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原題】
六、寫作(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聶老漢年逾古稀,生活困難。因外出打工的兒子小聶,連續(xù)半年不支付贍養(yǎng)費,聶老漢到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經(jīng)法官與小聶溝通無效后,法院遂將小聶錄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后小聶因無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認錯誤并借錢支付了有關贍養(yǎng)費。此事經(jīng)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優(yōu)秀作文】(第3篇)
法律維系的親情是何等悲哀
(觀點明確新穎,感嘆中強化悲涼感)
孝道,凝聚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是祖祖輩輩治國齊家的核心理念。(從“孝道”說起,頗顯寬宏大氣,又不失中肯,讓人肅然起敬。)古人甚至臥病求鯉,當今卻有人連贍養(yǎng)費都不愿支付,且不說違法,作為人應有的道德都喪盡。(穿越時間隧道的對比,孝心反差極大,除了震撼,就是激思。不過,典故有瑕,非“臥病求鯉”,乃“臥冰求鯉”也。)生之父母,授之父母,最終怎能忘記父母?(散發(fā)文言氣息,節(jié)奏感強,一個反問,問出了究竟。)
孝順父母,是每人應盡的職責。聶老漢年逾古稀卻要親訴兒子,無法享受天倫之樂,這何嘗不是天底下一大悲哀。U釋孝道,不忘回歸材料,可見,作者的材料意識不弱。雙重否定,“否”出了深刻,寫出了力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引句雖熟,但精準。)本來關愛老幼就是一種社會責任,如今,卻連親生父親都不愿贍養(yǎng)。(從文化傳統(tǒng)的角度議論材料,直逼“孝道”的脆弱。)《陳情表》中李密放棄仕途只為照顧祖母,古代官員丁憂時要守喪兩年,無絲竹之歡,無酒肉之樂。(古代的事例是一面鏡子,從歷史材料中找尋今天的答案。)在道德上,孝順父母是理所當然的;在法律上,孝順父母是公民義務。(視角獨特,分析很有層次感,從道德和法律兩個層面,解讀孝順。)一個人對父母的態(tài)度便可得知此人品質優(yōu)劣,行為是否得當,是衡量人的一大標準。(拓展適度,延伸合理,把“孝順父母”一事置于人品的環(huán)境下反思,可見,作者收斂自如。)
是本分,更是責任。▎为毘啥,真醒目,顯重要,對前段的概括。這是考場作文吸引眼球的一大法寶。)
靠法律維持的親情是何等悲哀。ㄖ糜诙问,不忘點題,點題何等重要。)自幼便吟誦“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應當深諳父母之偉大。出自感恩,出自深愛,我們都應善待父母。而兒子小聶知錯悔改,只因自己被錄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基本生活受影響。(為法律的登場做好鋪墊。)法律的存在著實保證了老人的生活水平和應有的贍養(yǎng)費,但又反映出無人負責、子女棄養(yǎng)的悲哀現(xiàn)實。(如何改變現(xiàn)實困境呢?一是完善法律制度。不過,鄙以為,闡述較為單薄。)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時,社會更應加強道德教育,深化“孝道”的重要性,使每個人都尊重、愛惜自己的父母。(二是加強道德教育,很有針對性的措施。不過,亦犯同樣的錯誤,闡述不夠詳細,缺乏深度。)切勿失去父母才悟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悲哀。(令人詫異的是,引用的形式多樣,這種修飾性引用值得效仿。)
同時,社會與政府也應有完善的扶持制度。(三是完善扶持制度,不過,一言無法以敝之。)消息稱,小聶需借錢支付贍養(yǎng)費,或許小聶自身經(jīng)濟亦出現(xiàn)困難。但無論如何,主次有序,小聶的行為都應遭輿論的譴責,理受法律的懲罰。生活再困難也不應忘父母當初撫養(yǎng)的恩情和付出。(客觀地指出小聶的經(jīng)濟困難,反映作者議論較為全面,體現(xiàn)辯證思維。不過,一個“無論如何”,將再次強調自己觀點的重要性和正確性。)
對個人而言,孝既是本分,更是責任;對國家而言,孝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傳統(tǒng),若人人不得善終,則社會會大亂,又何談國富民強。(對“孝”的議論,從不同的主體出發(fā),有了更為豐富的思考。“若”體現(xiàn)出假設思維,進一步強調“孝”的可貴。)我們是父母所生,父母花盡一切心血將我們撫養(yǎng)成人,我們上學、畢業(yè)、工作、生子,重復著當年父母走過的路,切勿只顧向前奔跑,記得回頭看看那彎曲的脊背與緩慢的步伐,像多年前一般他們照料我們那么仔細去照顧年邁的父母。(語句有點詩意,但句子過長,語意有點?嗦。考場作文不應冗長,應以短句為主。這是考場作文獲勝的“一大秘訣”。)
【總評】
本文是一篇優(yōu)秀的考場作文,獲得高分,實屬“貨真價實”。全文立意非凡,思路清晰,語言有味道。文章中心明確,立意別致,善于挖掘材料的要義,提煉出新穎深刻的觀點,避免了凡俗的令人疲倦的觀點。全文主要有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闡釋孝順父母是責任,第二部分提出如何解決孝道困境,只是這部分的闡釋不夠到位,欠深度。文章引用多處,且形式多樣,反問句增強語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zzw/1175930.html
相關閱讀:中學生暑假日記5篇
2016年清明節(jié)作文:一路高歌踏青來
09陜西高考滿分:讓凝固的音樂流動起來
先聲奪人22招高考開頭 讓文章增添文采
高中優(yōu)秀作文賞析:路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