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以據(jù)定點法】,定點的解釋是指事物的局限性狀態(tài),定位,規(guī)定的時間。常用的解釋則為選定或指定在某一處或是選定或指定專門從事某項工作的,又或者是指所規(guī)定的時間。
以據(jù)定點法
對于論題型的題目,有時往往可以從多個角度確立論點,而具體到動筆作文時,卻只需要確立一個論點。這樣確立文章的論點呢?這就要采用以據(jù)定點法,根據(jù)自己所占有的材料,來確定一個與材料最切近的論點,這樣寫文章,構思成篇快,而且觀點和材料也比較一致。
例如:有一個作文題目《談“理想” 》,這個題目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立意:①理想遠大的青年是中國未來的希望;②理想的實現(xiàn)不能耽于幻想,一蹴而就;③理想的真諦在于追求的過程而不在追求的結果;④理想的達成需要歷經(jīng)坎坷,埋頭苦干;⑤理想的追求應當與社會需要相契合。
現(xiàn)在如果我們占有下面兩則材料:
著名科學家彭家木1965年自愿放棄出國深造的良機,要求到邊疆工作,并把名字“家睦”改為“家木”,他說:“家木”合起來是“架”,我要為上海和邊疆之間架設橋梁,我要跳出小家庭到邊疆去,為邊疆‘添草加木’。”二十多年來,他矢志不渝,先后十多次離家到邊疆進行科學考察,并且三次深入環(huán)境險惡的羅布泊地區(qū),直至以身殉職。
秋瑾從小就立下報效國家的志向,1904年,她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籬,乘船去日本留學,決心用自己的汗水和熱血,使災難深重的祖國強大起來。她回國后,積極從事各項革命活動,最后英勇就義,用生命實踐了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
總結:從以上兩則材料來看,都涉及到了“理想的達成需要歷經(jīng)坎坷,甚至獻出生命”,很顯然這個觀點跟題目所涉及的第四個觀點較一致,只要依據(jù)材料,從這個方面選擇論點,自然就和事實論據(jù)相吻合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221262.html
相關閱讀: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簡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