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基因的獲取
(1)目的基因是指: 編碼蛋白質(zhì)的結構基因。
(2)獲取方法:①從基因文庫中獲。虎谌斯ず铣桑ǚ崔D錄法和化學合成法);③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wěn)定存在,并且可以遺傳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夠表達和發(fā)揮作用。
(2)組成: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如圖:
①啟動子: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能驅(qū)動基因轉錄出mRNA,最終獲得所需的蛋白質(zhì)。
②終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③標記基因的作用:是為了鑒定受體細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從而將含有目的基因的細胞篩選出來。常用的標記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3)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過程:
3、將目的基因?qū)胧荏w細胞
(1)轉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內(nèi),并且在受體細胞內(nèi)維持穩(wěn)定和表達的過程。
(2)常用的轉化方法:
生物種類 | 植物細胞 | 動物細胞 | 微生物細胞 |
常用方法 | 農(nóng)桿菌轉化法 | 顯微注射技術 | Ca2+處理法 |
受體細胞 | 體細胞 | 受精卵 | 原核細胞 |
轉化過程 | 將目的基因插入到Ti質(zhì)粒的T-DNA上→農(nóng)桿菌→導入植物細胞→整合到受體細胞的DNA→表達 | 將含有目的基因的表達載體提純→取卵(受精卵)→顯微注射→受精卵發(fā)育→獲得具有新性狀的動物 | Ca2+處理細胞→感受態(tài)細胞→重組表達載體與感受態(tài)細胞混合→感受態(tài)細胞吸收DNA分子 |
4、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
(1)首先要檢測轉基因生物的染色體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雜交技術。
(2)其次還要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方法是用標記的目的基因作探針與mRNA雜交。
(3)最后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zhì),方法是從轉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質(zhì),用相應的抗體進行抗原--抗體雜交。
(4)有時還需進行個體生物學水平的鑒定。如轉基因抗蟲植物是否出現(xiàn)抗蟲性狀。
知識點撥:
1、構建基因文庫的目的為了在不知目的基因序列的情況下,便于獲得所需的目的基因。
2、PCR技術:是一項在生物體外復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術。PCR擴增是獲取目的基岡的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也是進行分子鑒定和檢測的一種很靈敏的方法。目的:通過指數(shù)式擴增獲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基因文庫中不是直接保管相應基因,基因文庫中的基因保存在受體菌中。
4、在基因工程的四個操作步驟中,只有第三步將目的基因?qū)胧荏w細胞不需堿基互補配對,其余三個步驟都涉及堿基互補配對。
5、原核生物繁殖快、多為單細胞、遺傳物質(zhì)相對較少,有利于目的基因的復制與表達,因此常用大腸桿菌等原核生物作為受俸細胞。
6、植物細胞的全能性較高,可經(jīng)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成為完整植物體,因此受體細胞可以是受精卵也可以是體細胞;動物基因工程中的受體細胞一般是受精卵。
7、轉化的實質(zhì)是目的基因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基因組中,從而使受體生物獲得了新的遺傳特性的現(xiàn)象,從其變化的實質(zhì)看,這種變異屬于可遺傳變異中的基因重組。
知識拓展:
1、基因文庫的構建:
(1)概念
①基因組文庫:含有一種生物的全部基因。將含有某種生物不同基因的許多DNA片段,導入受體菌的群體中儲存,各個受體菌分別含有這種生物的不同的基因,稱為基因組文庫。
②cDNA文庫:只包含了一種生物的部分基因。
(2)構建過程
基因組文庫的構建 | cDNA文庫的構建 |
(1)反轉錄法:
(2)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3、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
①原理:DNA雙鏈復制
②過程:
第一步:加熱至90~95℃DNA解鏈;
第二步:冷卻到55~60℃,引物結合到互補DNA鏈;
第三步:加熱至70~75℃,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從引物起始互補鏈的合成。
相關高中生物知識點:現(xiàn)代生物技術在育種上的應用
現(xiàn)代生物技術在育種上的應用:
1、轉基因技術育種:是指按照人們的意愿,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克隆出來,加以修飾和改造,再轉移到另一種生物的細胞里,從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包括目的基因的制備和目的基因?qū)胧荏w細胞的過程。
2、轉基因植物的實例:轉基因煙草、轉基因耐貯藏番茄、轉基因抗蟲作物(抗蟲棉、抗蟲玉米、抗蟲楊樹和抗蟲甘藍)、抗除草劑作物。
3、轉基因動物的實例:超級小鼠、綿羊、兔等。
4、細胞雜交育種:指將同類或不同類生物體地原生質(zhì)體或體細胞,在一定的物理或化學條件下進行融合形成雜種細胞,再創(chuàng)造條件將雜種細胞培養(yǎng)成完整的雜種生物個體。(如馬鈴薯--番茄植株和白菜——甘藍)
相關高中生物知識點: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
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
1、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的別名 | 基因拼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 |
操作環(huán)境 | 生物體外 |
操作對象 | 基因 |
操作水平 | DNA分子水平 |
基本過程 | 剪切→拼接→導入→表達 |
結果 | 人類需要的基因產(chǎn)物 |
(1)“分子手術刀”——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限制酶)
①來源:主要是從原核生物中分離純化出來的。
②功能: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某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開,因此具有專一性。
③結果:經(jīng)限制酶切割產(chǎn)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兩種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即當限制性內(nèi)切酶作用于特定的DNA時,把這段序列沿著特定的切點切開的這個過程分兩種情況:
a、沿著中軸線切口(即沿著DNA雙鏈中對應的磷酸二酯鍵)切開,得到的就是兩個平末端;
b、在中軸線的兩端切口切開,得到的就是兩個黏性末端。例如:EcoRⅠ限制性內(nèi)切酶就可以識別G/AATTC的DNA序列,然后在G和A間切開,得到的就是兩個黏性末端(之間可以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重組)限制酶的切口不都是一長一短的,一長一短的叫黏性末端,一樣長的叫平末端!罢承阅┒恕痹诟咧薪滩闹幸沧鳌梆ば阅┒恕。如圖:
(2)“分子縫合針”——DNA連接酶
種類 | E·coli-DNA連接酶 | T4-DNA連接酶 |
來源 | 大腸桿菌 | T4噬菌體 |
功能特性 | 只能將雙鏈DNA片段互補的黏性末端之間的磷酸二酯鍵連接起來 | 縫合兩種末端,但連接平末端之間的效率較低 |
相同點 | 都縫合磷酸二酯鍵,如圖: |
(3)“分子運輸車”——載體
①載體具備的條件:能在受體細胞中復制并穩(wěn)定保存;具有一至多個限制酶切點,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具有標記基因,供重組DNA的鑒定和選擇。
②最常用的載體是質(zhì)粒,它是一種裸露的、結構簡單的、獨立于細菌染色體之外,并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雙鏈環(huán)狀DNA分子。
③其它載體:噬菌體的衍生物、動植物病毒
知識點撥:
1、限制酶識別的序列的特點:呈現(xiàn)堿基互補對稱,無論是奇數(shù)個堿基還是偶數(shù)個堿基,都可以找到一條中心軸線,如圖,中軸線兩側的雙鏈DNA上的堿基是反向?qū)ΨQ重復排列的。如以中心線為軸,兩側堿基互補對稱;以為軸,兩側堿基互補對稱。
2、獲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載體時使用同種限制酶,目的是產(chǎn)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3、獲取一個目的基因需限制酶剪切兩次,共產(chǎn)生 4個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4、限制酶切割位點的選擇必須保證標記基因的完整性,以便于檢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85802.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物知識點: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