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
(1)了解物質的分子、原子、離子、元素等概念的含義;初步了解原子團的定義。
(2)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qū)別與聯系。
(3)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
(4)了解同素異形體的概念。
(5)理解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導讀】分子、原子、離子、元素在概念、含義、應用范圍等方面的異同,物質的基本分類,同素異形體的概念,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異同,酸、堿、鹽、氧化物之間的聯系等都是必須掌握的內容。
【試題舉例】(2008?廣東)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Gerhard Ertl對金屬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應的模型進行了深入研究。下列關于202 78Pt和198 78Pt的說法正確的是( )
A.202 78Pt和198 78Pt的核外電子數相同,是同一種核素
B.202 78Pt和198 78Pt的中子數相同,互稱為同位素
C.202 78Pt和198 78Pt的質子數相同,互稱為同位素
D.202 78Pt和198 78Pt的質量數不同,不能互稱為同位素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基本概念,要求學生分清同位素與核素的概念,只要能記清楚概念(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互稱為同位素),該題則可以直接做出,干擾項目不明顯。本題容易。
2.化學用語
(1)熟記并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
(2)熟悉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并能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掌握電子式、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的表示方法。
(4)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掌握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
【導讀】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中專門使用的符號,是化學語言和化學學習的工具,必須熟練掌握。
【試題舉例】(2008?北京)據報道,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產權的氫氧燃料電池車將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為運動員提供服務。某種氫氧燃料電池的電解液為KOH溶液,下列有關該電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正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時間后,電解液中KOH的物質的量不變
C.該燃料電池的總反應方程式為:2H2+O2===2H2O
D.用該電池電解CuCl2溶液,產生2.24 L Cl2(標準狀況)時,有0.1 mol電子轉移
【答案】D
【解析】本題為新情境試題,考查原電池和電解池的知識,試題難度中等。依據原電池工作原理,在正極上發(fā)生還原反應,在電極反應中得到電子,被還原,A正確;在負極上發(fā)生氧化反應,2H2+4OH--4e-===4H2O ,在反應過程中,生成和消耗OH-的量相等,在工作一段時間后,電解液中的KOH的物質的量不變,B正確;反應的總方程式為2H2+O2===2H2O,C正確;用該電池電解CuCl2溶液,Cl-在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2Cl-+2e-===Cl2↑,產生2.24 L Cl2(標準狀況)時,有0.2 mol電子發(fā)生轉移,D錯誤。
3.化學中常用計量
(1)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
(2)了解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mol),摩爾質量(g?mol-1),氣體摩爾體積(L?mol-1)。理解物質的量濃度(mol?L-1)、阿伏加德羅常數。掌握物質的量與微粒(原子、分子、離子等)數目、氣體體積(標準狀況下)之間的相互關系。
【導讀】一定要很好地區(qū)分原子的真實質量,同位素的原子量、質量數、元素的原子量及近似原子量。
【試題舉例】(2008?四川)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1 mol氧氣中含有12.04×1023個氧原子,在標準狀況下占有體積22.4 L
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氣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數
C.等體積、濃度均為1 mol/L的磷酸和鹽酸,電離出的氫離子數之比為3∶1
D.等物質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數之比為1∶6,氧原子數之比為1∶3
【答案】C
【解析】阿伏加德羅常數是近年高考理綜科化學較為穩(wěn)定的考查點之一。由于其中通常涉及較多的不同類型的粒子數目、電子轉移數目、化學鍵數目的考查,從而增大了試題的難度。此題屬于中檔題。A中1 mol O2即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個O2分子,屬于雙原子分子,故含有2NA個氧原子,在標準狀況下1 mol任何氣體所占體積均為22.4 L;B中臭氧為三原子分子,二者均含有3 mol 氧原子;C中的磷酸是中強酸,只能部分電離出H+;D中二氧化碳、葡萄糖的分子式分別為CO2、C6H12O6,顯然是正確的。
4.化學反應與能量
(1)掌握化學反應的四種基本類型: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
(2)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了解氧化劑和還原劑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劑、還原劑之間的常見反應。能判斷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并能配平反應方程式。
(3)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反應熱、燃燒熱、中和熱等概念。初步了解新能源的開發(fā)。
【導讀】要搞清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差異,特別要關注典型的置換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試題舉例】(2008?海南)鋅與很稀的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鋅、硝酸銨和水。當生成1 mol硝酸鋅時,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 )
A.2 mol B.1 mol C.0.5 mol D.0.25 mol
【答案】D
【解析】由反應中電子得失守恒可知產物硝酸鋅和硝酸銨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1,故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0.25 mol。
5.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義。
(2)了解溶液的組成,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
(3)了解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及溶解度曲線。
(4)初步了解結晶、結晶水、結晶水合物、風化、潮解的概念。
(5)了解膠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質和應用。
【導讀】這部分內容不多,但溶液和膠體,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和溶液密度之間的關系等,都是常考內容。
【試題舉例】為達到預期的實驗目的,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欲配制質量分數為10%的ZnSO4溶液,將1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B.欲制備Fe(OH)3膠體,向盛有沸水的燒杯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并長時間煮沸
C.為鑒別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別向三種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過量
D.為減小中和滴定誤差,錐形瓶必須洗凈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質量分數的計算,膠體的制備等。10 g ZnSO4?7H2O晶體中含有的ZnSO4溶質的質量小于10 g,故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10%,故A錯。長時間煮沸后,膠體容易出現聚沉,故B錯。C中,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時,無明顯現象的是KCl,有白色沉淀的是MgCl2:Mg2++2OH-===Mg(OH)2↓;先產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的是AlCl3:Al3++3OH-===Al(OH)3↓,Al(OH)3+OH-===AlO+2H2O。D中,錐形瓶瓶壁附著的水珠雖然使待測溶液的濃度偏低,但不影響溶質的總的物質的量,故不需要烘干,D錯。
6.物質結構
(1)了解原子的結構及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以及質量數與質子數、中子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為例,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
(3)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含義。理解極性鍵和非極性鍵。了解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了解分子間作用力。初步了解氫鍵。
(4)了解幾種晶體類型(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及其性質。
【導讀】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要更好地掌握物質的性質,必須熟練掌握物質的結構。
【試題舉例】(2008?廣東)元素X、Y和Z可結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數之和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關推測正確的是( )
A.XYZ3是一種可溶于水的酸,且X與Y可形成共價化合物XY
B.XYZ3是一種微溶于水的鹽,且X與Z可形成離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種易溶于水的鹽,且Y與Z可形成離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種離子化合物,且Y與Z可形成離子化合物YZ2
【答案】B
【解析】本題較難,考查的是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知識。關鍵是對周期表熟悉,由題干可推出XYZ3為MgCO3或NaNO3,再對比選項可知B正確。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了解元素周期表(長式)的結構(周期、族)及其應用。
(2)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如: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以ⅠA和Ⅶ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導讀】要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弄清元素性質隨著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最外層電子數目多少及原子半徑大小對元素化學性質的影響,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化學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
【試題舉例】(2008?全國Ⅰ)下列化合物,按其晶體的熔點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
A.SiO2 CsCl CBr4 CF4
B.SiO2 CsCl CF4 CBr4
C.CsCl SiO2 CBr4 CF4
D.CF4 CBr4 CsCl SiO2
【答案】A
【解析】物質的熔、沸點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晶體類型有關,一般地,熔沸點由高到低的順序為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本題考查了四種晶體類型判斷及其熔點高低的決定因素。對于離子晶體、原子晶體、金屬晶體來講,此三種晶體的熔點與構成它們的微粒間的半徑大小正反比,即微粒間的半徑越小其熔點就越高;而對于結構相似的分子晶體來講,其熔點高低與其相對分子質量成正比;A中SiO2是原子晶體,熔點很高,CsCl為離子晶體,熔點較高,CBr4與CF4為結構相似的分子晶體,顯然CBr4的熔點高于CF4,故以上四種晶體的熔點由高到低的正確順序為SiO2CBr4CF4。
8.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2)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理解化學平衡的含義及其與反應速率之間的聯系。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義。理解濃度、溫度、壓強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4)以合成氨工業(yè)生產為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觀點理解工業(yè)生產的條件。
【導讀】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化學平衡的標志,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是這部分的重點內容。
【試題舉例】(2008?全國Ⅰ)已知:4NH3(g)+5O2(g)===4NO(g)+6H2O(g),ΔH=-1 025 kJ/mol,該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若反應物起始物質的量相同,下列關于該反應的示意圖不正確的是( )
【答案】C
【解析】此題把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與化學平衡移動的圖象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進行考查,屬于中檔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通常有濃度、溫度、壓強。此反應是一個正方向氣體分子數增加的放熱反應,結合圖象信息可知,A中升溫可加快正、逆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且溫度越高,達到平衡的時間越短,但平衡會往吸熱的逆方向發(fā)生移動,導致NO的含量減少,A項圖象所反映的信息是正確的,而C項圖象所反映的信息是錯誤的;B中增壓也可加快正、逆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且壓強越高,達到平衡的時間越短,平衡會往氣體分子數減少的逆方向發(fā)生移動,導致NO的含量減少,顯然B項圖象所反映的信息是正確的;D中使用催化劑可同等加快正、逆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但平衡不會發(fā)生移動,圖象所反映的信息顯然是正確的。
9.電解質溶液
(1)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2)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
(3)理解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概念。
(4)了解水的電離、溶液pH等概念。
(5)了解強酸強堿中和滴定的原理。
(6)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了解鹽溶液的酸堿性。
(7)理解原電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學電源。了解化學腐蝕與電化學腐蝕及一般防腐蝕方法。
(8)理解電解原理。了解銅的電解精煉、鍍銅、氯堿工業(yè)反應原理。
【導讀】離子反應、溶液的pH、鹽類的水解、電解等是高考的熱點。要關注酸式鹽的酸堿性與電解質的電離、水解程度的關系。
【試題舉例】草酸是二元中強酸,草酸氫鈉溶液顯酸性。常溫下,向10 mL 0.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 NaOH溶液,隨著NaOH溶液體積的增加,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V(NaOH)=0時,c(H+)=1×10-2 mol/L
B.V(NaOH)10 mL時,不可能存在c(Na+)=2c(C2O24)+c(HC2O4)
C.V(NaOH)=10 mL時,c(H+)=1×10-7 mol/L
D.V(NaOH)10 mL時,c(Na+)c(C2O24)c(HC2O4)
【答案】D
【解析】考查弱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濃度的比較。NaHC2O4溶液顯酸性說明HC2O4電離產生的H+大于水解產生的OH-,并非說明HC2O4完全電離。由于草酸是二元中強酸,HC2O4不能完全電離,因此,NaHC2O4中H+濃度小于 10-2 mol/L,A錯。當V(NaOH)=10 mL時,溶液中的溶質可看成是Na2C2O4,而此時溶液顯堿性,C錯。當V(NaOH)10 mL時,可能使溶液顯中性:c(H+)=c(OH-),此時電荷守恒:c(Na+)+c(H+)=2c(C2O24)+c(HC2O4)+c(OH-),因此c(Na+)=2c(C2O)+c(HC2O24),所以B錯。當V(NaOH)10 mL時,溶液可看成是NaOH、Na2C2O4的混合溶液,D對。
【試題舉例】室溫時,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
A.pH=3的鹽酸和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
B.pH=3的鹽酸和pH=11的氫氧化鋇溶液等體積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氫氧化鋇溶液等體積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
【答案】C
【解析】pH之和=14時,溶液中電離出的H+濃度和OH-的濃度相同。如是強酸和強堿,等體積混合后恰好中和,若是一強一弱,則弱電解質由于尚有未電離的電解質,弱電解質過量。A中pH7,因為氨水過量。B中pH=7。C中pH7,因為CH3COOH過量。D中pH7,因為氨水過量。
【試題舉例】以惰性電極電解CuSO4溶液。若陽極上產生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010 0 mol,則陰極上析出Cu的質量為( )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電解原理及其簡單計算。以惰性電極電解CuSO4溶液時,陽極反應式為4OH--4e-===2H2O+O2↑,陰極反應為2Cu2++4e-===2Cu,則有關系式:O2~2Cu,可求得生成Cu的質量為0.010 0 mol×2×64 g/mol=1.28 g,故答案選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866602.html
相關閱讀:化工技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