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鹽”的反思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二個活動,首先是不斷的將鹽溶解到水中,讓學生產生似乎不斷的攪拌就可不斷的將鹽溶入水中的假象。新理念提倡“用教材教”,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重新整合了教材內容,這樣的處理體現(xiàn)了活動的系列性原則,更利于學生獲得主動探究、全面發(fā)展。
  
  其次,我在學生產生矛盾的基礎上,自己開始設計實驗,指導學生把提出的問題轉化為可操作和進行研究的問題,并指導他們圍繞研究的問題做好相應的研究準備工作,我讓全體學生參與,充分討論在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新課程理念,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探究,都有所收獲。通過討論和辯論,使學生明了了在實驗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水的體積和每份鹽的重量。不過,教材也還是有些提示的:圖中盛放著四堆標有2克的食鹽,提示學生可以按每次投入2克的量進行溶解實驗。當然也可以每次加入一小匙食鹽進行實驗,等溶解完了第一匙再加入第二匙;溶解完了第二匙再加入第三匙……直到加入的食鹽不能再溶解,然后統(tǒng)計或算出一共溶解了多少匙(或多少克)食鹽。這兩種研究方法,要求是不一樣的!50毫升水能溶解幾克鹽”比“50毫升水能溶解幾匙鹽”的研究要求更高,而且準備工作也更復雜。學生由于對稱量工具的用法并不是十分的熟悉,在課堂中浪費了很多時間,這是最后實驗沒有完成的根本原因,因此,基本稱量工具的使用,我們在教學中還要加強。
  
  再次,學生實驗,實驗中反映了很多的問題是課前沒有想到的,例如,學生在做實驗到后期時耐心就大大減少了,開始還能一點一點地放鹽,到后來就一下放很多鹽,結果就有很多鹽沉在杯底,溶解不了,造成誤差。由于條件限制只為學生提供了一架天平,而學生使用天平還很不熟練,只好由老師代勞了,但這一環(huán)節(jié)還是浪費了很多時間,以后應讓學生能自己做的就自己來獨立完成,提高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
  
  在最后一部分,我安排了學生的交流活動,但由于時間關系,實驗大多數(shù)小組并沒有得出正確的數(shù)據(jù),因此,我將交流活動改為讓學生交流自己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種交流活動會促使學生反思實驗中的情況,在以后實驗中就會得到應有的注意,對學生而言,這是比得到“一杯水能溶解16克鹽”更重要的東西。
  
  在我們的課堂活動中,有一種現(xiàn)象非常普遍,那就是在活動的時候學生往往顯的亂烘烘,或者由于發(fā)現(xiàn)而興奮影響到后面的交流,這其實主要是學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這也難怪,畢竟學生接觸科學學習科學的時間還是這么短暫。我的解決方法是,讓學生知道合作和分工的重要性,懂得只有有序合作、合理分工,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探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56459.html

相關閱讀:化學知識 濫服維生素危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