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解答課外閱讀題,須把握好“讀、抓、扣、聯(lián)、結(jié)”五個字。
讀——解題的基礎(chǔ)。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課外文字材料拿在手里,頓感生疏,更要反復(fù)讀,讀懂、讀透、讀化。具體地說就是,一要讀懂標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讀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就至少知曉了1/3.先順讀,了解標題的表層含義,再采用逆推法讀,即讀完原文后回過頭來細細研讀標題,其深層含義大致可迎刃而解。二要讀懂題干,注意題干中出現(xiàn)的限制性詞語,還要讀懂題目中的隱含意義,化難為易,特別注意讀懂題干中易含混不清的詞語,如是問“線索”還是問“主旨”,以利答題有的放矢,不至于南轅北轍。三要讀懂原文。帶著文段后的問題,再次細讀原文,盡量在原文中讀出答案,至少也要讀出答案所涉及的范圍及答題的方向。
抓——解題的重點。在讀懂原文的基礎(chǔ)上,快速抓住文章的“綱”(即主要內(nèi)容和表達的主題)。因為只有抓住文章所寫的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緊緊扣住要點答題,才不至于答案偏離“軌道”,也不會造成答非所問。那么,怎樣才能抓住“綱”呢?方法有三:一抓抒情、議論段,它們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題的作用,是文章的點睛之筆;二抓中心句,它是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基石,常常是闡釋文章大意的一個分支;三抓關(guān)鍵詞,便于概括文段內(nèi)容,便于弄清文段所要揭示的主旨。
扣——解題的中心。即必須緊扣文章內(nèi)容、題干要求,切莫望文生義,切忌以下三點:一忌大包圍,不圍繞要點,不切中要害,答案均由大話、套話、廢話組成;二忌模棱兩可,答案似是而非,產(chǎn)生語言歧義,令人費解;三忌張冠李戴,由于粗心、緊張,看錯題干要求,將此題做成彼題,導致問牛答馬,或運用課內(nèi)知識出現(xiàn)偏差,發(fā)生知識遷移誤差等等。
聯(lián)——解題的保障。課外閱讀經(jīng)常是“試題在課外,答案在課內(nèi)”,那么學生在解答試題時,就要迅速再現(xiàn)書本上所學知識,與所學內(nèi)容直接掛起鉤來。同時,尋找三個聯(lián)系點:一是與課文的聯(lián)系點,即找與所考文段內(nèi)容、形式或主題相似的課文,進行類比分析,觸發(fā)靈感,得到最佳答案;二是與知識的聯(lián)系點,即在知識鏈中尋找到相關(guān)理論,如閱讀記敘文,要求找出記敘的方法并簡要分析,學生就應(yīng)該馬上回憶起教材上所講的《記敘的方法》以及老師在教讀課文中如何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景,力求做到遷移準確,活用到位,答案自然水落石出;三是與“文段”的聯(lián)系點,這里所說的“文段”,特指以往訓練過的課外文段,重現(xiàn)相似文段的分析方法和答題策略,順藤摸瓜得出答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jié)——解題的關(guān)鍵。即精心提煉,組織語言材料,歸納總結(jié),以形成接近參考答案的答案。要寫出準確率高的答案,還要靠認真歸納,有的答案隱在其中某處,提煉出來即可;有的答案分散在文段各處,需要按一定順序重新組合。歸結(jié)要力求做到“三要”:一要語言簡明,做到簡潔明了,言簡意賅;二要句子通順,符合邏輯推理;三要圍繞要點,突出重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7331.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中語文學法:專家指導提高語文水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