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理分科??沒有更好 只有更適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選擇文理科,最重要的不是看哪個有普遍認為的更好的就業(yè)前景、更廣的選擇范圍,而是應該看重你的愛好是什么,你的熱情在哪里。

  高一升高二之時,我面臨著一個決定我未來人生走向的重大選擇:文科,還是理科。和很多處在這個階段的同學一樣,我經(jīng)歷了內(nèi)心的糾結與矛盾,才終于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其實在分科時,我的理科學得也并不差,內(nèi)心里對理化生這三門課程并不是很抵觸。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文綜三科在我身上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優(yōu)勢,尤其是地理和歷史,我學起來輕松而且有樂趣,還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如果讓我自己決斷,內(nèi)心的天平怕是要傾向文科的,但是爸爸和我的一個很敬重的老師,卻極力推薦我學理科。由此,矛盾就開始了:到底是承受適當?shù)膲毫,考慮專業(yè)選擇的廣度而選擇理科呢;還是尊重自己的愛好,選擇相對輕松的文科呢?

  面臨這個選擇之時,我所做的便是去了解選擇理科文科各有什么利弊。

  一般談到文理分科,大部分人會理所當然地認為理科好,就像當初我身邊的很多老師、同學以及叔叔阿姨所想的那樣。

  不可否認的是,理科有它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首先,相對于文科的史地政,數(shù)理化三科學習起來思維力度更大,可以更好地鍛煉頭腦,使我們擁有更靈活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日后的工作與生活都大有裨益。其次,選擇理科,意味著在將來高考報志愿時有更大的選擇專業(yè)的范圍,可以更好地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做出決定。而相較而言,文科的學生可以選擇的專業(yè)就明顯要少得多。再有,即使是現(xiàn)在比較熱門而且文理兼收的專業(yè),比如經(jīng)濟金融,似乎常理上來講也是要求更多的理性思維以及更好的數(shù)學功底,對于文科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出于類似這樣的考慮,有很多學生在認真審視自己的能力與志向的基礎上,躊躇滿志地選擇了理科;但有些同學,卻是稀里糊涂地在家長老師的極力勸說下,選擇了理科。

  而我看到的事實卻是,理科并不是絕對的好,選擇文科還是理科,應該根據(jù)每個同學自身的狀況來做決定。文科并不是一無是處的,它也有很多獨特的好處。比如,學習文科可以使人積累相當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簡單一點講,就是可以使人變得更加“淵博”。讀文科的同學沒有那么多的題目要算,因此可以更為靈活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就有了更多的時間讀書,豐富自己的內(nèi)在世界,從而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一種氣質(zhì),一種文人的儒雅。再有呢,學習文科的門檻比較低。雖然文科并不是簡單的背書就可以學好的,但是的確相較理科而言,沒有那么艱澀的公式定理,那么令人苦惱的計算,對于一些同學來說絕對是一種“減負”,生活甚至會因此而變得更加輕松有趣。

  在了解了文科理科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真正的愛好還是在文科——在浩瀚的文字海洋里、在悠久的歷史積淀中、在廣袤的宇宙大地間、在復雜的社會與政治事件里。而理科,如果選擇了,將為自己增加太多的壓力和痛苦,卻未必對我以后的發(fā)展有利,因為我的志向并不是成為一個科學家抑或經(jīng)濟學泰斗。所以,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文科。

  事實證明,我當初的選擇是明智的。高一未分科時,我的排名一直徘徊在年級200名左右,因為物理化學在后面拖著,實在是難以讓我沖到前面去。而分科之后,我在分班考試中順利地考入了文科試驗班,那以后我的名次便一躍成了年級前30,并且在高三不斷進步,從20多名到10多名,再到前10,到最后高考的年級第5名,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學。這一切進步,不得不說是當初文理分科的正確選擇奠定的基礎。

  為什么分科后成績會突飛猛進呢?其實是因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領域。在文科世界里,我感到自由、輕松、自信,甩掉了理化生沉重的大包袱,不用每日埋頭苦算復雜的計算題,不用冥思苦想不懂的解題思路,我好像一只被束縛了太久的鳥,可以展開羽翼飛翔了!

  到這里,我并不是在為文科做廣告。我認為選擇文理科,最重要的不是看哪個有普遍認為的更好的就業(yè)前景、更廣的選擇范圍,而是應該看重你的愛好是什么,你的熱情在哪里。如果理科不是你的菜,那么再多的可選專業(yè)對你也毫無意義,就像我身邊一些理科生最終卻選擇了語言或者歷史類專業(yè)一般;相同的,如果你愛的是理科,那么即使文科有再大的好處,也不應該是你的選擇。選擇文理科,就是為自己的未來在找方向,雖然不是一錘定音決定走向,但是,既然知道你適合的,又何必聽旁人的勸阻而在寶貴的高中兩年繞一個大彎呢?

  傾聽你內(nèi)心的聲音吧,這是屬于你的選擇。選你所愛,而不要委曲求全。在這個十字路口,沒有對每個人都適用的“最好”,只有于你而言,是否“最適合”。

  來自轉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254160.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中生物數(shù)學模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