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打漁殺家》教案設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教學建議

一、思想主題與戲劇沖突

選場是全劇故事的開端部分,揭露了封建剝削制度的殘酷,反映了勞動人民淳樸而真摯的友情,歌頌了被壓迫人民奮勇反抗的精神。

選場中展現(xiàn)的戲劇沖突的實質(zhì)是惡霸地主與地方官吏相互勾結(jié),殘酷勒索苛捐雜稅,加重封建剝削,從而激起人民反抗的怒火。

二、結(jié)構(gòu)內(nèi)容

課文部分以逼稅為線索,情節(jié)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始至“桂英遵命。”),打魚。這部分寫蕭恩父女由于生計所逼,以漁為業(yè)。蕭恩不顧年邁,早出晚歸,打魚江下。

第二部分(“李俊、倪榮(內(nèi))‘走哇!’”至“(桂英取酒具放好,三人席地而坐)”),聚會。這部分寫李俊、倪榮江邊出游,遇見蕭恩的小舟,好漢巧重逢,三人船上共飲酒。

第三部分(“(丁郎上)”至“丁郎……(跑下)”),懲惡。這部分寫丁郎向蕭恩催討漁稅 初中學習方法,李俊、倪榮仗義幫蕭恩打抱不平,合力懲治丁郎。

第四部分(“李俊、倪榮蕭兄為何這等懦弱?”至結(jié)束),話別。這部分寫李俊、倪榮二人對蕭恩慷慨相助,贈送紋銀白米,兄弟情深終別離。蕭恩對桂英稱贊李、倪二人,桂英喜爹所交之友是英雄豪杰。

三、巧妙的情節(jié)安排

這場戲中,李俊、倪榮二人與蕭恩的聚會,實為精心的安排。如果只有蕭恩父女和丁郎出場,戲劇沖突就無法展開。作者安排李俊、倪榮二人上場,通過他們的相互關系,透露了蕭恩非凡的生平,表現(xiàn)了蕭恩、李俊、倪榮休戚與共、肝膽相照的深厚情誼;用他們的交談,交待了桂英的婚事;更重要的是,揭露了漁稅銀子的非法剝削性質(zhì),從而引起了后面的戲劇沖突。李俊和倪榮為朋友仗義相助,又說明了蕭恩不是孤立的,為他日后反抗剝削、反抗壓迫的斗爭作了鋪墊。

四、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個性化的語言

出場的人物個個性格鮮明,各有特色。蕭恩這個當年副上梁山造反的“人間剛直漢”,如今只求平平靜靜地度過晚年,對惡霸地主的勒索不予反抗,對李俊、倪榮與丁郎的斗爭一再勸阻,他是一個認清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酷本性而將仇恨的烈火隱忍在心的垂暮英雄。而李俊、倪榮浪跡江湖、行俠仗義,受不得半點欺凌,面對惡霸地主的走狗,先是“呔”的一聲怒喝,接著憤然質(zhì)問,隨著直呼其主子之名,給其以嚴厲的警告。他們的口吻言辭,充滿正氣,充滿輕蔑,快人快語,鋒芒逼人,充分表現(xiàn)了二人疾惡如仇,不畏強暴的個性特點。桂英靈巧能干,語言溫順乖巧。丁郎虛張聲勢、欺軟怕硬、狗仗人勢,語言油腔滑調(diào),表現(xiàn)出奴才和無賴的本性。

五、映襯手法的運用

蕭恩的思想性格在李俊、倪榮的映襯下顯得十分深沉;蕭恩起初的不反抗,更能反襯封建剝削和壓迫的不義,反襯地主惡霸和官府的殘酷;蕭恩由起初的不反抗到后來的奮起反抗殺死惡霸也是相輔相成、互相映襯的。

六、引導分析人物形象的教學建議

讓學生自讀后說出本場戲中,出場的人物都有哪些,你最喜愛的人物是哪個,并把他們的對白繪聲繪色地朗讀幾遍,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準備分角色朗讀課文。

掃除文字上的障礙,然后分角色朗讀。角色都應是學生自己喜愛的人物,并要求他們在朗讀時,盡力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讀后,師生共同評議。評議的過程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人物性格的了解,從而較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口頭表述的。為了使討論能夠集中,可參照下面的問題進行評議:你認為他們的朗讀好嗎?為什么?如有不足,你認為應該怎樣朗讀才好,并請你朗讀一遍。評議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應放在李俊和倪榮與蕭恩相聚時的對白上,特別是三個人對丁員外勾結(jié)貪官呂子秋勒索漁稅銀子時的表現(xiàn)。要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三個人物對白,突出表現(xiàn)了蕭恩什么樣的性格特點,這對揭露封建剝削和壓迫有什么作用。

通過討論,師生共同概括戲中主要人物性格特征。(略)有條件的,還可以討論一下他們的不同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 新課

可以戲劇文體、情景故事等導入 。也可展示相關圖片或播放《打漁殺家》片斷錄像,了解京劇的特點。

二、簡介情節(jié)

結(jié)合課文注釋了解文章有關情節(jié)介紹并作補充。(具體略)

三、了解戲劇沖突

戲劇中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請同學們快速看課文討論一下本文的矛盾沖突是什么?

矛盾是階級剝削與反剝削,它的矛盾沖突是勒索漁稅銀子和反抗交漁稅銀子。

分角色扮演矛盾沖突產(chǎn)生發(fā)展的這部分的內(nèi)容,并分析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

李俊、倪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具有梁山好漢勇于斗爭的精神。兩個人的性格都很豪放,對蕭恩的經(jīng)濟困窘能慷慨解囊,反抗封建統(tǒng)治階級。

蕭恩作為戲劇的主人公他的性格是復雜的,文中面對丁府家丁的囂張氣焰一直笑臉說好話,采取了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試圖緩和和封建統(tǒng)治階段的矛盾,這種作法在封建社會是不可行的。在丁府和呂子秋的勾結(jié)逼迫之下,他才被迫走上反抗之路。面對殘酷的統(tǒng)治壓迫他先是退讓,后反抗,直到主動出擊,這也體現(xiàn)了梁山好漢的英雄本色。

四、體會唱詞與思想感情

分角色朗讀戲劇開頭結(jié)尾桂英和蕭恩一段唱詞,也可讓學過京劇的同學來表演這一段內(nèi)容。請同學思考這段唱詞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不堪生活的重負,凄苦,辛苦勞動卻始終不能養(yǎng)活自己,倍受貧困的煎熬。

五、歸納戲劇主題思想。

學生討論歸納。這場戲的實質(zhì)是惡霸地主和地方官吏互相勾結(jié),殘酷勒索,加重剝削,從而激起人民的反抗。這一場戲是全劇故事的開端部分,揭露了封建剝削的殘酷和封建統(tǒng)治的黑暗。

六、總結(jié)擴展

l.《打漁殺家》是京劇的傳統(tǒng)劇目,京劇根據(jù)自身的特點來表現(xiàn)矛盾沖突,揭示劇本的主題,刻畫人物的性格!洞驖O殺家》的選場部分,分別刻畫了蕭恩、李俊、倪榮這些梁山英雄好漢以及丁府家丁的不同的性格,從而揭示了封建社會腐朽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

2.京劇是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戲曲,通過本文應該加強我們對京劇特點的了解,課后有條件有機會再欣賞其它傳統(tǒng)劇目如《空城計》《貴妃醉酒》《野豬林》等。

七、布置作業(yè) (略)

《打漁殺家(節(jié)選)》教學設計示例

一、了解文化常識

京劇是全國性劇種之一。以徽班戲為起頭,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劇目的唱腔和表演方法,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唱腔基本屬于板腔體,以西皮、二簧為主要腔調(diào),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瑣吶等樂器和鑼鼓等伴奏。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以上只要求學生對京劇有一個最初步的認識。)

二、了解故事情節(jié)

先請學生講述課文故事情節(jié),教師再簡介全劇內(nèi)容。故事梗概:梁山好漢蕭恩自與眾弟兄分手后,和女兒桂英相依為命,在江邊打魚為生。時因天旱水淺,魚不上網(wǎng),欠下了鄉(xiāng)宦丁自燮的漁稅銀子。丁府派惡奴丁郎前來催討,恰好被蕭恩的好友、水泊英雄“混江龍”李俊及“卷毛虎”倪榮遇見,二人甚為不平,將其頂撞了回去。丁自燮聞報怒不可遏,隨即派教師爺率一幫打手至蕭家強行索取稅銀。蕭恩先跟他周旋,但終因?qū)Ψ秸虅荼迫,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怒將來人打跑。蕭恩自恃有理,搶先至官府報案,以求公斷。豈知官、紳早就勾結(jié),狼狽為奸?h令呂子秋貪贓枉法,反誣蕭恩抗稅不交,杖責40大板后趕出公門,并命令他連夜過江向丁自燮賠禮請罪。桂英原已許配給花榮之子花逢春,只是尚未過門。蕭恩決意棄家與丁死拼,并催促女兒攜花家聘禮慶頂珠投奔夫家。是夜,蕭恩暗藏戒刀在身,父女雙雙以獻珠賠禮為名闖入了府,殺了了自受全家。

三、討論分析

1.蕭恩一再忍讓,反動統(tǒng)治階級一再進逼,蕭恩出于無奈,才起來反抗,殺了丁員外全家。這樣寫,意在表現(xiàn)主題。

2.劇本安排李俊和倪榮與蕭恩聚會,意在以二人的豪俠氣概來襯托蕭恩的逆來順受,并向觀眾暗示蕭恩思想性格發(fā)展的趨向:反抗——殺家。

3.《打漁殺家》這出戲戲劇沖突的實質(zhì)是惡霸地主和官府互相勾結(jié),狼狽為奸,殘酷地壓迫、剝削、勒索勞動人民,以致激起人民的反抗。這場戲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官逼民反”的社會現(xiàn)實。

四、學習劇本

理解組成劇本的兩個部分:舞臺提示和人物臺詞。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下面練習,教師略加點撥即可:

從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舞臺提示,人物臺詞(分出唱詞和說白),并說說它們各自的作用。(文字略)

五、拓展:比較蕭恩與楊白勞這兩個人物在性格上的差異?

提示:他們兩個最明顯的個性差異是:蕭恩深沉、隱忍,至忍無可忍之時則奮起反抗,怒殺惡霸全家,遠走他鄉(xiāng)。他有主見,有武藝,是隱跡江湖的豪俠。而楊白勞呢,是個忠厚、善良、懦弱的農(nóng)民,面對厄運,無力反抗,最后只能以死抗爭。這種個性差異與他們倆各自的身份、地位、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3853.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記敘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