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二)——詞、曲
1.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長相思•雨
萬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綦y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1)請簡要分析“空”字的表達(dá)作用。
答:
(2)這首詞題目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卻“雨”貫全篇,請作簡要賞析。
答:
解析: (1)“空”字的表達(dá)作用屬于煉字方面的技巧,應(yīng)從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方面作答。
(2)上闋“一聲聲”寫雨稠密,“一更更”寫雨下個不停,“窗外芭蕉”寫雨打芭蕉,“此時無限情”情因雨生;下闋“夢難成,恨難平”雨夜難眠,“不道愁人不喜聽”雨不解人意,“滴到明”徹夜不停。
答案:(1)表明夜晚雨密,臺階無人,更突出聽者寂寞悲苦凄涼之感。
(2)上闋寫雨之稠密,連綿不斷,雨打芭蕉,情因雨生。下闋寫雨夜難眠,百感交集,雨不解人意,徹夜不停。
2.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菩薩蠻•宜興作
蘇 庠
北風(fēng)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歸鴻,夕嵐①千萬重。
荒陂垂斗柄②,直北鄉(xiāng)近。何必苦言歸,石亭春滿枝。
[注]、賺梗毫种兄F氣。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簡要分析本詞上片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答:
(2)本詞結(jié)尾兩句有怎樣的深刻含意?
答:
答案:(1)開篇兩句以北風(fēng)、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組成了一幅風(fēng)吼云涌、寒溪冰谷的畫面;后兩句寫鴻雁伴隨著西下的夕陽緩緩飛回,霧氣纏繞的重重巒映入眼簾,在凄冷的氣氛中詩人卻不覺得凄涼。
(2)結(jié)尾兩句說不必苦苦地想回鄉(xiāng),宜興不久將是滿眼春光。景中融情,并以此告訴人們:中未必盡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開之日;如果心無所苦,則冬日亦視若春時。
3.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蝶戀花•離情
李清照
暖雨晴風(fēng)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枕斜?,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1)該詞上闋中的“柳眼梅腮”句歷被稱為“易安奇句”,請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答:
(2)清代賀裳《皺水軒詞筌》稱贊結(jié)句“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為“入神之句”,試作簡要分析。
答:
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詞關(guān)鍵詞句的理解能力。在分析這個句子時,首先要分析出句子所使用的藝術(shù)手法,然后分析這個句子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2)本題考查對詩詞重要語句的鑒賞能力。在分析時還是要先判斷句子所使用的藝術(shù)手法,然后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達(dá)主題方面的作用。
答案:(1)此句意蘊豐富,一語雙關(guān),既補充起句的景語,又極為簡練地刻畫出了一個思婦的形象。
(2)該句抓住“思婦手弄燈花”這一傳神細(xì)節(jié),使詞意更加含蓄傳神,思婦形象更加清晰,從而使整首詞的主題表達(dá)得更加深沉含蓄,頗有意趣。
4.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虞美人•寄公度
舒 ?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這首詞的上闋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
(2)這首詞中“涵”、“貼”、“寒”、“滿”等字用得很好,請選擇其中兩個聯(lián)全詩分析其運用特點或表達(dá)效果。
答:
答案:(1)寫出了深秋凄涼蕭條寒意侵人的特點,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悲涼的心境。
(2)“涵”字寫出了深秋時節(jié)天空蒼茫開闊、水天一色的特點,意境闊遠(yuǎn);“貼”字極言燕飛之高,極目難及;“寒”字以感覺寫視覺,燕飛得高,高處不勝寒,以景寫心,暗示著離別的悲涼況味;“滿”字寫出了雪之大,渲染出一種冷寂的氣氛,暗寓見友之難,行路之難,突出了思友之情。(只要答出這四個字中的任意兩個字即可)
5.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
蘇 軾
簌簌無風(fēng)花自墮。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落日有情還照坐,青一點橫云破。
路盡河回人轉(zhuǎn)舵。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憑仗飛魂招楚些[注],我思君處君思我。
[注] 憑仗飛魂招楚些:語出《楚辭•招魂》“魂兮歸,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辭•招魂》中召喚屈原那樣召喚離去的友人。
(1)本詞上片中的哪些景物表現(xiàn)了暮春的特點?
答:
(2)本詞是詞人送別友人之作。詞的下片是怎樣表現(xiàn)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答:
(3)你認(rèn)為“青一點橫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現(xiàn)力的詞語是什么?為什么?
答:
答案:(1)墮花,老柳,開過花的櫻桃。(2)虛寫(或“想象”)路途遙遠(yuǎn),朋友孤獨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詩句)表達(dá)與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3)“點”或“破”,突出了青的高峻。
6.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昭 君 怨
鄭 域
道是花春未,道是雪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1)上闋吟詠的對象是什么?你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答:
(2)請具體分析下闋運用的藝術(shù)手法及表達(dá)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梅花。開放時間——未到春天;形態(tài)特點——有雪具有的潔白,還有雪沒有的香味。
(2)用對比的手法,通過“竹籬茅舍”、“玉堂瓊榭”的不同環(huán)境進(jìn)行對比。贊美梅花不論遭遇冷落還是身處富貴都一樣高潔的品質(zhì)。
7.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1)~(3)題。
[正宮]塞鴻秋
(元)薛昂夫
功名萬里忙如燕,斯一脈微如線。光陰寸隙流如電,風(fēng)霜兩鬢白如練。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
(1)下面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A.“功名萬里”指東漢班超封侯萬里事。此處用典,借指求仕追官,爭名奪利!八埂币辉~,最早見于《論語》,此處指禮讓雅,品格高尚。
B.“光陰寸隙流如電,風(fēng)霜兩鬢白如練”,這兩句用比喻修辭嘆時光如電,人生易老。出自《莊子》“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忽然而已”。
C.“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員增多,所以道路上處處可見,樹林中何曾遇見過。
D.“至今寂寞彭澤縣”,全曲點睛之筆,一語揭出曲之命意所在。贊頌了陶淵明是歷史上心口如一真能歸隱園田的少數(shù)高士之一。
(2)結(jié)合詩句對“斯一脈微如線”中的“微”字進(jìn)行賞析。
答:
(3)本曲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找出表現(xiàn)對比的關(guān)鍵字眼,結(jié)合本曲的主旨,加以具體分析。
答:
答案:(1)選C “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的句意是:都說不做官,但歸隱的地方卻看不見他們的身影。諷刺把歸隱掛在嘴邊而實際上坐在官位上不想動的人。
(2)“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為官者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已蕩然無存,沒有人會想到國家百姓及禮讓品格,諷刺官場之人不擇手段爭名逐利的丑惡嘴臉。
(3)“至今寂寞彭澤縣”句中的“寂寞”和“功名萬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遙相呼應(yīng),形成鮮明對比。許多人都叫著“便休官”,可也沒見掛冠歸隱的彭澤縣令陶淵明這里熱鬧起,陶淵明這里越寂寞,官場那里越忙碌。“寂寞”與“忙”的對比諷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標(biāo)榜清高而實際醉心名利的為官者。
8.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越調(diào)]天凈沙•湖上送別
張可久
紅蕉隱隱窗紗,朱簾小小人家。綠柳匆匆去馬。斷橋西下,滿湖煙雨愁花。
(1)這首小令含蓄蘊藉,獨具風(fēng)格。試分析“綠柳匆匆去馬”一句是如何表達(dá)作者感情的。
答:
(2)曲中用了諸多不同的意象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豐富作品的意蘊。請對“滿湖煙雨”這一意象作簡要分析。
答:
答案:(1)在綠柳如煙的春天,作者不得不告別心上人,匆匆策馬起程。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沿湖千絲萬縷的青青柳枝表現(xiàn)自己千絲萬縷的離情別緒,充滿惜別之苦。
(2)“滿湖煙雨”既是眼前之景,又渲染了愁緒的濃重,與前面的“小小人家”形成鮮明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與分別之人難以割舍的情懷。
9.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青 玉 案
賀 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注]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注] 蘅皋:生長著香草的水邊高地。
(1)上片寫“目送”美人“芳塵”離去后,詞人想到了什么?
答:
(2)下片的末四句“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歷為人所稱道。試簡要分析詞句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你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不超過100字)
答:
答案:(1)詞人想到美人于“月橋花院,瑣窗朱戶”的住處獨居,虛度青春年華,除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無人能至,自己當(dāng)然也無從寄相思,思戀之情十分殷切。
(2)抒發(fā)了詞人的無限愁思。詞人連用三個比喻,以“煙草”、“風(fēng)絮”、“梅雨”三個意象合成一幅江南暮春煙雨圖,這樣寫,將不可捉摸的抽象情感,轉(zhuǎn)化為可見、可聞、可觸、可感的客觀景物(或: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新穎別致,富有意境),而且形象地表現(xiàn)出閑愁的無處不在及無法排遣(或:有力地抒發(fā)了詞人的無限愁思)。
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題目。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①,諳②盡孤眠滋味。都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注] ①?(qī):傾斜。②諳:熟悉。
(1)上闋的景物是如何表現(xiàn)“愁”情的?請作簡要分析。
答:
(2)該詞主要使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1)上片以寫景為主,景中含情。在詞的開頭,詞人通過對秋聲秋色的描繪,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圍,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diào)。“真珠”兩句及“月華如練”句,極寫遠(yuǎn)空皓月之澄澈,營造出空寂、凄涼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達(dá)出秋夜離人的相思之愁。
(2)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殘燈明滅枕頭?”與上闋中“月華如練”形成對比,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燈昏如滅,兩相映照,突出室內(nèi)寂靜、凄然的氛圍。
古代詩歌鑒賞(三)——比較鑒賞
1.閱讀下面的詩詞,根據(jù)提示,完成賞析。
三月晦日偶題
秦 觀
節(jié)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點 絳 唇
元好問
醉里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 ∶烀煊钁眩疅熤袠。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
(1)詞多富情趣,而宋詩多理趣。請從作品中作者對春逝態(tài)度的角度,分析秦詩之理趣、元詞之情趣是如何表現(xiàn)的。
秦詩之理趣:
元詞之情趣:
(2)《點絳唇》一詞起句與結(jié)句頗有藝術(shù)特點。起句“醉里春歸”深婉有致,“醉里”可見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歸”卻明確點出“春去也”之無奈,奠定了全詞的基調(diào)。結(jié)句“夢里尋春去”
。
解析:答此題首先要區(qū)分開“理趣”和“情趣”這兩個概念。“理趣”指用生動具體的形象傳達(dá)一個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詩人借助詩中的形象,把所感所悟傳達(dá)出,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雋永,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扒槿ぁ敝赣蒙鷦泳唧w的形象表達(dá)出詩人的感情和趣味,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忌鞔饡r要抓住詞中重點字、詞語分析。
答案:(1)秦詩之理趣:作者闡發(fā)了季節(jié)更替,風(fēng)物變化乃是自然之理,認(rèn)為春天固然美好,但“留春”的癡心兒女對春逝無需遺憾,因為夏天深幽的樹蔭也足以怡人。元詞之情趣:作者用“綠窗猶唱”“花落”“鶯無語”“煙中樹”“暮”“疏雨”“夢”等詞語刻意營造春逝的氛圍,用“留春”“問春”“尋春”等傳達(dá)出他 對春逝的惆悵意緒。
(2)結(jié)句“夢里尋春去”語淡情濃,表明作者不忍春逝,著意到夢中尋覓春天的蹤跡,正可見(現(xiàn)實世界中)春逝之無可挽回,起結(jié)回環(huán),結(jié)句更凸顯此詞蘊藉之特點。
2.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夜獨坐(節(jié)選)
(唐)王 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 深
(宋)周 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
答:
(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
答:
答案:(1)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中果落、燈下蟲鳴的現(xiàn)象;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詩描寫的是動景,周詩描寫的是靜景。
(2)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
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一、二句
寫詩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詩人
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
3.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3)題。
城 東 早 春
楊巨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①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送 春
王 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
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fēng)喚不回。
[注]、偕狭郑杭瓷狭衷,本是漢代長安附近的著名宮苑,這里代指唐代長安。
(1)楊詩中出現(xiàn)了兩類賞春的人,他們分別是 和 。詩中所描繪的新春景象是 。
(2)王詩表達(dá)了怎樣的情思?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
(3)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楊詩重在描寫,以細(xì)膩的筆觸、豐富的細(xì)節(jié),歌頌了早春的美麗。
B.王詩重在議論,以生動的詞句、明麗的意象,表達(dá)對春天的認(rèn)識。
C.楊詩意在表明詩人應(yīng)細(xì)心觀察生活,詩歌應(yīng)反映大眾的思想感情。
D.兩詩均寄情于景;楊詩用了反襯的手法,王詩則以尾句直接抒情。
答案:(1)詩家(或“詩人”) 看花人(或“其他人”) 剛剛吐出嫩黃的幼芽尚未全綠的柳枝。
(2)表達(dá)了惜春之情和留住美好事物的信念。暮春三月,春花已敗,但仍有新花開放;代表著春天到的燕子日日在檐下飛飛去;癡情的子規(guī)鳥半夜還在鳴叫:它們在共同努力,想留住那將逝的春天。
(3)選D A項,“楊詩重在描寫”“豐富的細(xì)節(jié)”錯。B項,“重在議論”“明麗的意象”錯。C項,“詩人應(yīng)細(xì)心觀察生活,詩歌應(yīng)反映大眾的思想感情”錯,楊詩強(qiáng)調(diào)的是詩人應(yīng)敏感,超前,不隨大流。
4.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問題。
春 雪
(唐)韓 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村 居
(清)高 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xué)歸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1)同是描寫春天,這兩首詩在內(nèi)容上卻有許多不同之處。請結(jié)合詩句加以分析說明。
答:
(2)這兩首詩在煉字上都很見功夫,請從兩詩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處。
答:
答案:(1)①地點不同:韓詩寫庭院,高詩寫野外。②時間不同:韓詩寫初春,高詩寫盛春。③天氣不同:韓詩寫雪天,高詩寫晴天。④景物不同:韓詩寫雪、草(芽),高詩寫草、鶯、楊柳、兒童、紙鳶等。
(2)韓詩:“驚”字,表現(xiàn)了作者初見草芽時的驚訝與喜悅。(或:“嫌”字,運用擬人手法,明寫雪,暗寫人,表達(dá)了盼春早的急切之情。)高詩:“醉”字,運用擬人手法,明寫楊柳,暗寫詩人,表現(xiàn)了作者對春天美景的陶醉。(或:“忙”字,表現(xiàn)了兒童急切的心情,同時也描繪了一群兒童放風(fēng)箏的熱鬧場面;“拂”字表現(xiàn)了楊柳枝條的柔媚多姿。)
5.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 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春 夜 聞 笛
(唐)李 益
寒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1)這兩首詩都因笛聲而起思?xì)w之情,但具體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哪里?
答:
(2)兩首詩都寫了景,但作用卻不同,請結(jié)合詩句談?wù)勀愕目捶ā?br />答:
答案:(1)《夜上受降城聞笛》抒寫了戍邊將士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感情,而《春夜聞笛》抒寫的是遷客的歸怨。
(2)《夜上受降城聞笛》的前兩句寫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獨、悲慘、凄涼,為后面“盡望鄉(xiāng)”作鋪墊!洞阂孤劦选方璐笱愦禾煲坏骄图鼻斜憋w反襯詩人不能北歸的遺憾和怨愁。
6.閱讀下面的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調(diào) 笑 令
(唐)戴叔倫
邊草,邊草,邊草盡兵老。南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調(diào) 笑 令
(唐)韋應(yīng)物
胡馬,胡馬,遠(yuǎn)放燕支下。咆沙咆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1)試比較這兩首詩在內(nèi)容上的異同點。
答:
(2)戴詩運用了多種藝術(shù)手法,試就其中的兩種舉例說明。
答:
解析:戴詩寫邊地生活,“愁絕”為一篇之骨,也是全詩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詩作反映的是士兵對長期戍邊的愁怨之情。而“邊草”“雪晴”“明月”“胡笳”皆為意 象,寓情于景。寫這些景象都是為了烘托彰顯“守邊之愁”,寫恰似無聲勝有聲,更能形象地表達(dá)感情。韋詩將反復(fù)重疊的句式與詩的內(nèi)在情緒、節(jié)奏融合在一起,產(chǎn)生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答案:(1)同:都是邊塞詩。異:戴詩反映的是士兵對長期戍邊的愁怨;韋詩通過刻畫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馬的形象,表達(dá)出一種迷惘、悲壯、憂慮的復(fù)雜情緒。
(2)①起興。開頭三句以邊草起興,感嘆長期戍邊的士兵如同邊草。在望草嘆老中也含有這種悲涼的感觸,思鄉(xiāng)之切與怨愁之深交織在一起。②烘托。通過邊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兵士靜夜思?xì)w的心境。(或頂真、反復(fù)!懊髟,明月”,增強(qiáng)了抒情色彩,再強(qiáng)調(diào)一下月色,望月思鄉(xiāng)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嘆之情溢于言表。)
7.閱讀下面兩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雨
翁 卷
一夜?jié)M林星月白,亦無云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落雨。
雨
何紹基
短笠團(tuán)團(tuán)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
溪云到處自相聚,雨忽人不知。
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
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1)翁卷《雨》一詩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答:
(2)兩首詩都描寫了雨,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
答案:(1)此詩前兩句描寫了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輝,清光滿林,無云無雷,一派晴和天氣。為后兩句作者的驚異之情作鋪墊。
(2)在描寫手法上,翁詩采用側(cè)面描寫,通過景色的描繪寫出了雨的特點;何詩則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除側(cè)面描繪雨之奇外,還在中間兩聯(lián)正面描繪雨的特征。
或者:在抒情手法上,翁詩寓情于景,抒寫了詩人對雨奇景的驚異之情;何詩則直抒胸臆與借景抒情相結(jié)合,抒寫了詩人雨前的心曠神怡、雨中的喜雨、雨后的“奇”雨之情。
8.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采 曲
(唐)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風(fēng),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采 詞
(唐)張 潮
朝出沙頭日正紅,晚云起半江中。
賴逢鄰女曾相識,并著舟不畏風(fēng)。
(1)兩首詩都寫了采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
答:
(2)兩首詩在寫人的手法上有哪些異同?請具體分析。
答:
解析:第(1)題考查鑒賞學(xué)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應(yīng)重點關(guān)注兩首詩的三、四句。
第(2)題考查鑒賞學(xué)作品的表達(dá)技巧的能力。兩首詩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襯人,這一相同點不難看出;白詩采用了細(xì)節(jié)描寫(“欲語低頭笑”),也屬顯而易見,較難的是張詩后兩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答案:(1)白詩描寫的是一位情竇初開(或“多情”)、靦腆羞澀(或“羞澀”,或“靦腆”)的采姑娘;張詩描寫的是一群互助(或“團(tuán)結(jié)”,或“友愛”)、勇敢的采姑娘。
(2)①兩首詩前兩句都通過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也可寫成“襯托”;或者答“景物描寫為人物出場作鋪墊”)②白詩后兩句采用神態(tài)描寫(或“細(xì)節(jié)描寫”)勾畫人物形象,張詩后兩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san/38727.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2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fù)習(xí)教案:虛詞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