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修訂介紹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 要: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經修訂后,知識內容總體有所減少,結論性、概念性知識的闡述更為全面,凸顯重要概念的學習;探究活動的安排更具適切性;課外閱讀欄目依據學科進展進行更新;版式設計獨具特色,插圖科學精美,課后習題更為豐富。

關鍵詞:《生物學》 七年級下冊 修訂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修訂的重要依據是《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同時還考慮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有關中學生物教材、課程和教學的多項研究成果;二是十一年來對人教版實驗本教材的使用所征求的意見和建議;三是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進展。與原課程標準比較,新課標的課程理念、目標、十大主題等方面沒有很大的變動,因此本次修訂,在編寫思路、體系編排、單元設置等方面均未進行大幅度修改。本文介紹的是修訂后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的主要變化。

1. 精簡章節(jié),整合內容

選取教材內容的直接依據是新課標的“課程內容”。七年級下冊包含一個單元“生物圈中的人”,其內容包括新課標課程內容中第五個主題的全部內容,第七個主題“生物的生殖、發(fā)育與遺傳”中的“人的生殖和發(fā)育”以及第十個主題中的“健康地度過青春期”。

實驗本七年級下冊由7章23節(jié)組成,修訂后的七年級下冊仍由7章組成,包括20節(jié)。其結構框架大體不變,但知識內容總體有所減少,相關章節(jié)進行了精簡和整合。具體的變化參見表1。

表1 《生物學》(七年級下冊)修訂前后章節(jié)安排的變化

章節(jié)

原教材

修訂后的教材

變化

第一章 人的由來

第一節(jié) 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

由四節(jié)刪減為三節(jié) 初一,第四節(jié)部分內容簡化后放入第七章

第二節(jié) 人的生殖

第二節(jié) 人的生殖

第三節(jié) 青春期

第三節(jié) 青春期

第四節(jié) 計劃生育

——

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yǎng)

三節(jié)不變

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

第一節(jié)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第一節(jié)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由三節(jié)刪減為兩節(jié)

第二節(jié) 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第二節(jié) 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第三節(jié) 空氣質量與健康

——

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四節(jié)不變

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第一節(jié)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不分節(jié)

刪除第二節(jié),其部分內容精簡后并入第二章

第二節(jié) 人糞尿的處理

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四節(jié)不變

第七章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實例

第一節(jié) 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第一節(jié)的內容改變,加入了人口變化對環(huán)境的影響

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不變

《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一、三、五章的變化較大。刪除第一章第四節(jié)計劃生育的原因是新課標對該內容無明確要求,因此只將其中“我國人口的增長趨勢”的相關內容適當簡化后放入第七章第一節(jié)“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第三章第三節(jié)“空氣質量與健康”以及第五章第二節(jié)“人糞尿的處理”的生物學科特色不明顯,而且新課標也沒有對這兩部分內容作出明確要求,因此修訂時也予以刪除,并將第五章第二節(jié)的有關內容作較大簡化后并入第二章第二節(jié)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2. 新增內容以及降低難度的內容

修訂后的《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增加了“其他排泄途徑”的內容,這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作出的調整,也使教材有關排泄的內容更加完整。在這部分內容中,新增的“汗腺結構示意圖”展示了較為清晰的皮膚的結構,這也為學生在八年級學習免疫的相關知識作鋪墊。

實驗本七年級下冊第三章“人體的呼吸”中,以容器中氣體壓力與容器容積的關系來類比人體的呼吸。由于學生缺乏相關的物理知識,理解起來較難,因此,修訂后的七年級下冊對此內容進行了簡化處理,降低了難度。

實驗本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第三節(jié)采用以圖代文的方式呈現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但是介紹心臟如何工作的文字比較少,這樣也增加了這一內容的學習難度。修訂后的七年級下冊用詳實的文字介紹了心臟工作的原理,并配以心臟工作示意圖。雖然增加了文字量,但是由于闡述詳細、清晰,利于學生理解,實際上可降低難度。

3. 注重引導學生形成重要概念

新課標的一大變化是在課程內容部分列出了50條重要概念,并在教學建議部分增加了關注重要概念的學習的要求。因此,修訂后的七年級下冊注重引導學生形成重要概念。具體做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單元引言、章引言指向重要概念,部分章節(jié)標題直接闡述概念的內涵。例如,“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一節(jié)的第一個黑體字標題為“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這一標題直接闡述了概念內涵,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形成概念。

(2)通過欄目設置體現重要概念的學習。每一節(jié)新增“想一想,議一議”和“通過學習,你將知道”這兩個欄目。前者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后者則直接點出本節(jié)的學習要點,其中多數都是重要概念。

(3)教材通過多種類型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建構概念。開展探究活動與建構概念并不矛盾。學生的前概念與新情境沖突后,會產生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教師解釋而解決,也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來解決。教材安排了多種類型的探究活動,通過這些探究活動,可幫助學生建構概念。例如,“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這一實驗,可以幫助學生觀察動脈、靜脈、毛細血管這三種血管,學生通過這樣的親身經歷,會對三種類型的血管形成直觀認識,有利于概念的建構。

另外,教材在每一個章節(jié)都提供了豐富的事實性材料;在正文中用黑體字排印重要概念或對理解重要概念非常重要的內容;在“單元小結”列出了學習本單元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以上的這些做法都有利于學生建構重要概念。

4. 精簡探究活動,使探究活動更具適切性

實驗本七年級下冊共有53個探究活動,標為“探究”的活動有6個,“模擬探究”1個。修訂后的七年級下冊共有34個探究活動,標為“探究”的活動有3個,“模擬探究”1個。具體對比可參見表2。

表2 《生物學》(七年級下冊)修訂前后探究活動的變化(單位:個)

探究活動

原教材

修訂后

變化

探究活動

原教材

修訂后

變化

觀察與思考

7

6

-1

調查

1

0

-1

資料分析

15

10

-5

設計

1

1

0

探究

6

3

-3

技能訓練

6

6

0

模擬探究

1

1

0

課外實踐

3

2

-1

進一步探究

3

0

-3

擬定計劃

1

1

0

實驗

4

3

-1

合計

50

34

-16

演示實驗

2

1

-1

修訂后的七年級下冊的探究活動數量減少,這樣做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1)一些探究活動隨其所在的章節(jié)內容被刪除。例如,刪除了第一章第一節(jié) “晚育的意義”的探究、第三章第三節(jié) “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的探究、第五章第二節(jié)的資料分析等。

(2)刪除了生物學科特色不夠鮮明的探究活動。如“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的探究、“血液和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的調查等。

(3)刪減了探究價值不大的探究活動,如“測量胸圍差”的實驗。

(4)刪除了難以開展或不適于開展的探究活動。例如,開展第七章第二節(jié)“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的探究會產生難以處理的電池浸出液,從而導致新的污染,因此予以刪除。又如,第六章第一節(jié)的觀察與思考,要求學生觀察人眼球結構和照相機結構示意圖,但七年級的學生并未學習凸透鏡的成像原理,以此進行類比并討論人眼球的結構,學生理解的難度較大,刪除這一活動更為恰當。

(5)刪除了在教學中開出率較低的探究活動。例如,“進一步探究”這一欄目在教學中開出率低,修訂時予以刪除。

(6)將部分活動變?yōu)檎膬热。例如,原實驗本教材第一章第一?jié)的資料分析所載內容為有關“地質變化”和“發(fā)現古人類遺跡”的事實性資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活動?紤]到這兩份資料所涉及的內容對于學生理解從猿到人的進化比較重要,也能使“從猿到人的進化”這部分內容更具連貫性,而且這一節(jié)已有觀察與思考、技能訓練等兩個活動,因此將其從資料分析調整為正文內容。

總而言之,修訂后的教材依然安排了多樣化的探究活動,既有全過程探究,也有側重部分環(huán)節(jié)的探究,既有鍛煉動手能力的探究,也有側重文本分析的探究。探究活動具備更強的適切性和實用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些活動來開展教學。

5. 更新課外閱讀欄目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而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正是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七年級下冊通過一些課外閱讀欄目來反映科學技術社會的內容,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表3列出了修訂前后這部分內容的變化。

表3 《生物學》(七年級下冊)修訂前后的課外閱讀欄目的比較(單位:個)

課外閱讀欄目

實驗本七年級下冊

修訂后的七年級下冊

變化

科學家的故事

3

4

+1

科學?技術?社會

11

8

-3

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yè)

2

2

0

合計

16

14

-2

總體來看,這三個欄目的變化不大。對這部分內容的修改主要是基于生命科學領域的進展。首先,新增的“科學家的故事”《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茲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是由原來的“科學?技術?社會”《淺談現代輔助生殖技術》修改而來,這樣改寫有益于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科學精神與所獲得研究成果的重要意義。其次,被刪減的“科學?技術?社會”欄目還有《綠色食品》和《神奇的CT──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上述內容已不再新奇,因此將前者縮寫后放于“小資料”中,將后者刪減。除此之外,其余內容都根據生命科學領域的進展作出更新與完善。

6. 其他變化

其他方面的修訂還包括在課后練習、版式設計、插圖等方面作出的變化。

(1)課后練習題形式更加多樣,一改實驗本教材中練習多為開放性問題的形式。修訂后的練習題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遷移和應用。例如,在第三章第一節(jié)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中,增加了填圖題;在很多節(jié)后還增加了判斷題、選擇題、連線題等。這些題目的設置也方便教師隨堂對學生進行評價。

(2)版式設計、欄目設置、插圖等方面的變化

修訂后的七年級下冊新增了“想一想,議一議”、“通過本節(jié)學習,你將知道”等欄目。版面設計為主副欄,主欄承載主要內容,副欄則以拓展知識為目的,設置了“小資料”、“試一試”、“想一想”等欄目以及一些較小的插圖,這些欄目還可引起學生的興趣。

本次修訂在選擇和設計插圖上頗費功夫。修訂后的七年級下冊增加和替換了大部分插圖,這些插圖既精美,又富含信息。例如,“森林古猿生活場景想象圖”、“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示意圖”、“平衡膳食寶塔”、“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等插圖,既呈現課文內容,又提升教材美感;既利于學生通過觀察、閱讀來獲取信息,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審美能力。此外,還修改了個別可能引起誤解的插圖。例如,“人類起源與發(fā)展示意圖”將現代社會的人設計為直立形態(tài),避免了實驗本教材將現代社會的人設計為坐立形態(tài)引起學生對人類進化的誤解。

原文發(fā)表于《生物學教學》 2013年第38卷第4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92268.html

相關閱讀: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