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鰭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它是研究鯨類演化和生物進化的寶貴材料。它有發(fā)達的大腦,是一種聰明而有智慧的動物,它有回聲定位和聲納等特殊功能。具有流線型的體型,豐富的皮下脂肪,游泳敏捷,這些結構在仿生學上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白鰭豚體呈紡錘形。吻突極狹長,上頜和下頜幾乎等長,且微上翹。體長為吻長的6倍。體色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頸部兩側、耳孔后及鰭肢上方區(qū)域有一半圓形的白色寬紋,在肛門上方的尾側有兩道半月形的白色寬紋。
白鰭豚喜在遠離岸邊的江心主流區(qū)活動,為疏人性豚類。在行動中有集群習性,常三五成群在江心活動,偶爾也進入湖泊、支流與長江干流匯合處活動。白鰭豚用肺呼吸,每隔一二分鐘就要露出水面換一次氣。換氣時總是頭先出水,有時會噴出水花,出水呼吸時會發(fā)出聲響。當天氣悶熱、暴雨即將來臨之際,它便頻頻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群眾稱為白鰭拜江。
白鰭豚是肉食性動物,其視覺很差,靠自身發(fā)出的超聲波訊號發(fā)現(xiàn)食物并突襲式吞食。食性以魚為主,常在淺灘、岔流以及支流匯合處覓食。其食量甚大,一般攝食量可占體重的10%~12%。
白鰭豚雌性6齡、雄性4齡可達性成熟。生殖交配期在4月~6月,懷孕期約9個月,至翌年一二月份在江中分娩。母豚每年只生1胎,每胎1仔,偶有雙胞胎。剛出生的幼豚哺母豚乳汁長大,并隨群活動。
長江葛洲壩和三峽大壩建成后,使長江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了急劇變化。航運業(yè)的發(fā)展、河道整治、機動船只增加、水質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漁具及有害捕撈方法等,嚴重威脅著白鰭豚的種族延續(xù)。據(jù)實測統(tǒng)計,現(xiàn)長江白鰭豚資源量已不足100頭,遠低于國寶大熊貓。為使白鰭豚在自然界不被滅絕,國家已將其列入一級保護動物,并將長江天鵝洲古道和安徽銅陵江段劃為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和增殖白鰭豚資源,拯救瀕危物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709761.html
相關閱讀:湘教版七年級下冊期中考試復習提綱:美洲(西半球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