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軾的《夜游承天寺逢張懷民》一詞中寫道:“庭中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縱橫,蓋松柏影也”。蘇軾巧妙的把月下松柏的影子看作了水中的藻荇。松柏的影子是由于形成的。
分析:光在傳播過程中,受到不透明物體的阻擋而在其后面形成的黑色區(qū)域就是影子。影子的形成有力的證明了光在同種介質中師沿直線傳播的。
答案:光的直線傳播
2.人們在贊美桂林山水的詩篇中有一句“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的著名詩句。詩中寫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現象形成的。下列詩句也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A.“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李白《月下獨酌》)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白《月下獨酌》)
C.“君看池水湛然時,何曾不受花枝影”(呂溫《戲贈靈澈上人》)
D.“青鬼來試人,夜深弄燈影”(施肩吾《宿南一上人山房》)
分析:A、B、D三項中的“影”都指的是“影子”,這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C項中的影是“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C
3,儲光羲在《釣魚灣》中寫道:“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鼻宄旱奶端雌饋肀葘嶋H淺些,這是因為所形成的。
A.光的直線傳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詩人視覺誤差
分析:水中的光線斜射入空氣中,在水面處折射,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看到的是水中的虛象,而虛象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所以,潭水看起來淺了。
答案:B
4.孟浩然在《彭蠡湖中望蘆山》寫到“香廬初上日,瀑水噴成虹”。詩人不僅記錄了虹這種自然現象,還揭示了產生虹的兩個因素:太陽光和小水珠。小水珠相當于。
A.平面鏡B.凸面鏡C.三棱鏡D.凹透鏡
分析:當太陽光通過三棱鏡的時候,前進的方向會發(fā)生偏折,而且把原來的白色光分解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光帶,這就是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實質就是光的色散現象,所以,小水滴起了三棱鏡的作用。
答案:三棱鏡
5.崔護在《題都城南莊》中寫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碧一ā柏藏财淦G,灼灼其華”是因為。
A.桃花反射了紅光
B.桃花吸收了紅光
C.桃花本身會發(fā)出紅光
D.桃花本身就是紅色的
分析:我們知道,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其反射的色光決定的,如果一個物體只反射紅光而吸收了其他色光,那么,這個物體就是紅色的。桃花是紅色的,是因為它反射了紅光。
答案:A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61918.html
相關閱讀:給高考生支招:考前1個月提高50分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