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梅一中2014屆高三下學期適應性訓練(十七)語文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高三綜合檢測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A. 躑躅 虎據(jù)龍盤 ?B.紊亂 ? 舶來品? 蛛絲馬跡C.熏陶 殞落 繁文縟節(jié)D.殲滅 緋紅? ? 倍嘗艱辛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世界級網(wǎng)球名將桑普拉斯在ATP總決賽冠軍爭奪戰(zhàn)中,以3比0輕松地擊敗老對手阿加西,奪得冠軍,這是他第五次?ATP。春節(jié)期間,漫步街頭,只見不少大中型商廈為促銷貼出這樣的布告:凡在本店購貨滿200元者,本店將熱忱一份精美的禮品。正當海峽兩岸人民“三通”呼聲愈高時,臺灣方面認為,與大陸談判的時機并不成熟。本來可以深入的新一輪談判因此而了。 艾滋病在全球呈蔓延趨勢,成為人類的公害,這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防止艾滋病的行動,遠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的事情。A、問鼎 敬贈 擱淺 因而 B、奪冠 敬贈 擱置 因而C、奪冠 惠贈 擱置 而且 D、問鼎 惠贈 擱淺 而且5.下面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A.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和阿根廷魔幻現(xiàn)實主義代表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代表作分別為《吉檀迦利》和《百年孤獨》。B.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代表詩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C.《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后閉塞農(nóng)村未莊為背景,塑造了阿Q這一典型形象。阿Q是一個質(zhì)樸、愚昧而又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氣的落后農(nóng)民,其性格的主要特征是精神勝利法。D.哈姆萊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者的典型,他曾經(jīng)對天地萬物、人與社會都充滿了美好的希望,但是現(xiàn)實的嚴酷與丑惡打破了他的美好理想,他在復仇道路上猶豫不決,錯失良機。他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也是人文主義者的悲劇。二、現(xiàn)代文(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共3小題,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8題。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人文底蘊袁濟喜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生生不息,是因為其中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它以人為中心,將人與自然,人與審美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研究傳統(tǒng)美學,就不能不研究它與人文的內(nèi)在關系。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人文底蘊,首先體現(xiàn)在對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義的不懈追尋中。審美活動作為人的個體生命意義的體認,在特定年代往往獲得直接的表現(xiàn)。漢魏以來,中國社會陷入空前的動亂分裂之中,在各種哲學思潮展開對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時,審美活動也成為人們重鑄精神人格的創(chuàng)造活動,以人為本的文化觀念融入美學思想之中。當時雖然佛教活動開始興盛,然而在現(xiàn)實人生痛苦的解脫、精神人格重構方面,審美活動顯然更具有人文意蘊,更能契合人生需要。中國傳統(tǒng)美學人文底蘊的另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能夠代替宗教意義上的人文關懷,獨立承載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頓。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存和奮斗中,形成了樂觀向上的人生觀,“生生之謂易”“樂天知命而不憂”,便是這種心理的表征。錢鐘書先生曾在《詩可以怨》一文中指出,六朝人認為審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伴L歌可以當哭,遠望可以當歸”,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看待人生與審美關系時的基本價值觀念。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滲透著中華民族對自然和人生的體驗,這種體驗融情感與認知于一體,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樣的超越意識,具備豐厚的審美蘊涵。中國古代美學主張將人的價值建構在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之上,這種統(tǒng)一又以審美體驗為中介。這就決定了中國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決精神寄托問題,使人生獲得審美超越。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人文底蘊,還表現(xiàn)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識。人文思想不僅表現(xiàn)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同時表現(xiàn)在運用這種成果對社會進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質(zhì)方面。審美活動不僅是個體的經(jīng)驗,更主要的是一種社會性的文化創(chuàng)造與普及活動,是個體與群體、自由與功利的有機融合。中國傳統(tǒng)的“人文”是指用人類的文明成果教化人民,由自然形態(tài)的人走向文明形態(tài)的人。先秦時儒家強調(diào)“六藝之教”,道家重視“行不言之教”(老子語),后如《淮南子》與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則兼融儒道,將自然之教與人為之教調(diào)和起來,用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人文底蘊,通過這種教育思想與具體實施,體現(xiàn)出特有的對人的關懷。從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發(fā)展看,美學人物首先是充滿人文憂患意識的思想家,他們往往站在時代的前列與人生的尖峰上考察審美現(xiàn)象,回應文化建設中出現(xiàn)的嚴峻問題,建構自己的美學理論。比如春秋以來,隨著宗法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嬗變,儒道法墨諸家圍繞對禮樂文明的評價,以及由此而來的天道人性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鳴,對真善美問題作了不同的回答。儒家的中和為美與道家乘物游心的價值觀念,既是倫理價值的判斷,也是審美價值的尺度。人文意識與美學理論的高度統(tǒng)一,是中國古代美學的重要傳統(tǒng)。中國傳統(tǒng)美學由于具備深厚的人文底蘊,因而是中華民族精神世界與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現(xiàn)。它在形態(tài)上具有黑格爾在《美學》中所提出的暫時性與永恒性兩方面的因素。所謂暫時性是指它的歷史具體性,這些特定時代的觀念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而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蘊,比如追求人生的審美化,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等等,這些精神性的東西不但不會消逝,而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生生不息,融入到民族文化與精神世界之中。(有刪節(jié))6.下列關于“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人文底蘊”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人文底蘊,首先體現(xiàn)為不懈地追尋人生解放和人生意義,審美活動常在特定年代獲得直接表現(xiàn)。B.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人文底蘊,具體表現(xiàn)在以人為本,將人與自然、人與審美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因而它賦予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無限的生命力。C.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人文底蘊,表現(xiàn)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識,人格自我完善的成果在對社會進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質(zhì)方面有著積極意義。D.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人文底蘊還體現(xiàn)在能夠代替宗教意義上的人文關懷,獨立承載民族文化心理的安頓,這就決定了中國文化不需要宗教。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體現(xiàn)著中國古代美學的重要傳統(tǒng)的儒家中和為美與道家乘物游心的價值觀念,既是倫理價值的判斷,也是審美價值的尺度。B.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存和奮斗中,形成了樂觀向上的人生觀,“生生之謂易”便是這種心理的體現(xiàn),它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看待人生與審美關系時的基本價值觀念。C.中國傳統(tǒng)美學在形態(tài)上具有暫時性與永恒性兩方面的因素,契合黑格爾的《美學》理論,具備深厚的人文底蘊,是中華民族精神世界與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現(xiàn)。D.《淮南子》與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兼融儒道,調(diào)和自然之教與人為之教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品位,體現(xiàn)出特有的對人的關懷。8.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美學人物往往站在時代的前列考察審美現(xiàn)象,回應文化建設中出現(xiàn)的嚴峻問題,他們是充滿人文憂患意識的思想家。B.特定時代的觀念會隨時代變遷而變遷,而所有永恒的人文底蘊不但不會消逝,而且會隨時代發(fā)展融入到民族文化與精神世界中。C.雖然佛教活動在漢魏開始興盛,然而審美活動在現(xiàn)實人生痛苦的解脫、精神人格的重構方面,顯然更能契合人生需要。D.中國古代美學主張以審美體驗為中介,將人的價值建構在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之上,這就決定了中國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決精神寄托問題。三、古代詩文閱讀 (共34分,共7小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飲泉亭記 【明】 劉基昔司馬氏有廉臣焉,曰吳君隱之,出刺廣州,過貪泉而飲之,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逼浜,隱之卒以廉終其身,而后世之稱廉者,亦必曰“吳刺史”焉。有元憲副吳君為廣西時,名其亭曰“飲泉”,慕刺史也,而憲副之廉,卒與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憲副之孫以時,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書“飲泉亭”三字,征予言。予舊見昔人論刺史飲泉事,或病其為矯心,甚不以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說,正人心,揚公論,皆當見而為之,又何可病而譏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爭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貪與廉,自我作之,豈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飲之者死,我乃奮其不畏之氣,冒而飲之,死非我能奪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強飲焉,是矯也,是無益而沽名也,則君子病而不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禮以立之,驅(qū)之以刀劍而不為不義屈,臨之以湯火而不為不義動,夫豈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人之好利與好名,皆蠱于物者也,有一焉,則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決非矯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篤也,故飲之以示人,使人知貪廉之由乎內(nèi),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內(nèi)貪濁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謂植正道,遏邪說,正人心,揚公論,真足以啟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齊下矣。番禺在嶺嶠外,去天子最遠,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貪。貪相承習為故,民無所歸咎,而以泉當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嶠外之民始獲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與物皆受其賜。嗚呼,偉哉!以時尚氣節(jié),敢直言,見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祿位者,多不與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風也,是為記。 (《誠意伯文集》卷六)【注】司馬氏:代指西晉。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9.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卒與刺史相先后 卒:最終B.夫豈一勺之水所能幻而移哉 幻:惑亂C.貪相承習為故 故:緣故D.多不與相得? 得:投合10.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贊揚吳刺史的一組是 ( )① 其后,隱之卒以廉終其身 而容有死之理而強飲焉 明而自信,篤也 有一焉,則其守不固 非惟嶠外之民始獲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敢直言,見貪湖北省黃梅一中2014屆高三下學期適應性訓練(十七)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24068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