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八,錢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shù)米。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錢塘觀潮始于漢魏(公元一世紀(jì)至六世紀(jì)),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紀(jì)至十三世紀(jì)),歷經(jīng)2000余年,已成為當(dāng)?shù)氐牧?xí)俗。
近日,錢塘江回頭潮襲人事件的照片在網(wǎng)上迅速走紅。引起了人們的關(guān)注。頃刻間,奔騰的潮水撲向正在觀景的游客,這次事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失。然而,潮水是如何形成的?回頭潮又是怎么一回事兒呢?
潮水的形成原理
天時:農(nóng)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zhì)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zhì)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zhì)心運動所產(chǎn)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guān)。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dāng)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guān),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涌。
風(fēng)勢: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fēng),風(fēng)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回頭潮的形成
錢江潮從農(nóng)歷八月初一(8月29日)以來,潮水就已經(jīng)開始漲了,并且呈跳躍式增大。去年開始錢塘江就進入豐水年,再加上今年6月份錢塘江流域普降大雨,使錢塘江出現(xiàn)過兩次洪峰,錢塘江的水量增加改變了水路,起潮處的淤沙少了許多,使得江面開闊了不少,所以今年涌入錢塘江的潮水的水量也大大增加了。
再加上錢塘江水道并不是筆直,而是呈S形的曲線,潮水在推進時受到阻擋遭到后面潮水的推力,便形成了回頭潮,如果遇到丁字壩的阻攔,回潮就會掀起巨浪,所以看潮的市民一定要特別當(dāng)心。
錢塘江沿線有八大危險觀潮點,即海寧大缺口、海寧老鹽倉、七堡、蕭山九號壩、下沙七格、蕭山美女壩、三堡、九溪。這些觀潮危險點曾多次發(fā)生傷人和死亡事故,大家應(yīng)站在高處觀潮,這樣會比較安全。
幾種類型的潮你知道嗎?
回頭潮:錢塘江從鹽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將到達下一個觀潮景點老鹽倉。老鹽倉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于鹽官,鹽官河道順直,涌潮毫無阻擋向西挺進,而老鹽倉的河道上,出于圍墾和保護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條長達660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障礙后將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擊對面的堤壩,然后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fēng)馳電掣地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回頭潮。
交叉潮:平時所說的交叉潮又稱南北潮,出現(xiàn)在錢塘江流入東海的入?诤贾轂。南北兩股潮水匯合后,像一對兄弟交叉擁抱,合二為一。但交叉潮比較罕見,而且一般只發(fā)生在比較開闊的江面上。
一線潮:未見潮影,先聞潮聲。耳邊傳來轟隆隆的巨響,江面仍是風(fēng)平浪靜。響聲越來越大,如擂起萬面戰(zhàn)鼓,震耳欲聾。遠處,霧蒙蒙的江面出現(xiàn)一條白線,迅速西移,猶如“素練橫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線變成了一堵水墻,逐漸升高,“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橫在浪花中”。隨著一堵白墻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來到眼前,有萬馬奔騰之勢,銳不可當(dāng)。
知識鏈接:錢塘江是中國浙江省第一大河,發(fā)源于安徽省黃山,流經(jīng)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見名于《山海經(jīng)》,是越文化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面積5.56萬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72萬千瓦特。新安江與蘭江是錢塘江的源頭,于上海市南匯區(qū)和寧波市、舟山市嵊泗縣之間注入東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稱為“之江”或“羅剎江”。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926888.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地理教學(xué)法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