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寄語:大家對于《薛譚學謳》這篇文章的了解夠透徹,足夠深入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薛譚學謳翻譯以及注釋,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原文
薛譚學謳(1)于(2)秦青,未窮(3)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4)。秦青弗止(5),餞行于郊衢(6),撫節(jié)(7)悲歌,聲振林木,響遏(8)行云。薛譚乃謝(9)求反(10),終身不敢言歸。
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讀音yu四聲,賣)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讀音li二聲,棟,中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讀音bian四聲,鼓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fā)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通‘仿’,效仿)娥之遺聲也。
注釋
(1)謳:唱歌;(2)于:向;(3)窮:盡,完;(4)遂辭歸:于是就告辭回家;(5)弗止:沒有勸阻;(6)餞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7)撫節(jié):打著拍節(jié):(8)遏:阻止;(9)謝:道歉;(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于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jié),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云。薛譚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xù)學習。從此以后,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秦國的青對他的朋友說:“從前韓國的娥到東邊的齊國去,沒有糧食了,經過雍門(齊國的城門)時,在那賣
唱乞討食物。雖然她走了但是還有余音繞著(那雍門的)中梁,三日不停(消失),旁邊的人還以為她人沒有走呢。住
客棧時,客棧的人侮辱她。韓國的娥因此放聲哀哭,整個里弄的老小都因此而悲傷愁苦,互相垂淚相對,三天都不吃飯。
(里弄的人)趕緊去把追她(回來)。娥回來后,又放聲歌唱。整個里弄的老小歡喜跳躍拍手舞蹈,不能克制自己,全
忘了剛剛的悲傷了。(里弄的人)于是給了她很多錢財打發(fā)她走。所以雍門那的人,至今還善于唱歌表演,那是效仿娥
留下的歌唱(技藝)啊。”
通過這篇薛譚學謳翻譯,是不是感覺自己對這篇的文章了解又深入了一步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06510.html
相關閱讀:《魚我所欲也》教案并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