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格列佛游記主題】,這部小說通過對格列佛到小人國等國的種種遭遇,集中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種種矛盾,辛辣的諷刺了英國當時的社會狀況。
《格列佛游記》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小說杰作。它和18世紀歐洲眾多小說一樣,繼承了流浪漢小說的結構方法,襲用了當時流行的描寫旅行見聞的小說,尤其是航海冒險小說的模式,很好的一本書。敘述主人公格列佛在海上漂流的一系列奇遇。它無疑在相當程度上受到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和其他一些游記體冒險小說的影響。然而,《格列佛游記》和他們雖然形式相似,性質卻截然不同。它是《桶的故事》和《世紀之戰(zhàn)》那類故事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與十八世紀開始興起的寫實主義小說不同的若干獨特性質。——吳厚愷《簡論諷喻體小說及其文學地位》
文學史對《格列佛游記》的評價:作品假托主人公格列佛醫(yī)生自述他數(shù)次航海遇險,漂流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國幾個童話式國家的遭遇和見聞,全面諷刺,揶揄了英國的社會現(xiàn)實.其中“大人國”和“慧?國”社會所社會理想雖然保存了宗法社會的原始特點,但卻包含著啟蒙主義的社會原則和價值觀.作者把諷刺對象夸張變形到殘酷甚至荒誕的地步,與現(xiàn)代的“黑色幽默”有相通之處。
斯威夫特對英國的政治,尤其對英國在愛爾蘭的統(tǒng)治,有親身的體驗和深刻的認識。——楊周翰、吳達元《歐洲文學史》
劇作家蓋埃和謝立丹,小說家菲爾丁和詩人拜倫,在他們創(chuàng)作的個別方面,乃是斯威夫特的追隨者和繼承者。——阿尼克斯特《英國文學史綱》
總結:格列佛每到一個國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耳聞目睹,無奇不有。作者對每一種情景都做了細致的描繪,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想象豐富,構思奇特,讀起來妙趣橫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00602.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之第四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