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類文本(18分)[美]魯思?本尼迪克特《報恩于萬一》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現(xiàn)代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論述類文本(18分)[美]魯思?本尼迪克特《報恩于萬一》閱讀答案
, 論述類文本(18分)
報恩于萬一
[美]魯思.本尼迪克特
恩是債務(wù),而且必須償還。但在日本,報恩被看作與恩全然不同的另一個范疇。在我們的倫理學中,這兩個范疇卻混在一起,形成中性詞匯,如obligation(義務(wù)、恩義)與duty(義務(wù)、任務(wù))之類。日本人對此感到奇怪,感到不可理解。對日本人來講,稱之為恩,一經(jīng)接受,則是永久常存的債務(wù);報恩則是積極的,緊如張弦,刻不容緩的償還,是用另一系列概念來表達的。為報恩而積極獻身之時就是行有美德之始。
美國人要想理解日本人的這種德行,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經(jīng)常把這種德行與金錢交易作比較,并且要看到其幕后對不償還的制裁。猶如我們在財務(wù)交往中都要求履行合同,誰要是巧取豪奪,我們決不寬容。你對銀行有債務(wù),就必須償還,不能還不還隨便。債務(wù)人不僅要還本,還必須付息。這些,與我們對愛國、愛家庭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對我們來講,愛是一種感情,不受任何約束而自由給予,這才是最高尚的。愛國心意味著把我們國家的利益看得高于其它一切。我們認為,一個人應(yīng)該同情、援助貧困的雙親,不能毆打妻子,必須撫養(yǎng)子女。但是,這些既不能像金錢債務(wù)那樣斤斤計較,也不能像做生意成功那樣獲得回報。但在日本,這些卻被看作像美國人眼中那種金錢債務(wù)樣,其背后有強大的約束力,就像美國人的應(yīng)付賬單或抵押貸款的利息一樣。這些觀念時刻籠罩心頭的陰影,和紐約的農(nóng)民時刻擔心抵押、華爾街的資本家賣空脫手后盯著行情上漲一樣。
日本人把恩分為各具不同規(guī)則的不同范疇:一種是在數(shù)量上和持久時間上都是無限的;他們把這種恩稱之為義務(wù),也就是他們所說的難于報恩于萬一。義務(wù)分兩類:一類是報答父母的恩--孝;另一類是報答天皇的恩--忠。這兩者都是強制性的,是任何人生而具有的。另一種是在數(shù)量上相等并須在特定時間內(nèi)償還的。人的一生中的偶然事件可能改變義務(wù)的某些細節(jié),但義務(wù)則是自動加在一切人身上并超越一切偶然情況的。
七世紀以來,日本一再從中國引進倫理體系,忠、孝原來都是漢文。但是,中國人并沒有把這些道德看成是無條件的。在中國,忠孝是有條件的,忠孝之上還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它的含義幾乎包羅了西方一切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統(tǒng)治者如果不仁,人民可以揭竿而起,反對他。仁是忠義的先決條件。天子之所以能享有帝位,是因為他在施仁政。文武百官也是如此。中國倫理學的這一前提,日本從未接受。偉大的日本學者朝河貫一在論及中世紀兩國的這種差異時寫道:在日本,這些觀點顯然與天皇制不相容,所以,即使作為學術(shù)理論,也從未全盤接受過。事實上,仁在日本是被排斥在倫理體系之外的德目,喪失了它在中國倫理體系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在日本,行仁或行仁義,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是必須具備的道德了。由于仁被徹底排斥在日本人倫理體系之外,致使仁形成具有法律范圍以外之事的含意。比如提倡為慈善事業(yè)捐款、對犯人施以赦免等等。但它顯然是份外的事,不是必需如此。
15.文中劃線句子對論述日美兩國不同的恩與報恩觀念有什么作用?(6分)
16.日本人的恩包括哪些內(nèi)容,請簡要概括。(6分)
17.請簡要分析文章末節(jié)的論述思路。(6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5.類比論證,將日本人對于報恩的心情和美國人對于金錢債務(wù)的心情作比較(3分)。更有力地證明了,對日本人說恩是一種刻不容緩必須償還的債務(wù)(3分)。
16.一種在數(shù)量上和持久時間上都是無限的,也就是義務(wù)(2分);它可以改變某些細節(jié),但在一切人的身上都具有必然性(2分);另一種是在數(shù)量上相等并須在特定時間內(nèi)償還的(2分)。
17.首先指出中國道德體系中還有更高的要求仁(2分);然后分析日本沒有接受這一理論的原因(2分);最后闡明仁在日本被賦予的與中國所不同的新含意(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1193787.html

相關(guān)閱讀:定風珠 閱讀答案
方孝孺《越巫》閱讀答案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閱讀答案
今天是星期二 閱讀答案
藝術(shù)批評與藝術(shù)市場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