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屆高三語文好題速遞試題(附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3年高三備考語“好題速遞”(21)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根據(jù)要求,進行賞析。(5分)
海棠
鄭谷
春風用意勻顏色, 銷得攜觴與賦詩.
?麗最宜新著雨, 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 梁廣丹青點筆遲.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羨他蝴蝶宿深枝.
注 梁廣,善畫海棠的畫家。
這是一首詠物詩.試分析“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兩句的藝術手法及作用。
答:
二、閱讀下面的字,回答問題。(21分)
進學解
韓愈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yè)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yè),可謂勤矣。?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勞矣。沉浸酞郁,含英咀華。作為,其書滿家。上規(guī)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于,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后,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反教人為?”
先生曰:“吁!子前!夫大木為①?,細木為②桷,③??侏儒,④???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馀為妍,卓犖為杰,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huán)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于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jīng),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yōu)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tǒng),言雖多而不要其中,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猶且月費俸錢,歲縻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代為楹,而訾醫(y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苓也!
注釋:①?(áng):屋梁:②桷(jué):屋椽。③?櫨(bó lú):斗?,柱頂上承托棟梁的方木。侏(zhū)儒:梁上短柱。④?(wēi):門樞臼。?(niè):門中央所豎的短木,在兩扇門相交處。?(diàn):門閂之類。楔(xiē):門兩旁長木柱。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名一藝者無不庸       名:擁有、占有
B.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捐:花費、消耗
C.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   明:闡明、表明
D.忘己量之所稱        稱:相當、相稱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①占小善者率以錄      、谕鯂L語莊子以好樂
B.①冬暖而兒號寒       、谟袪颗6^堂下者
C.①轍環(huán)天下,卒老于行     、谂c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D.①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  、谖┺那镏疄槁
3.下列各項對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全假托先生勸學、生徒質問、先生再予解答,故名《進學解》;實際上是感嘆不遇、自抒憤懣之作。
B.中通過學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學習、捍衛(wèi)儒道以及從事寫作的努力與成就,有力地襯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針鋒相對的解釋,表面心平氣和,字里行間卻充滿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對社會的批評。
C.指出先生“無幸”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務上得不到別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幫助,仕途坎坷,進退無由,甚至落得對家庭都不能保證妻兒無饑無寒的悲慘境地。作者認為這種局面是因為自己和許多無幸獲選者學業(yè)不精、德行不成造成的。
D.第三段寫國子先生針對學生駁詰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醫(yī)師為喻,說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錄用。
4.第二段中,“諸生”是從哪幾方面對“國子先生”給予高度評價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5.翻譯下面句子。(9分)
①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良。
譯:


②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譯:


③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
譯:

三、閱讀下面的字,回答問題。(17分)
路 亭
柯靈
①行路難,昔人常指邊鄙僻遠之區(qū),而不知現(xiàn)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難。除非你是有車階級,出門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鯽,會增加緊張和疲勞,如果走得乏力,雙腿酸痛,寸步難移,你絕對找不到一個立錐之地,讓你歇一歇腿,緩一口氣。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擁擠,令人望而卻步。滿眼摩天大樓,馬路寬廣整潔,但你休想找個“民亦勞止,汔可小休”的機會。你不惜破費慳囊,走進咖啡館去,買個片刻安閑,那卻又是另一回事了。
②在故鄉(xiāng),村莊市鎮(zhèn)之間,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兩個路亭,專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簡陋,地位常據(jù)著往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許是四根石柱,四角頂,四面通風,猶如在中國畫里常見的茅亭,雅有古意,不過頂上蓋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許和農家近似,長方形,但三面砌墻,一面臨空,當路的兩壁開著無門的門框,設備卻大體一樣,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簡慢,請君稍息。
③別看它破陋寒傖,貌不驚人,在長途跋涉的勞人心里,這卻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個站驛。
④趕市的村夫農婦,或者擔著辛苦經(jīng)營的菜豆瓜果、魚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籃挑筐,到街上去買辦日用雜物、農事工具;或者因為借貸無門,挾些不值錢的衣物破爛上當鋪去質錢……每天清早,朝陽初窺田野,便沐晨風,帶曉霧,從村里出發(fā),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趕上鎮(zhèn)去,直要到事畢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敗功虧,才循原路趕回村里。
⑤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興而去,常常敗興而歸。心情懊喪,雙腳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雙倍的壓力。幸而半路有個路亭,排闥迎人,容他們且住為佳,使身心暫時有個著落。吹一陣涼風,扯一陣閑話;再閑閑地抽一筒旱煙,讓生命獲得片時的蘇息,好再鼓起勇氣,繼續(xù)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氣變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蔭庇,聊避風雨。試想這對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溫煦的撫慰!
⑥路亭所處的位置,不但富于實用價值,又多似高明的畫師布局,引人入勝。有的點綴田疇廣野中間,“前不把村,后不著店”,亭亭玉立,不但使無垠的平原減少單調之感,還便于旅途修長的過客及時小駐;更可以接待天涯淪落的流浪人,無處投宿時借此歇夜;對田頭勞作的農民,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時刻,可以靜坐進餐,冬避朔風,夏避炎陽。有的高踞嶺背,峰回路轉、兩村交界之處,翼然一亭,挺秀如畫。行較平地費力,行人跑到嶺上,大都氣息咻咻,汗流浹背,在路亭的石條凳上坐憩片刻,聽風蘇蘇,從樹梢掠過,投下一身清涼。有的筑在河濱,面臨盈盈的流水,傍著靄靄的綠蔭,便利行人隨意歇腳,等待擺渡或過往的船只!
⑦離我老家不遠,有兩個路亭,是我幼年蹤跡最頻之處,年齒漸長,得閑還常去盤桓。大江沿有個過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別講究,地位大,墻壁石凳,整齊可觀,臨河還有寬廣的雙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時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場。亭前石柱上,刻著兩副對聯(lián),記得其中的一副是:
色湖光,四時佳興。
早南晚北,廿里官塘。
⑧對聯(lián)雖然并不高明,但色湖光,并非虛語,普通路亭,雖也有對聯(lián)點綴,卻無非是“稍安勿躁”“小坐何妨”之類。這樣“風雅”的對聯(lián)是例外。不過疲倦的行人,誰也不計較這些。
⑨“修橋鋪路造涼亭”,在鄉(xiāng)間是標準的善舉。出錢的也許未必全出于體貼行人的苦辛;但對倦乏的旅人,這可真算得是一種值得感謝的功德。物質明突飛猛進,日新月異,路亭可能早晚要進歷史博物館,但我卻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將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筆墨,描述它特殊的風貌和品質。
1.如何理解第③段中“(路亭)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個站驛”一句的含義?(4分)
答:

2.第一段說“通都大邑,行路更難”,其原因是什么?在中起什么作用?(6分)
答:

3.請概括②—⑥段分別從哪些方面介紹了路亭?(3分)
答:

4.作者深望用最美的筆墨描述路亭,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備用題(學生在考試時可以不做,老師在講評時講析)
1.聯(lián)系全,解釋路亭有怎樣的“風貌”和“品質”。
答:

2.第④⑤段可否刪去,為什么?
答:

3.在詳細寫了路亭的特點和作用后,為什么還要寫“離我老家不遠”的兩個路亭?
答:

參考答案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根據(jù)要求,進行賞析。(5分)
海棠
鄭谷
春風用意勻顏色, 銷得攜觴與賦詩.
?麗最宜新著雨, 嬌嬈全在欲開時.
莫愁粉黛臨窗懶, 梁廣丹青點筆遲.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羨他蝴蝶宿深枝.
注 梁廣,善畫海棠的畫家。
這是一首詠物詩.試分析“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兩句的藝術手法及作用。
答:詩人從側面烘托(或答,側面描寫,虛處見實,虛實相生,由對面寫的旁襯手法等)海棠花的美麗和風韻,(點明手法,1分)由美麗勤勞的莫愁女為欣賞海棠的嬌艷懶于梳妝,善畫海邊棠的畫家梁廣面對海棠的嬌美遲遲動筆,不肯輕易點染,海棠花的美麗和風韻可謂”不著一字,盡顯風流”了。(結合詩句具體分析,2分)如此寫,空靈傳神,既歌頌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追求。(作用,2分)
詩歌鑒賞:
在大自然的百花園里,海棠花素以嬌美著稱。春風仿佛著意吹一種非凡鮮艷的顏色染紅她,妝扮她。難怪惹得詩人鄭谷為之銷魂,禁不住要攜酒對賞,賦詩稱贊了。
大地春回,詩人放眼望去,只見微風過處,灑下一陣陣雨點,海棠新沾上晶瑩欲滴的水珠,塵垢洗盡,花色格外光潔鮮妍。此時此刻,詩人驚奇地發(fā)覺,“新著雨”的海棠別具一番風韻,顯得異常之美。人們知道,海棠未放時呈深紅色,開后現(xiàn)淡紅色,它最美最動人之處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時。海棠花蕾剛著雨珠而又在“欲開時”,色澤分外鮮紅艷麗,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時的紅暈,嬌嬈而嫵媚。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豐,其葉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綽綽如處女”(明王象晉《群芳譜•花譜》),唐人譽之為“花中神仙”。詩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開時”那種?麗嬌嬈的豐姿神采,著意刻畫,把花的形態(tài)和神韻浮雕般地表現(xiàn)出。詩情畫意,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聯(lián)詩人又從側面對海棠進行烘托。那漂亮勤勞的莫愁女為欣賞海棠的嬌艷竟懶于梳妝,善畫海棠的畫家梁廣也為海棠的嬌美所吸引而遲遲動筆,不肯輕易點染,唯恐描畫不出海棠的豐姿神韻。則海棠的漂亮和風韻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了。
末聯(lián)寫詩人面對海棠,飲酒賦詩,留連忘返?床蛔,寫不完,甚至對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撫弄而產(chǎn)生了艷羨之情,簡直把詩人對海棠的贊美與傾慕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從藝術家對海棠的審美活動中突出花之美與魅力,用的是一種推開一層、由對面寫的旁襯手法。這種手法從虛處見實,虛實相生,空靈傳神,既歌頌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美的事物的熱愛與追求。情與物相交流,人與花相默契,真不愧是一首詠海棠的佳作。前人謂“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保ㄐ练俊短撇抛觽鳌肪砭牛┱莱龃嗽姷乃囆g特色。
二、閱讀下面的字,回答問題。
進學解
韓愈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1〕:“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2〕。拔去兇邪,登崇?良〔3〕。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4〕。爬羅剔抉,刮垢磨光〔5〕。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yè)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6〕!
【注釋】〔1〕國子先生:韓愈自稱,當時他任國子博士。唐朝時,國子監(jiān)是設在京都的最高學府,下面有國子學、太學等七學,各學置博士為教授官。國子學是為高級官員子弟而設的。太學:這里指國子監(jiān)。唐朝國子監(jiān)相當于漢朝的太學,古時對官署的稱呼常有沿用前代舊稱的習慣!2〕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妒酚•酷吏列傳》:“法令者,治之具!碑叄喝。張:指建立、確立!3〕?:通“俊”!4〕率:都。庸:用!5〕爬:爬梳,整理。抉(jué):選擇!6〕有司:負有專責的部門及其官吏。
【譯】國子先生清晨到太學,把學生們召集,站在講舍之下,訓導他們說:“學業(yè)靠勤奮才能精湛,如果貪玩就會荒廢;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隨大流就會毀掉。當今朝廷,圣明的君主與賢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規(guī)章制度全都建立起了,它們能鏟除奸邪,提拔賢俊。略微有點兒優(yōu)點的人都會被錄用,以一種技藝見稱的人都不會被拋棄。仔細地搜羅人才、改變他們的缺點,發(fā)揚他們的優(yōu)點。只有才行不夠而僥幸被選拔上的人,哪里會有學行優(yōu)長卻沒有被提舉的人呢?學生們,不要擔心選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們的學業(yè)不能精湛;不要擔心他們做不到公平,只怕你們的德行無所成就!”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7〕;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8〕;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9〕。先生之業(yè),可謂勤矣。?排異端,攘斥佛老〔10〕;補苴罅漏,張皇幽眇〔11〕;尋墜緒之茫!12〕,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沈浸酞郁,含英咀華。作為,其書滿家〔13〕。上規(guī)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14〕。先生之于,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15〕。跋前?后,動輒得咎〔16〕。暫為御史,遂竄南夷〔17〕。三年博士,冗不見治〔18〕。命與仇謀,取敗幾時〔19〕。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20〕?”
【注釋】〔7〕六藝:指儒家六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jīng)典。百家之編:指儒家經(jīng)典以外各學派的著作!稘h書•藝志》把儒家經(jīng)典列入《六藝略》中,另外在《諸子略》中著錄先秦至漢初各學派的著作:“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贝呵飸(zhàn)國時期,各種學派興起,著書立說,故有“百家爭鳴”之稱!8〕纂:編集。纂言者,指言論集、理論著作!9〕膏油:油脂,指燈燭。晷(guǐ):日影。恒:經(jīng)常。兀(wù)兀:辛勤不懈的樣子。窮:終、盡!10〕異端:儒家稱儒家以外的學說、學派為異端!墩撜Z•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敝祆浼ⅲ骸爱惗,非圣人之道,而別為一端,如楊、墨是也!苯寡a疏:“異端者,各為一端,彼此互異!比粒╮ǎng):排除。老:老子,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這里借指道家!11〕苴(jū):鞋底中墊的草,這里作動詞用,是填補的意思。罅(xià):裂縫;剩捍。幽:深。眇:微小!12〕緒:前人留下的事業(yè),這里指儒家的道統(tǒng)。韓愈《原道》認為,儒家之道從堯舜傳到孔子、孟軻,以后就失傳了,而他以繼承這個傳統(tǒng)自居!13〕英、華:都是花的意思,這里指中的精華!14〕姚:姒(sì):相傳虞舜姓姚,夏禹姓姒。周誥:《尚書•周書》中有《大誥》、《康誥》、《酒誥》、《召誥》、《洛誥》等篇。誥是古代一種訓誡勉勵的告。殷《盤》、《尚書》的《商誥》中有《盤庚》上、中、下三篇。佶屈:屈曲。聱牙:形容不順口!洞呵铩罚呼攪窌,記載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間史事,相傳經(jīng)孔子整理刪定,敘述簡約而精確,往往一個字中寓有褒貶(表揚和批評)的意思!蹲笫稀罚褐浮洞呵镒笫蟼鳌,簡稱《左傳》。相傳魯史官左丘明作,是解釋《春秋》的著作,其鋪敘詳贍,富有采,頗有夸張之處!兑住罚骸兑捉(jīng)》,古代占卜用書,相傳周人所撰。通過八卦的變化推算自然和人事規(guī)律!对姟罚骸对娊(jīng)》,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保存西周及春秋前期詩歌三百零五篇。逮:及、到!肚f》:《莊子》,戰(zhàn)國時思想家莊周的著作!厄}》:《離騷》。戰(zhàn)國時大詩人屈原的長詩。太史:指漢代司馬遷,曾任太史令,也稱太史公,著《史記》。子云:漢代學家楊雄,字子云。相如: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15〕見信、見助:被信任、被幫助!耙姟痹趧釉~前表示被動!16〕跋(bá):踩。?(zhì):絆。語出《詩經(jīng)•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其尾!币馑颊f,狼向前走就踩著頷下的懸肉(胡),后退就絆倒在尾巴上。形容進退都有困難。輒:常常!17〕竄:竄逐,貶謫。南夷:韓愈于貞元十九年(803)授四門博士,次年轉監(jiān)察御史,冬,上書論宮市之弊,觸怒德宗,被貶為連州陽令。陽在今廣東,故稱南夷!18〕三年博士:韓愈在憲宗元和元年(806)六月至四年任國子博士。一說“三年”當作“三為”。韓愈此為第三次博士時所作(元和七年二月至八年三月)。冗(rǒng):閑散。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顯露!19〕幾時:不時,不一定什么時候,也即隨時!20〕為:語助詞,表示疑問、反詰。
【譯】話還沒說完,隊列中有個人笑著說:“先生是在欺騙我們吧。學生跟著先生,到今天也有些年了。先生口里就沒有停止過吟誦六經(jīng)之,手里也不曾停止過翻閱諸子之書,記事的一定給它提出主要內容,立論的一定勾劃出它的奧妙之處。貪圖多得,務求有收獲,不論無關緊要的還是意義重大的都不讓它漏掉。太陽下去了,就燃起油燈,一年到頭,永遠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先生對于學業(yè),可以說是夠勤奮了吧。抵制排除那些異端邪說,驅除排斥佛家和道家的學說,補充完善儒學理論上的缺陷與不足,闡發(fā)光大其深奧隱微的意義,鉆研那些久已失傳的古代儒家學說,還要特別廣泛地發(fā)掘和繼承它們。阻止異端邪說,像攔截洪水一樣,向東海排去,把將被狂瀾壓倒的正氣重新挽救回。先生對于儒家學說,可以說是立了功勞的吧。沉浸在如醇厚美酒般的典籍中,咀嚼品味著它們的菁華,寫起,一屋子堆得滿滿的。上取法于虞、夏之書,那是多么的博大無垠啊,周誥、殷盤銘,那是多么的曲折拗口啊!洞呵铩肥嵌嗝吹闹攪,《左傳》又是多么的鋪張!兑捉(jīng)》奇異而有法則,《詩經(jīng)》純正而又華美。下及《莊子》、《離騷》、太史公的《史記》,以及揚雄、司馬相如的著述,它們雖然各不相同,美妙精能這一點卻都是一樣的。先生對于,可以說是造詣精深博大而下筆波瀾壯闊了吧。先生少年就知道好學,敢作敢為,長大以后,通曉禮義,行為得體。先生對于做人,可以說是很成熟的了吧。可是呢,在官場上不被人所信用,私交上也沒人幫助你。你就同狼一樣,往前走會踩住自己的頷肉,往后退又要絆著自己的尾巴,一舉一動都會招過錯。當了一段時間的御史,又被貶逐到邊遠的南方。當了三年的博士,懶懶散散,也沒表現(xiàn)出什么政績。你的運氣就像與你有仇似的,早晚總要碰得一敗涂地的。冬天天氣暖和,你的孩子還要叫冷;年歲本富饒,你的妻子還要喊餓。頭發(fā)也光了,牙齒也缺了,你就是死了,又于事何補呢?你不想一想這些,還要教訓人,這是為什么呢?”
先生曰:“吁,子前〔21〕!夫大木為?,細木為桷,?櫨侏儒,???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23〕。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馀為妍,卓犖為杰,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24〕。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huán)天下,卒老于行〔25〕。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于楚,廢死蘭陵〔26〕。是二儒者,吐辭為經(jīng),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yōu)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27〕?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tǒng),言雖多而不要其中,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28〕。猶且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29〕。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30〕。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為楹,而訾醫(y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苓也〔31〕。
【注釋】〔21〕吁(xū):嘆詞!22〕?(áng):屋梁:桷(jué):屋椽。?櫨(bó lú):斗?,柱頂上承托棟梁的方木。侏(zhū)儒:梁上短柱。?(wēi):門樞臼。?(niè聶):門中央所豎的短木,在兩扇門相交處。?(diàn):門閂之類。楔(xiē):門兩旁長木柱!23〕玉札:地榆。丹砂:朱砂。赤箭:天麻。青蘭:龍?zhí)m。以上四種都是名貴藥材。牛溲:牛尿,一說為車前草。馬勃:馬屁菌。以上兩種及“敗鼓之皮”都是賤價藥材!24〕紆(yū)馀:委婉從容的樣子。妍:美。卓犖(luò):突出,超群出眾。校(jiào):比較!25〕孟軻好辯:《孟子•滕公下》載:孟子有好辯的名聲,他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意思說:自己因為捍衛(wèi)圣道,不得不展開辯論。轍(zhé):車輪痕跡。〔26〕荀卿:即荀況,戰(zhàn)國后期時儒家大師,時人尊稱為卿。曾在齊國做祭酒,被人讒毀,逃到楚國。楚國春申君任他做蘭陵(今東棗莊)令。春申君死后,他也被廢,死在蘭陵,著有《荀子》。〔27〕離、絕:都是超越的意思。倫、類:都是“類”的意思,指一般人。〔28〕繇:通“由”。〔29〕靡:浪費,消耗。廩(lǐn):糧倉!30〕踵(zhǒng):腳后跟,這里是跟隨的意思。促促:拘謹局促的樣子。窺:從小孔、縫隙或隱僻處察看。陳編:古舊的書籍!31〕財賄:財物,這里指俸祿。班資:等級、資格。亡:通“無”。庳(bēi):通“卑”,低。前人:指職位在自己前列的人。瑕(xiá):玉石上的斑點。疵(cī):病。瑕疵,比喻人的缺點。如上所說“不公”、“不明”。?(yì):小木樁。楹(yíng):柱子。訾(zǐ紫):毀謗非議。昌陽:昌蒲。藥材名,相傳久服可以長壽。?(xī)苓:又名豬苓,利尿藥。這句意思說:自己小材不宜大用,不應計較待遇的多少、高低,更不該埋怨主管官員的任使有什么問題。
【譯】國子先生說:“唉,你到前面啊!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短椽的,做門臼、門橛、門閂、門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適其宜而建成房屋,這是工匠的技巧啊。貴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龍芝,牛尿、馬屁菌,壞鼓的皮,全都收集,儲藏齊備,等到需用的時候就沒有遺缺的,這是醫(yī)師的高明啊。提拔人材,公正賢明,選用人材,態(tài)度公正。靈巧的人和樸質的人都得引進,有的人謙和而成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為杰出,比較各人的短處,衡量各人長處,按照他們的才能品格分配適當?shù)穆殑,這是宰相的方法!從前孟軻愛好辯論,孔子之道得以闡明,他游歷的車跡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況恪守正道,發(fā)揚光大宏偉的理論,因為逃避讒言到了楚國,還是丟官而死在蘭陵。這兩位大儒,說出話成為經(jīng)典,一舉一動成為法則,遠遠超越常人,優(yōu)異到進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們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樣呢?現(xiàn)在你們的先生學習雖然勤勞卻不能順乎道統(tǒng),言論雖然不少卻不切合要旨,雖然寫得出奇卻無益于實用,行為雖然有修養(yǎng)卻并沒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現(xiàn),尚且每月浪費國家的俸錢,每年消耗倉庫里的糧食;兒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織布;出門乘著車馬,后面跟著仆人,安安穩(wěn)穩(wěn)地坐著吃飯。局局促促地按常規(guī)行事,眼光狹窄地在舊書里盜竊陳言,東抄西襲。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處罰,也沒有被宰相大臣所斥逐,豈不是幸運么?有所舉動就遭到毀謗,名譽也跟著受到影響。被放置在閑散的位置上,實在是恰如其份的。至于商量財物的有無,計較品級的高低,忘記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稱,指摘官長上司的缺點,這就等于所說的責問工匠的為什么不用小木樁做柱子,或非議醫(yī)師為什么用有輕身明目效用的昌蒲而不用有排瀉作用的豬苓去使人延年了!
注釋:①?(áng):屋梁:②桷(jué):屋椽。③?櫨(bó lú):斗?,柱頂上承托棟梁的方木。侏(zhū)儒:梁上短柱。④?(wēi):門樞臼。?(niè):門中央所豎的短木,在兩扇門相交處。?(diàn):門閂之類。楔(xiē):門兩旁長木柱。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3分)
A.名一藝者無不庸       名:擁有、占有
B.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捐:花費、消耗
C.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   明:闡明、表明
D.忘己量之所稱        稱:相當、相稱
(捐:舍棄,拋棄)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C)(3分)
A.①占小善者率以錄      ②王嘗語莊子以好樂
B.①冬暖而兒號寒      、谟袪颗6^堂下者
C.①轍環(huán)天下,卒老于行     、谂c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D.①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  ②惟弈秋之為聽
(C,介詞,在。A,憑借;把 B,表轉折;表修飾 D,的;賓語前置的標志)
3.下列各項對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3分)
A.全假托先生勸學、生徒質問、先生再予解答,故名《進學解》;實際上是感嘆不遇、自抒憤懣之作。
B.中通過學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學習、捍衛(wèi)儒道以及從事寫作的努力與成就,有力地襯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針鋒相對的解釋,表面心平氣和,字里行間卻充滿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對社會的批評。
C.指出先生“無幸”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務上得不到別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幫助,仕途坎坷,進退無由,甚至落得對家庭都不能保證妻兒無饑無寒的悲慘境地。作者認為這種局面是因為自己和許多無幸獲選者學業(yè)不精、德行不成造成的。
D.第三段寫國子先生針對學生駁詰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醫(yī)師為喻,說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錄用。
(C,原因分析錯。作者雖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隱含此意。)
4.第二段中,“諸生”是從哪幾方面對“國子先生”給予高度評價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分)
答:從治學之勤懇、對于儒學的功績、的境界、為人的成功等四個方面對先生進行高度評價。這樣寫是為了表現(xiàn)作者大材小用的處境,含蓄但是卻有力地指斥有司之不明。
5.翻譯下面句子。(9分)
①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良。
譯:當今朝廷,圣明的君主與賢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規(guī)章制度全都建立起了,它們能鏟除奸邪,提拔賢俊。
②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譯:記事的一定給它提出主要內容,立論的一定勾劃出它的奧妙之處。
③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
譯:比較各人的短處,衡量各人長處,按照他們的才能品格分配適當?shù)穆殑,這是宰相的方法啊。
三、閱讀下面的字,回答問題。(17分)
路 亭
柯靈
①行路難,昔人常指邊鄙僻遠之區(qū),而不知現(xiàn)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難。除非你是有車階級,出門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鯽,會增加緊張和疲勞,如果走得乏力,雙腿酸痛,寸步難移,你絕對找不到一個立錐之地,讓你歇一歇腿,緩一口氣。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擁擠,令人望而卻步。滿眼摩天大樓,馬路寬廣整潔,但你休想找個“民亦勞止,汔可小休”的機會。你不惜破費慳囊,走進咖啡館去,買個片刻安閑,那卻又是另一回事了。
②在故鄉(xiāng),村莊市鎮(zhèn)之間,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兩個路亭,專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簡陋,地位常據(jù)著往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許是四根石柱,四角頂,四面通風,猶如在中國畫里常見的茅亭,雅有古意,不過頂上蓋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許和農家近似,長方形,但三面砌墻,一面臨空,當路的兩壁開著無門的門框,設備卻大體一樣,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簡慢,請君稍息。
③別看它破陋寒傖,貌不驚人,在長途跋涉的勞人心里,這卻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個站驛。
④趕市的村夫農婦,或者擔著辛苦經(jīng)營的菜豆瓜果、魚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籃挑筐,到街上去買辦日用雜物、農事工具;或者因為借貸無門,挾些不值錢的衣物破爛上當鋪去質錢……每天清早,朝陽初窺田野,便沐晨風,帶曉霧,從村里出發(fā),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趕上鎮(zhèn)去,直要到事畢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敗功虧,才循原路趕回村里。
⑤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興而去,常常敗興而歸。心情懊喪,雙腳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雙倍的壓力。幸而半路有個路亭,排闥迎人,容他們且住為佳,使身心暫時有個著落。吹一陣涼風,扯一陣閑話;再閑閑地抽一筒旱煙,讓生命獲得片時的蘇息,好再鼓起勇氣,繼續(xù)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氣變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蔭庇,聊避風雨。試想這對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溫煦的撫慰!
⑥路亭所處的位置,不但富于實用價值,又多似高明的畫師布局,引人入勝。有的點綴田疇廣野中間,“前不把村,后不著店”,亭亭玉立,不但使無垠的平原減少單調之感,還便于旅途修長的過客及時小駐;更可以接待天涯淪落的流浪人,無處投宿時借此歇夜;對田頭勞作的農民,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時刻,可以靜坐進餐,冬避朔風,夏避炎陽。有的高踞嶺背,峰回路轉、兩村交界之處,翼然一亭,挺秀如畫。行較平地費力,行人跑到嶺上,大都氣息咻咻,汗流浹背,在路亭的石條凳上坐憩片刻,聽風蘇蘇,從樹梢掠過,投下一身清涼。有的筑在河濱,面臨盈盈的流水,傍著靄靄的綠蔭,便利行人隨意歇腳,等待擺渡或過往的船只!
⑦離我老家不遠,有兩個路亭,是我幼年蹤跡最頻之處,年齒漸長,得閑還常去盤桓。大江沿有個過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別講究,地位大,墻壁石凳,整齊可觀,臨河還有寬廣的雙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時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場。亭前石柱上,刻著兩副對聯(lián),記得其中的一副是:
色湖光,四時佳興。
早南晚北,廿里官塘。
⑧對聯(lián)雖然并不高明,但色湖光,并非虛語,普通路亭,雖也有對聯(lián)點綴,卻無非是“稍安勿躁”“小坐何妨”之類。這樣“風雅”的對聯(lián)是例外。不過疲倦的行人,誰也不計較這些。
⑨“修橋鋪路造涼亭”,在鄉(xiāng)間是標準的善舉。出錢的也許未必全出于體貼行人的苦辛;但對倦乏的旅人,這可真算得是一種值得感謝的功德。物質明突飛猛進,日新月異,路亭可能早晚要進歷史博物館,但我卻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將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筆墨,描述它特殊的風貌和品質。
1.如何理解第③段中“(路亭)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個站驛”一句的含義?(4分)
答:路亭能使生理和心理壓力很大的人,身心暫時有個著落(2分);路亭能讓人的生命獲得片時的蘇息,好再鼓起勇氣,繼續(xù)上路。(2分)
[答題指津]這一句話是對路亭作用的形象說明。下面兩段字即是對其作用的具體描述,所以只要認真分析下面兩段中對路亭作用描述的句子即可。
2.第一段說“通都大邑,行路更難”,其原因是什么?在中起什么作用?(6分)
答:人多,緊張疲勞;走累了,沒休息的地方。(2分)引出下對路亭的回憶,(2分)并與鄉(xiāng)下有路亭供休息進行對比。(2分)
[答題指津]“通都大邑,行路更難”是本段的中心句,后面的內容即是對其的解說,所以答案只要稍加概括即可。對句子作用的解答,不僅要從內容的角度去思考,還要從結構、表達技巧以及出現(xiàn)位置的角度去思考。
3.請概括②—⑥段分別從哪些方面介紹了路亭?(3分)
答:從路亭的外形、作用、布局三個方面。
[答題指津]本題考查的是對段落內容的概括。首先要對四個自然段分層,然后概括每層大意。第二段講的是路亭的外形,第三至第五段講的是路亭的作用,第六段講的是路亭的布局。
4.作者深望用最美的筆墨描述路亭,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對路亭特殊的風貌和品質的贊美;對路亭的深切懷念;在物質明突飛猛進的現(xiàn)代,對關懷人們身心的呼吁。(答對任意兩點即可得滿分)
[答題指津]考查作者情感涉及對主旨的把握。首先要抓住能直接表達情感的重要詞句,如“深望”“最美”“(路亭)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個站驛”等,由此不難得出“贊美”與“懷念”的情感。然后要結合第一段對現(xiàn)代社會的描述,通過現(xiàn)代社會“行路難”與將要逝去的路亭予人好處的對比分析,可以得出作者對“關懷人們身心的呼吁”。
備用題(學生在考試時可以不做,老師在講評時講析)
1.聯(lián)系全,解釋路亭有怎樣的“風貌”和“品質”。
答:風貌:建筑簡陋、地處往要路、小如斗室。 品質:使奔波忙碌的人舒解生理和心理的壓力,為過路人遮風避雨,為流浪人提供投宿之所,點綴單調的原野。
2.第④⑤段可否刪去,為什么?
答:不可以。因為這兩段寫的是農人奔波忙碌的辛勞和在路亭得以小憩后的快意,突出了路亭的作用;具體闡釋了“(路亭)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個站驛”的含義。
3.在詳細寫了路亭的特點和作用后,為什么還要寫“離我老家不遠”的兩個路亭?
答:由面到點,點面結合,進一步突出路亭的風貌特點;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和見聞證明路亭的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37013.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考語文仿真試題(附答案河南十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