
∵c=1,∴b2?4a>0,b2>4a,正確;
④∵拋物線開口向下,∴a<0,
∵ab<0,∴b>0.
∵a?b+c=0,c=1,∴a=b?1,
∵a<0,∴b?1<0,b<1,
∴0<b<1,正確;
③∵a?b+c=0,∴a+c=b,
∴a+b+c=2b>0.
∵b<1,c=1,a<0,
∴a+b+c=a+b+1<a+1+1=a+2<0+2=2,
∴0<a+b+c<2,正確;
⑤拋物線y=ax2+bx+c與x軸的一個交點為(?1,0),設另一個交點為(x,0),則x0>0,
由圖可知,當x0>x>?1時,y>0,錯誤;
綜上所述,正確的結論有①②③④.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二次函數(shù)圖象與系數(shù)之間的關系,不等式的性質,難度適中.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a的符號由拋物線開口方向決定;b的符號由對稱軸的位置及a的符號決定;c的符號由拋物線與y軸交點的位置決定;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個數(shù),決定了b2?4ac的符號,此外還要注意二次函數(shù)與方程之間的轉換.
 
二、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18分)
11.(3分)(2013•十堰)我國南海面積約為350萬平方千米,“350萬”這個數(shù)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3.5×106。

考點: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較大的數(shù).
分析:科學記數(shù)法的表示形式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為整數(shù).確定n的值是易錯點,由于350萬有7位,所以可以確定n=7?1=6.
解答:解:350萬=3 500 000=3.5×106.
故答案為:3.5×106.
點評:此題考查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較大的數(shù)的方法,準確確定a與n值是關鍵.
 
12.(3分)(2013•十堰)計算: +(?1)?1+( ?2)0= 2 。

考點:實數(shù)的運算;零指數(shù)冪;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
分析:分別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零指數(shù)冪的運算,然后合并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原式=2 ?1+1
=2 .
故答案為:2 .
點評:本題考查了實數(shù)的運算,涉及了零指數(shù)冪、負整數(shù)指數(shù)冪的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各部分的運算法則.
 
13.(3分)(2013•十堰)某次能力測試中,10人的成績統(tǒng)計如表,則這10人成績的平均數(shù)為 3.1。
分數(shù)54321
人數(shù)31222

考點:加權平均數(shù).
分析:利用加權平均數(shù)的計算方法列式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 ×(5×3+4×1+3×2+2×2+1×2)
= ×(15+4+6+4+2)
= ×31
=3.1.
所以,這10人成績的平均數(shù)為3.1.
故答案為:3.1.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加權平均數(shù)的求法,是基礎題.
 
14.(3分)(2013•十堰)如圖,▱ABCD中,∠ABC=60°,E、F分別在CD和BC的延長線上,AE∥BD,EF⊥BC,EF= ,則AB的長是 1。

考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與性質;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分析:根據平行四邊形性質推出AB=CD,AB∥CD,得出平行四邊形ABDE,推出DE=DC=AB,根據直角三角形性質求出CE長,即可求出AB的長.
解答:解:∵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AB∥DC,AB=CD,
∵AE∥BD,
∴四邊形ABDE是平行四邊形,
∴AB=DE=CD,
即D為CE中點,
∵EF⊥BC,
∴∠EFC=90°,
∵AB∥CD,
∴∠DCF=∠ABC=60°,
∴∠CEF=30°,
∵EF= ,
∴CE=2,
∴AB=1,
故答案為1.
點評:本題考查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平行線性質,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邊上中線性質,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質等知識點的應用,此題綜合性比較強,是一道比較好的題目.
 
15.(3分)(2013•十堰)如圖,在小山的東側A點有一個熱氣球,由于受西風的影響,以30米/分的速度沿與地面成75°角的方向飛行,25分鐘后到達C處,此時熱氣球上的人測得小山西側B點的俯角為30°,則小山東西兩側A、B兩點間的距離為 750  米.

考點: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仰角俯角問題.
分析:作AD⊥BC于D,根據速度和時間先求得AC的長,在Rt△ACD中,求得∠ACD的度數(shù),再求得AD的長度,然后根據∠B=30°求出AB的長.
解答:解:如圖,過點A作AD⊥BC,垂足為D,
在Rt△ACD中,∠ACD=75°?30°=45°,
AC=30×25=750(米),
∴AD=AC•sin45°=375 (米).
在Rt△ABD中,
∵∠B=30°,
∴AB=2AD=750 (米).
故答案為:750 .

點評:本題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根據仰角和俯角構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難度適中.
 
16.(3分)(2013•十堰)如圖,正三角形ABC的邊長是2,分別以點B,C為圓心,以r為半徑作兩條弧,設兩弧與邊BC圍成的陰影部分面積為S,當 ≤r<2時,S的取值范圍是  ?1≤S< ? 。

考點:扇形面積的計算;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分析:首先求出S關于r的函數(shù)表達式,分析其增減性;然后根據r的取值,求出S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從而得到S的取值范圍.
解答:解:如右圖所示,過點D作DG⊥BC于點G,易知G為BC的中點,CG=1.
在Rt△CDG中,由勾股定理得:DG= = .
設∠DCG=θ,則由題意可得:
S=2(S扇形CDE?S△CDG)=2( ? ×1× )= ? ,
∴S= ? .
當r增大時,∠DCG=θ隨之增大,故S隨r的增大而增大.
當r= 時,DG= =1,∵CG=1,故θ=45°,
∴S= ? = ?1;
若r=2,則DG= = ,∵CG=1,故θ=60°,
∴S= ? = ? .
∴S的取值范圍是: ?1≤S< ? .
故答案為: ?1≤S< ? .

點評:本題考查扇形面積的計算、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勾股定理等重要知識點.解題關鍵是求出S的函數(shù)表達式,并分析其增減性.
 
三、解答題(共9小題,滿分72分)
17.(6分)(2013•十堰)化簡: .

考點:分式的混合運算.
分析:首先將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分解因式,進而化簡求出即可.
解答:解:原式= × +
= +
=1.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分式的混合運算,正確將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分解因式是解題關鍵.
 
18.(6分)(2013•十堰)如圖,點D,E在△ABC的邊BC上,AB=AC,BD=CE.求證:AD=AE.

考點: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專題:證明題.
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得到∠B=∠C,然后證明△ABD≌△ACE即可證得結論.
解答:證明:∵AB=AC,
∴∠B=∠C,
在△ABD與△ACE中,
∵ ,
∴△ABD≌△ACE(SAS),
∴AD=AE.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解題的關鍵是利用等邊對等角得到∠B=∠C.
 
19.(6分)(2013•十堰)甲、乙兩名學生練習計算機打字,甲打一篇1000字的與乙打一篇900字的所用的時間相同.已知甲每分鐘比乙每分鐘多打5個字.問:甲、乙兩人每分鐘各打多少字?

考點:分式方程的應用.
專題:.
分析:設乙每分鐘打x個字,則甲每分鐘打(x+5)個字,再由甲打一篇1000字的與乙打一篇900字的所用的時間相同,可得出方程,解出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設乙每分鐘打x個字,則甲每分鐘打(x+5)個字,
由題意得, = ,
解得:x=45,
經檢驗:x=45是原方程的解.
答:甲每人每分鐘打50個字,乙每分鐘打45個字.
點評:本題考查了分式方程的應用,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設出未知數(shù),找到等量關系,根據等量關系建立方程,注意不要忘記檢驗.
 
20.(9分)(2013•十堰)某中學九(1)班為了了解全班學生喜歡球類活動的情況,采取全面調查的方法,從足球、乒乓球、籃球、排球等四個方面調查了全班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調查的結果組建了4個興趣小組,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兩幅不完整的統(tǒng)計圖(如圖①,②,要求每位學生只能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球類),請你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九(1)班的學生人數(shù)為 40 ,并把條形統(tǒng)計圖補充完整;
(2)扇形統(tǒng)計圖中= 10 ,n= 20 ,表示“足球”的扇形的圓心角是 72 度;
(3)排球興趣小組4名學生中有3男1女,現(xiàn)在打算從中隨機選出2名學生參加學校的排球隊,請用列表或畫樹狀圖的方法求選出的2名學生恰好是1男1女的概率.

考點:條形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列表法與樹狀圖法.
分析:(1)根據喜歡籃球的人數(shù)與所占的百分比列式計算即可求出學生的總人數(shù),再求出喜歡足球的人數(shù),然后補全統(tǒng)計圖即可;
(2)分別求出喜歡排球、喜歡足球的百分比即可得到、n的值,用喜歡足球的人數(shù)所占的百分比乘以360°即可;
(3)畫出樹狀圖,然后根據概率公式列式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九(1)班的學生人數(shù)為:12÷30%=40(人),
喜歡足球的人數(shù)為:40?4?12?16=40?32=8(人),
補全統(tǒng)計圖如圖所示;

(2)∵ ×100%=10%,
×100%=20%,
∴=10,n=20,
表示“足球”的扇形的圓心角是20%×360°=72°;
故答案為:(1)40;(2)10;20;72;

(3)根據題意畫出樹狀圖如下:

一共有12種情況,恰好是1男1女的情況有6種,
所以,P(恰好是1男1女)= = .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條形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的綜合運用,讀懂統(tǒng)計圖,從不同的統(tǒng)計圖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條形統(tǒng)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每個項目的數(shù)據;扇形統(tǒng)計圖直接反映部分占總體的百分比大。
 
21.(6分)(2013•十堰)定義:對于實數(shù)a,符號[a]表示不大于a的最大整數(shù).例如:[5.7]=5,[5]=5,[?π]=?4.
(1)如果[a]=?2,那么a的取值范圍是 ?2≤a<?1。
(2)如果[ ]=3,求滿足條件的所有正整數(shù)x.

考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
專題:新定義.
分析:(1)根據[a]=?2,得出?2≤a<?1,求出a的解即可;
(2)根據題意得出3≤[ ]<4,求出x的取值范圍,從而得出滿足條件的所有正整數(shù)的解.
解答:解:(1)∵[a]=?2,
∴a的取值范圍是?2≤a<?1,

(2)根據題意得:
3≤[ ]<4,
解得:5≤x<7,
則滿足條件的所有正整數(shù)為5,6.
點評:此題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解題的關鍵是根據題意列出不等式組,求出不等式的解.
 
22.(7分)(2013•十堰)某商場計劃購進A,B兩種新型節(jié)能臺燈共100盞,這兩種臺燈的進價、售價如表所示:
類型 價格進價(元/盞)售價(元/盞)
A型3045
B型5070
(1)若商場預計進貨款為3500元,則這兩種臺燈各購進多少盞?
(2)若商場規(guī)定B型臺燈的進貨數(shù)量不超過A型臺燈數(shù)量的3倍,應怎樣進貨才能使商場在銷售完這批臺燈時獲利最多?此時利潤為多少元?

考點:一次函數(shù)的應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
專題:銷售問題.
分析:(1)設商場應購進A型臺燈x盞,表示出B型臺燈為(100?x)盞,然后根據進貨款=A型臺燈的進貨款+B型臺燈的進貨款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設商場銷售完這批臺燈可獲利y元,根據獲利等于兩種臺燈的獲利總和列式整理,再求出x的取值范圍,然后根據一次函數(shù)的增減性求出獲利的最大值.
解答:解:(1)設商場應購進A型臺燈x盞,則B型臺燈為(100?x)盞,
根據題意得,30x+50(100?x)=3500,
解得x=75,
所以,100?75=25,
答:應購進A型臺燈75盞,B型臺燈25盞;

(2)設商場銷售完這批臺燈可獲利y元,
則y=(45?30)x+(75?50)(100?x),
=15x+2000?20x,
=?5x+2000,
∵B型臺燈的進貨數(shù)量不超過A型臺燈數(shù)量的3倍,
∴100?x≤3x,
∴x≥25,
∵k=?5<0,
∴x=25時,y取得最大值,為?5×25+2000=1875(元)
答:商場購進A型臺燈25盞,B型臺燈75盞,銷售完這批臺燈時獲利最多,此時利潤為1875元.
點評:本題考查了一次函數(shù)的應用,主要利用了一次函數(shù)的增減性,(2)理清題目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求出x的取值范圍是解題的關鍵.
 
23.(10分)(2013•十堰)如圖,已知正比例函數(shù)y=2x和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交于點A(,?2).
(1)求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2)觀察圖象,直接寫出正比例函數(shù)值大于反比例函數(shù)值時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3)若雙曲線上點C(2,n)沿OA方向平移 個單位長度得到點B,判斷四邊形OABC的形狀并證明你的結論.

考點:反比例函數(shù)綜合題.
分析:(1)設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為y= (k>0),然后根據條件求出A點坐標,再求出k的值,進而求出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2)直接由圖象得出正比例函數(shù)值大于反比例函數(shù)值時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3)首先求出OA的長度,結合題意CB∥OA且CB= ,判斷出四邊形OABC是平行四邊形,再證明OA=OC即可判定出四邊形OABC的形狀.
解答:解:(1)設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為y= (k>0),
∵A(,?2)在y=2x上,
∴?2=2,
∴=?1,
∴A(?1,?2),
又∵點A在y= 上,
∴k=?2,
∴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為y= ;

(2)觀察圖象可知正比例函數(shù)值大于反比例函數(shù)值時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為?1<x<0或x>1;

(3)四邊形OABC是菱形.
證明:∵A(?1,?2),
∴OA= = ,
由題意知:CB∥OA且CB= ,
∴CB=OA,
∴四邊形OABC是平行四邊形,
∵C(2,n)在y= 上,
∴n=1,
∴C(2,1),
OC= = ,
∴OC=OA,
∴四邊形OABC是菱形.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數(shù)的綜合題的知識點,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反比例函數(shù)的性質以及菱形的判定定理,此題難度不大,是一道不錯的中考試題.
 
24.(10分)(2013•十堰)如圖1,△ABC中,CA=CB,點O在高CH上,OD⊥CA于點D,OE⊥CB于點E,以O為圓心,OD為半徑作⊙O.
(1)求證:⊙O與CB相切于點E;
(2)如圖2,若⊙O過點H,且AC=5,AB=6,連接EH,求△BHE的面積和tan∠BHE的值.

考點:切線的判定與性質;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專題:計算題.
分析:(1)由CA=CB,且CH垂直于AB,利用三線合一得到CH為角平分線,再由OD垂直于AC,OE垂直于CB,利用角平分線定理得到OE=OD,利用切線的判定方法即可得證;
(2)由CA=CB,CH為高,利用三線合一得到AH=BH,在直角三角形ACH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H的長,由圓O過H,CH垂直于AB,得到圓O與AB相切,由(1)得到圓O與CB相切,利用切線長定理得到BE=BH,如圖所示,過E作EF垂直于AB,得到EF與CH平行,得出△BEF與△BCH相似,由相似得比例,求出EF的長,由BH與EF的長,利用三角形面積公式即可求出△BEH的面積;根據EF與BE的長,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B的長,由BH?BF求出HF的長,利用銳角三角形函數(shù)定義即可求出tan∠BHE的值.
解答:(1)證明:∵CA=CB,點O在高CH上,
∴∠ACH=∠BCH,
∵OD⊥CA,OE⊥CB,
∴OE=OD,
∴圓O與CB相切于點E;

(2)解:∵CA=CB,CH是高,
∴AH=BH= AB=3,
∴CH= =4,
∵點O在高CH上,圓O過點H,
∴圓O與AB相切于H點,
由(1)得圓O與CB相切于點E,
∴BE=BH=3,
如圖,過E作EF⊥AB,則EF∥CH,
∴△BEF∽△BCH,
∴ = ,即 = ,
解得:EF= ,
∴S△BHE= BH•EF= ×3× = ,
在Rt△BEF中,BF= = ,
∴HF=BH?BF=3? = ,
則tan∠BHE= =2.

點評:此題考查了切線的判定與性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勾股定理,熟練掌握切線的判定與性質是解本題的關鍵.
 
25.(12分)(2013•十堰)已知拋物線y=x2?2x+c與x軸交于A.B兩點,與y軸交于C點,拋物線的頂點為D點,點A的坐標為(?1,0).
(1)求D點的坐標;
(2)如圖1,連接AC,BD并延長交于點E,求∠E的度數(shù);
(3)如圖2,已知點P(?4,0),點Q在x軸下方的拋物線上,直線PQ交線段AC于點,當∠PA=∠E時,求點Q的坐標.

考點:二次函數(shù)綜合題.
分析:(1)將點A的坐標代入到拋物線的解析式求得c值,然后配方后即可確定頂點D的坐標;
(2)連接CD、CB,過點D作DF⊥y軸于點F,首先求得點C的坐標,然后證得△DCB∽△AOC得到∠CBD=∠OCA,根據∠ACB=∠CBD+∠E=∠OCA+∠OCB,得到∠E=∠OCB=45°;
(3)設直線PQ交y軸于N點,交BD于H點,作DG⊥x軸于G點,增大△DGB∽△PON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求得ON的長,從而求得點N的坐標,進而求得直線PQ的解析式,
設Q(,n),根據點Q在y=x2?2x?3上,得到? ?2=2?2?3,求得、n的值后即可求得點Q的坐標.
解答:解:(1)把x=?1,y=0代入y=x2?2x+c得:1+2+c=0
∴c=?3
∴y=x2?2x?3=y=(x?1)2?4
∴頂點坐標為(1,?4);

(2)如圖1,連接CD、CB,過點D作DF⊥y軸于點F,
由x2?2x?3=0得x=?1或x=3
∴B(3,0)
當x=0時,y=x2?2x?3=?3
∴C(0,?3)
∴OB=OC=3
∵∠BOC=90°,
∴∠OCB=45°,
BC=3
又∵DF=CF=1,∠CFD=90°,
∴∠FCD=45°,CD= ,
∴∠BCD=180°?∠OCB?∠FCD=90°.
∴∠BCD=∠COA
又∵
∴△DCB∽△AOC,
∴∠CBD=∠OCA
又∵∠ACB=∠CBD+∠E=∠OCA+∠OCB
∴∠E=∠OCB=45°,

(3)如圖2,設直線PQ交y軸于N點,交BD于H點,作DG⊥x軸于G點
∵∠PA=45°,
∴∠EH=45°,
∴∠HE=90°,
∴∠PHB=90°,
∴∠DBG+∠OPN=90°
又∴∠ONP+∠OPN=90°,
∴∠DBG=∠ONP
又∵∠DGB=∠PON=90°,
∴△DGB=∠PON=90°,
∴△DGB∽△PON

即: =
∴ON=2,
∴N(0,?2)
設直線PQ的解析式為y=kx+b

解得:
∴y=? x?2
設Q(,n)且n<0,
∴n=? ?2
又∵Q(,n)在y=x2?2x?3上,
∴n=2?2?3
∴? ?2=2?2?3
解得:=2或=?
∴n=?3或n=?
∴點Q的坐標為(2,?3)或(? ,? ).

點評:本題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知識,難度較大,題目中滲透了許多的知識點,特別是二次函數(shù)與相似三角形的結合,更是一個難點,同時也是中考中的?碱}型之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san/136735.html

相關閱讀:十堰市2013年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