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陽光,浮游植物不能生存,所以它們大多生活在陽光充足的水體表層。
浮游植物的個體雖然小得微不足道,卻是水中原始食物的生產(chǎn)者,要是沒有它們,水里的大生命恐怕也就無法生存了。
浮游生物是魚類的主要餌料,也是人類食物來源的一部分。我國沿海勞動人民早已利用潮流捕撈較大的浮游生物如磷蝦、毛蝦等,但因各種條件的限制,還不能大量捕獲。今后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更好地掌握浮游生物的分布規(guī)律,不斷改進捕撈技術(shù),把浮游生物作為人類直接的食物來源是很有希望的。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浮游生物固然有重大的經(jīng)濟意義,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浮游生物都有益。有些浮游生物對魚類反而有害。象藍綠藻、魚腥藻等,在炎熱的天氣里大量繁殖,使水質(zhì)變壞,就嚴重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甚至使魚類大量死亡。1946年至1947年,墨西哥灣里就繁殖了許多有毒的浮游植物,引起魚類的大量死亡。海水散發(fā)著臭氣,嚴重地妨礙著人們的呼吸。我國沿海也曾不同程度地發(fā)生過這種現(xiàn)象。1972年秋,東海海面曾大量漂浮一種黃褐色的污物,并帶有臭味,漁民叫它“臭水”,這就是顫藻大量繁殖引起的。
利用浮游生物有利的一面,防止有害的一面,并化害為利,是提高水體生產(chǎn)力的一個重要措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10609.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中化學(xué)知識點:硫酸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