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①
千山鳥飛絕②,
萬徑③人蹤滅④。
孤舟蓑笠翁⑤,
獨釣寒江⑥雪。
??唐?柳宗元
注釋①江雪: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寫的詩,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fā)自己孤獨郁悶的心情。表達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②絕:盡。
③徑:小路:
④人蹤滅:行人絕跡:蹤:腳印.蹤跡。
⑤葜笠翁:身披載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⑥寒江:寒冷的江水。
解讀翻譯千山萬嶺鳥兒已經(jīng)飛盡,
條條小路上也已不見行人。
只有駕著小船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漁翁,
在江面上獨自釣魚,不怕風雪來侵。
賞析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到了永州,這首詩就寫在那個時期。
詩的前兩句從側(cè)面描寫雪景,山上看不到一只飛鳥,小路上也看不到一個行人,詩人沒有直接寫“雪”,但是分明使人感覺到了鋪天蓋地的大雪、凜冽寒冷的空氣。然而就在這漫天風雪、人鳥絕跡的茫茫大地上,卻有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漁夫,在冰雪覆蓋的江面上獨自釣魚。
詩中的景物描寫寫出了環(huán)境的寒冷寂寞,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寒冷寂寞,但“獨釣寒江雪”的豁達與勇敢,也表達了詩人改革失敗后,雖處境孤獨但頑強不屈的精神面貌,好詞好句。
作業(yè)題把這首詩每一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讀,你讀到了什么?仔細想一想。
擴展閱讀蓑衣是什么?
蕞衣也叫棕衣,是古人發(fā)明的最原始的擋雨工具。
存世的蓑衣按材質(zhì)區(qū)分的話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香草編織的,還一種就是棕制的。其中最能體現(xiàn)傳統(tǒng)手工藝精髓及收藏價值的就是后者??純手工編織的棕制蓑衣。
從文獻記載來看,早在周代,人們已使用起雨衣。最早的雨衣為芒草所制,名“蓑”,又稱“蓑衣”。江南盛產(chǎn)棕櫚樹,多用棕絲編織蓑衣,稱棕衣,也有稱“?蓑衣”。
很久以來,蓑衣是各家必備雨具,江南多雨,蓑衣更是不可少。只是后來,隨著其他更美觀的雨具的出現(xiàn),它從家家必備之物,退到農(nóng)家獨有,成為南方農(nóng)民勞作時專用的雨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5206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