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輪復習過程中,海量訓練題很大程度上豐富了考生解答學科主干知識的視野,但與此同時,考生如何忽視對解決問題的細節(jié)關注,解題時屢屢表現出“看得懂卻寫不出”“寫的出卻寫不對”“寫的對卻缺時間保證”的困惑,為此,本文結合部分高考試題分析,和各位考生一起理清相關題型常見的失分類型,逐步形成符合自身學習風格的對策。
一、過程完整性析因敏感度不足導致的失分類型
高三考生在一輪復習海量題目訓練之后,很容易陷入審題先入為主的怪圈,導致在“已知條件包含的概念和原理”“信息實例與概念屬性間的內在聯系”兩個方面缺乏敏感性,在結合題干信息分析原因的題型中迷失。
例1.(2011年江蘇卷26)右圖為不同培養(yǎng)階段酵母菌種群數量、葡萄糖濃度和乙醇濃度的變化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曲線AB段酵母菌呼吸發(fā)生的場所是 ;曲線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為 。
(2)酵母菌種群數量從C點開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還有 、 。
(3)在T1一T2時段,單位時間內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
(4)某同學在T3時取樣,統(tǒng)計的酵母菌種群數量明顯高于D對應的數量,原因可能有 、
和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時出現錯誤等。
解析:(1)題第2空,考生如果僅僅根據乙醇的曲線,忽視了酵母菌在BC段處于上升的狀態(tài),自然就容易出現“無氧呼吸”這一典型的失分表述,很多考生習慣將其歸為自己審題不清,實際上主要原因在于忽視了“生物生命活動獲得能量主要方式為有氧呼吸”的理解,而正是考生在平時缺乏從知識內容和過程上層次性理解“生物體生命活動利用、釋放能量”知識。同樣,(2)題,如果考生在平時忽視了細胞呼吸產物(酒精、二氧化碳、乳酸、丙酮酸)對生物體生命活動影響的分層理解,很容易誤解試題信息指向不清楚而陷入表述迷失的困境。
答案:(1)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乙醇含量過高 培養(yǎng)液的pH下降 (3)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的能量少 酵母菌種群數量增多 (4)取樣時培養(yǎng)液未搖勻,從底部取樣 未染色,統(tǒng)計的菌體數包含了死亡的菌體
例2.(2013江蘇高考生物30)為了研究早餐質量對學生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的影響,某研究小組選取40名健康學生志愿者,按平時早餐習慣分成不進早餐組、高糖組、高脂高蛋白組和均衡營養(yǎng)組,按組別給予相應早餐,并分別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時取靜脈血檢測血糖濃度和胰島素含量,實驗期間不食用其他食物,實驗結果見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不進早餐組2小時后表現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tài),主要原因是 。
(2)在4組實驗中,早餐后 組血糖濃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
(3)高脂高蛋白組胰島素水平較高,說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 。
(4)若餐后1小時取血的同時收集尿液進行尿糖含量檢測,不進早餐組(A)、高糖早餐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組(C)的檢測結果最可能的是 (填序號)。
①A<B<C ② A<C<B ③ A<B=C ④ A=B=C
(5)若對進餐組同時檢測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變化曲線的峰值出現在胰島素峰值 (在“之前冶、“之后冶、“同時冶中選擇),這是因為 。
(6)胰島素分泌的調節(jié)方式既有體液調節(jié)又有神經調節(jié),這與胰島B細胞的多種受體有關。下列物質中可被胰島B細胞受體識別的有 (填序號)。
①胰淀粉酶 ②胰高血糖素 ③促甲狀腺激素 ④神經遞質
解析:近年的高考試題中曲線表征試題,多傾向考察學生的表述能否體現知識信息間的層次關聯,結合代謝調節(jié)及穩(wěn)態(tài)知識的特點,要求學生能結合“誘發(fā)因素(或者代謝起始狀態(tài))--過程描述--結果呈現”遞進式表述,藉此考察學生思維和知識結構的層次是否清晰。
(1)問需要考生一方面能圍繞圖形橫縱坐標變量提煉出“血糖濃度變化”信息,而且能聯系起血糖主要指的是葡糖糖,另一方面需要結合“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聯系教材中“葡糖糖是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質”,然后確定遞進式的表述方式。
(2)問需要考生明確早餐中的糖與血液中的血糖的層次關聯,方能在答案中體現“食物要經過消化、吸收才能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成為血糖的遞進式表述。
答案:(1)血糖濃度降低,能量供應不足 (2)高糖早餐 糖類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 (3)促進胰島素的分泌 (4) ④ (5)之后 胰島素濃度的升高和血糖濃度的降低會促進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6) ②④
三、負性定勢忽視題干呈現信息樣式失分類型
大多數考生在經過一輪海量題型訓練之后,或多或少的積累了大量的題型模式,但如果缺乏必要的題型反思,很容易陷入思維定勢和視覺性滑動兩個負性維度造成思維斷點和解決問題缺位。
例3(2013山東高考理綜26)稻田中除水稻外,還有雜草、田螺等生物。
(1)調查稻田中田螺種群密度時可采用樣方法,選取樣方的關鍵是 。根據右側的取樣調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種群密度為 只/m2
(2)稻田中經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與所需的防治成本有關,并影響作物的價值。圖中曲線 (填“Ⅰ”或“Ⅱ”)表示將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時的防治成本。若將有害生物密度分別控制在圖中A、B、C三點,則控制在 點時收益最大。
如在適當時間將鴨引入稻田,鴨能以稻田中的雜草、田螺等有害生物為食,從而可以減少 使用,減輕 環(huán)境污染。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 能將鴨的糞便分解成 以促進鴨的生長。
解析:(2)題,考生很容易陷入將II的對稱性與“種群的增長率”“種群密度相聯系”相對應的定勢之中,直接導致忽視曲線橫縱坐標隱含的含義,其實,高考題主觀題型對信息的指向是非常直接的,所有的信息隱含在題干文字邏輯層次的表述之中,因此,考生做題時只要注意圖文轉換的變量關系以及題干語句,問題自會迎刃而解,對本題而言,考生只要能明晰題干中“生物密度”“防治成本”“作物價值”“收益最大”等信息,問題表述要點是很容易確立的。
(3)題只要抓住“田螺等有害生物為食”“糞便分解”之間的關聯,結合問題的遞進式設置方式課,答案要點很容易切入。
答案: (1)隨機取樣 16 (2)Ⅰ B (3)農藥 分解者(或者:細菌、真菌) 無機物
例4:(2013江蘇高考生物33)為探討鹽對某生物燃料樹種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在不同濃度NaCl條件下,對其凈光合速率、胞間CO2濃度、光合色素含量等進行測定,結果如下圖。檢測期間細胞的呼吸強度沒有顯著變化。請參照圖回答下列問題:
(1)葉綠體中色素的功能是 。
(2)大氣中的CO2可通過植物葉片表面的 進入植物體內。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C6H12O6)中的氧來源于原料中的 ,有機物(C6H12O6)中的氧經細胞有氧呼吸后到終產物 中。
(3)當NaCl濃度在200~250 mmol/L時凈光合速率顯著下降,自然條件下該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中午凈光合速率也會出現下降的現象。前者主要是由于 ,后者主要是由于 。
(4)總光合速率可用單位時間內單位葉面積上 表示。
解析:(1)此題屬于文字信息和圖文信息交叉干擾考生思維判斷題型,如果考生將(2)題第一問“氣孔”與(3)題中“夏季晴朗的中午”關聯,出現“氣孔關閉因素”“根部滲透吸水作用因素”等錯誤表述就難以避免。(2)題中,如果缺乏對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各階段物質變化的層次分析,很容易出現“水”這一錯誤答案。
近年來高考題主觀題往往采取曲線和表征和符號表征相結合的方式考察學生解決問題的素養(yǎng),為此命題者常選擇結合具體信息展開多個角度的考查,目的是著重考察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自主反思能力,而高考備考過程中,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忽視了海量題型訓練給不同學生造成的差異性影響,而導致后續(xù)復習實效性不強,這就需要考生要結合自身的學習風格,結合基本前提(作為高考題,其答案表述基本都很直接,這個直接在圖形題中核心體現在“描述曲線橫縱坐標變量關聯關系),反思自身思維混亂和迷失的因素。
本題,只要考試能結合圖形,抓住NaCl濃度與凈光合作用、胞間CO2濃度、光合色素的含量關系,減少不合理的發(fā)散延伸,然后注意表述結合題干信息表述,規(guī)范和嚴謹性的表述自然很容易達成。
答案:
(1)吸收、傳遞、轉換光能 (2)氣孔 CO2 CO2
(3)光合色素含量降低 胞間CO2 濃度降低
(4)光合作用消耗的CO2 量(光合作用產生的O2 量或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的量)
四、經驗性積累替代核心概念理解導致“鉆牛角尖”失分類型
當積累了一定量的題型樣式后,相當部分的考生極易脫離教材理解核心概念,逐漸缺乏對信息的“最佳理解”(結合題干文字間相互關聯的特定背景分析)的意識,往往因為題干信息中的字詞陷入“鉆牛角尖”的困境,在完整表述信息題型和關鍵信息拐點題型上往往難以把握問題表述的關鍵點,出現“費時”又丟分的局面。
例5.(2013理綜生物(大綱卷)33題)某一池塘中有三個優(yōu)勢種群,分別是鳙魚、浮游動物 A和浮游植物 B,其中鳙魚以浮游動物 A為食,浮游動物 A以浮游植物 B為食。 回答下列問題:
(1)為提高池塘鳙魚的產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撈小型野雜魚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 的種群數量。捕撈野雜魚的作用是降低其與鳙魚對 、 和空間等資源的競爭。
(3)若大量捕撈使池塘中的鳙魚數量減少,則短時間內會導致 的種群數量迅速下降。
(4)若池塘施肥過量,一段時間后,池塘內上述三個優(yōu)勢種群消失了兩個,它們是 高中歷史 ,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再經過一段時間后,僅存的一個優(yōu)勢種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類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體變黑發(fā)臭,該類生物在統(tǒng)中屬于 。
解析:該題屬于圍繞教材關鍵信息引申的高考試題類型,(1)題考查人教版必修三P67頁“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總是有限的”“在環(huán)境條件不被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huán)境容納量”知識信息,考生只要抓住題干“為食”和“在環(huán)境條件不被破壞的情況下”關鍵信息,確立環(huán)境條件變化的主要因素為突破口,再回歸到題干中水體發(fā)黑發(fā)臭的信息,才能快捷的提煉出“缺氧”因素,否則很容易思維定勢出現各種類型的不合理表述。
答案:(1)浮游植物B 食物 氧氣(或溶解氧)(2)浮游植物B
(3)浮游動物 A和鳙魚 氧氣(或溶解氧) 分解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79065.html
相關閱讀:利用觸屏一體機輔助生物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