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散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王安安 這是我的局限。而發(fā)現(xiàn)這個局限的,正是我已經開始掙脫的動作。 因為我看到樹葉上跳躍的太陽。就是這個早晨,就在我們 31 樓樓下,那一個瞬間如此美麗,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王安安
  這是我的局限。而發(fā)現(xiàn)這個局限的,正是我已經開始掙脫的動作。
  因為我看到樹葉上跳躍的太陽。就是這個早晨,就在我們31
樓樓下,那一個瞬間如此美麗,高大的楊樹上面全都是太陽。本來是陰冷的銀灰的晨,它在樹梢綻放笑顏。我發(fā)現(xiàn)沉迷于追憶的我忘了尋找新的定格了。
  完成了大三的最后一篇論文,去還書。圖書館面朝東門,直通校外的大街,走出圖書館的那一刻,身邊的女伴說,你看,塵世原來就在我們面前不遠的地方。那一瞬間我想起第一次站在這里時心中浮現(xiàn)的一句話:北大就是一個世外桃源。也許是我需要的吧,世外桃源也是幸福的,也還能看到人間凡俗的煙火在不遠處燃燒。
  我找到了現(xiàn)在時的美麗定格。騎車穿越理科樓群中間的草坪,平曠的視野里全是青草的芳香,讓我想起在南配殿看的第一部電影——
《關于莉莉·
周的一切》,巖井俊二把綠色用得那么殘忍。
  那部片子讓我第一次想到自我意識的問題。青春就是對自己這個人一場巨大的解構,自我就在這種活動中急速膨脹。按嚴格的醫(yī)學計算,一個人的青春期應該是從10
歲到20
歲。在我19
歲的那一,我來到了北大,三,在一次次的選擇、徘徊、掙扎、洗禮中,那個膨脹的自我在漸漸恢復它本來的體積。某個清冷的早晨醒來,當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有那些虛無的故事情結:在我從這個學校這個世外桃源里遙望塵世的一剎那,我知道我的青春期終于臨近尾聲。我終于明白,輕的眼睛只有在歲月的洗滌中,才能不再只看到內心深處青澀潮濕的沼澤,而是看到外面,例如,樹梢上跳躍的太陽。
  剛上高中時,我說我喜歡新文學時期的作品,高級的師哥師姐都說,哦,我像你這么大的時候,也喜歡張愛玲。那天一個中文系的學姐問我,外國的戲劇你看過什么?
我說只看過薩特。她馬上很共鳴地說,大一的時候喜歡薩特是正常的。后來遇見廣告系的學姐葉子,問我喜歡什么電影,我隨口說我喜歡張揚的《昨天》,她說,跟我那時候真像。
  其實所有的青春都印證著共性,然而青春之所以為青春,也是因為它們都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是個案。所有的青春都不明所以,正因其不明所以,才在歷練中發(fā)現(xiàn)求索是一件何其必要的事情。
  北大給了我什么?
曾經以為,是一種酒神意味的自由不羈,以及將知識變成文化,再將文化變成智慧的能力。我自然地認為北大給了我很多問題的答案,然而這些答案日新月異地變化著,證明我的以為都還是片面的。那么北大給我的究竟是什么呢?
  選擇什么樣的職業(yè),選擇什么樣的伴侶,選擇什么樣的說辭……
一切種種,實際上都在讓我追問著這樣的一個問題。
  原來北大并沒有給我答案,它給了我一個問題,那就是,你要做一個怎樣的人,要過怎樣的一生。高貴地活著還是卑賤地活著,做古典的人還是做現(xiàn)代的人……
我行走在這個淡灰色的校園里,臉上帶著哈姆雷特式的思考,固執(zhí)而天真地維護著我們善良而純真的理想主義。
  北大給了我們什么?
我想,是一種格局,一種追問,一種“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的力量。
11.
作者回憶北大的生活時以一個“
清冷”
的早晨為背景,其用意是什么?(3
分)


12.“
發(fā)現(xiàn)這個局限的,正是我已經開始掙脫的動作”
一句中的“
局限”
和“
開始掙脫的動作”
分別指什么?(3
分)


13.
請從修辭手法方面賞析文中畫線的兩句話。(6
分)
(1
)“
回憶是一個酒壇子,我們那么多的感動都依賴于這個酒壇子開啟的一剎那。”
(3
分)


(2
)“
青春之所以為青春,也是因為它們都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是個案。”
(3
分)


14.
第7
段中,作者對北大這一“
世外桃源”
的認識有了變化,試分析其前后的不同理解。(4
分)


15.
文章以“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為題有何妙處?你又是怎么理解最后一段話的內涵的?(6
分)


參考答案:
11.
通過環(huán)境的渲染(1
分),突出北大歷史的厚重感(2
分)
12.“
局限”
指“
我”
很依賴對于過去的回憶,而很少去想未來(1
分)。“
開始掙脫的動作”
指“
我”
發(fā)現(xiàn)陽光在樹梢綻放笑顏(1
分),從而明白極端地活在追憶之中,要關注現(xiàn)在,關注當下(1
分)。
13.
(1
)把“
回憶”
比作“
酒壇子”
,用了比喻手法(1
分),寫出了“
回憶”
的吸引人之處,也寫出了作者對回憶的依賴(2
分)。
(2
)“
它們都固執(zhí)地認為”
一句將青春人格化,用了擬人的手法(1
分),說明青春充滿發(fā)現(xiàn)求索的精神的原因(2
分)。
14.
之前作者認為北大是一處隔離塵世、充滿理想主義的象牙塔(2
分);之后作者發(fā)現(xiàn)北大離開塵世,離開現(xiàn)實并不遙遠,北大沒有完全和現(xiàn)實隔絕(2
分)。
15.
以“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為題,不僅通過借用詩句增加了文章的詩意,而且緊扣文章的主題,與結尾相呼應。(2
分)文章最后一段的意思是,北大給我們的是一種博大的胸懷和非凡的氣度,北大讓我們學會不斷追問人生的價值、意義,北大還培養(yǎng)了我們通過歷練去不斷發(fā)現(xiàn)求索的精神。(4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20913.html

相關閱讀:韓開春《荷葉》閱讀答案
《最后的山》閱讀答案
耿翔《三色蕎麥》閱讀答案
《愿化泥土 巴金》閱讀答案
龍應臺《山間小路》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