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熱血勤珍重,酒去猶能化碧濤
【出處】出自近代•秋瑾《對酒》
【釋義】要珍惜自己的滿腔熱血,將來獻出它時,定能化成碧綠的波濤(意即掀起革命的風暴)。
【解析】全詩為:“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襲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rdquo,典故;
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庚子事變,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華民族瀕臨被世界列強瓜分的危險,而滿清王朝腐敗不堪,秋瑾只身東渡日本,投身革命風潮,立志“但持鐵血主義報祖國”,手持倭刀,到東京麴町區(qū)神樂坂武術會練習劍擊和射擊技術,又學習制造炸藥。她“不惜千金買寶刀”,正是為了實現“澄清神州”的壯志!1904年,秋瑾為籌集赴曰本留學的學旅費,變賣掉自己全部首飾衣物,經濟十分困窘。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秋瑾從日本回國后,走訪好友昊芝瑛,將其在日本購得的倭刀相示。秋瑾所寫“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也算是對好友叮嚀的回答。
秋瑾確是這樣做的,她回國后,與革命黨人徐錫麟秘密策劃浙皖兩省武裝起義,不幸失敗被捕。敵人嚴刑逼供,她斬釘截鐵地回答:“要殺便殺,革命黨的事不必多問。”她咬牙閉目,堅貞不屈,就義于紹興古軒亭口。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波”,這兩句詩用碧波來形容烈士所流的血,意思是要將一腔沸騰的熱血飛灑出去,變成滾滾波濤,沖潰一切惡勢力。這里用了一個典故:《莊子•外物》上說:相傳春秋時,周大夫萇弘忠于祖國,得罪了晉國,晉迫使周王殺死菜弘。人民憐惜他,用石匣藏起他的血,三年后他的血化為碧玉。后人常以“碧血”與“丹心”連用,稱頌為國而死的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6084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