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歷史規(guī)則的名句
己所不欲,豈可嫁禍于人。
【釋義】自己不愿接受的東西,怎么可以轉(zhuǎn)嫁給別人?
損人即自損也,愛人即自愛也。
【釋義】損害別人,就是損害自己;愛護別人,就是愛護自己。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釋義】給予別人便利,自己也就得到便利。
憂人之憂,樂人之樂。
【釋義】要為別人的憂慮而憂慮,為別人的快樂而快樂。
敬一人,則千萬人悅;慢一人,則千萬人怨。
【釋義】尊敬一個人,就會使千萬人喜悅;怠慢一個人,就會使千萬人抱怨。
敬他還自敬,輕他還自輕。
【釋義】尊敬別人會使自己受到尊敬,輕視別人會使自己受到別人的輕視。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
【釋義】不能夠用要求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釋義】看人不能光憑外貌來判斷,海水不能用斗來衡量。
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釋義】警惕啊,警惕!你怎樣對待人,人也怎樣對待你。
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用術(shù),我以誠感之;人使氣,我以理屈之。
【釋義】別人以剛強的辦法,我以柔和的辦法戰(zhàn)勝他;別人使用權(quán)術(shù),我以誠實的態(tài)度感化他;別人動氣了,我以道理使他折服。
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yīng)無切齒人。
【釋義】自己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就不會有憎恨你的人。
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待君子不難于恭,而難于有禮。
【釋義】對待品德不端的小人,對他們抱嚴厲的態(tài)度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在內(nèi)心不憎恨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尊敬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對他們真正有禮。
身危者駭,人勿責之。
【釋義】身處險境的人恐懼,人們不要指責他。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釋義】誠心誠意地對待別人,全天下的人都會信任你;不誠心誠意地對待別人,就算是自己的妻子兒女也會懷疑你。
君子以細行律身,不以細行取人。
【釋義】君子在小事上嚴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來苛求別人。
毋以貧故,事人不謹。
【釋義】不要因為別人貧窮,就對人簡慢。
勿以身貴而賤人。
【釋義】不要因為(自己)身份高貴就輕視他人。
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
【釋義】不因自己富貴而對他們傲慢,不因他們微賤而輕視他們。
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
【釋義】有仇的人應(yīng)該和好,不應(yīng)該繼續(xù)結(jié)仇。勸人處世不必過于計較。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釋義】你對別人尊敬,別人對你也會更尊敬!意謂尊重是互相的。
先人而后己者安,適己而勞者危。
【釋義】先為他人后為自己的人得平安,只顧自己舒適而使別人勞累的人易招禍。
處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釋義】處理事情的要點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做一件事而無所得,應(yīng)回過來反省自己。
山水尚有相逢之日。
【釋義】山與水還有重逢的日子。比喻人總有相逢的日子,做事應(yīng)留有余地。
既知退而知進兮,亦能剛而能柔。
【釋義】為人處世要懂得進退,辦事既要有原則又要靈活。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無益于理者廢之。
【釋義】每一件事情在實行的時候,是對事理有益的就樹立它,對事理無益的就廢止它。
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釋義】感到難的是因為不會做,會做的就不會覺得難。
會家不忙,忙家不會。
【釋義】懂行的人,做事沉著冷靜、有條不紊;不懂行的人手忙腳亂,還是不會。
處有事當如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釋義】處理事情當做無事一般,處理大事當如小事對待。比喻處事應(yīng)當沉著鎮(zhèn)靜,從容自如。
雨不成,低不就。
【釋義】高的做不好,低的又不做。
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
【釋義】男子漢大丈夫做事,看它對還是不對,而不看對自己有利還是有害;看是否合乎時勢,而不是計較得失;看長遠,而不只看眼前。
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釋義】揣度著德行規(guī)范來處理事情,衡量著能力大小來行動。
世事多因忙里錯。
【釋義】世上的事,很多的是因為忙而出錯。
事前要思免后悔。
【釋義】事前一定要進行周密的思考謀慮,才能避免事情后果不如意而后悔。
不慎其前而悔其后,雖悔無及矣。
【釋義】事前不慎,事后懊悔也無濟于事。
慎厥初,惟厥終。
【釋義】做事慎重地開始,想到它可能的結(jié)局。
持索捕風幾時得,將刀斫水幾時斷。
【釋義】拿著繩子去捉風,什么時候能捉到?拿著刀去砍水,什么時候能砍斷?形容辦不到的事偏要干,只能徒勞無功。
貴輕重,慎權(quán)衡。
【釋義】重視區(qū)分事情的輕重緩急,審慎地權(quán)衡得失利弊。
為人謀事,必如為己謀事。
【釋義】為別人辦事,一定要像為自己辦事一樣。
大丈夫做事,雷厲風行。
【釋義】大丈夫做事,像雷那樣猛烈,像風那樣快,傷感文章。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前怕狼,后怕虎。
【釋義】前怕野狼,后怕老虎。比喻做事顧慮重重,怕這怕那。
不善使船嫌港曲,不善寫字嫌筆禿。
【釋義】不會行使船只嫌棄海港曲折,不會寫字埋怨筆禿。比喻沒本領(lǐng)的人卻歸咎于條件不好。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釋義】動口不如動手去干,求人不如自己親自去辦。
過猶不及,有余猶不足也。
【釋義】凡事做過了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做過了頭和不足都是不好的。
奪利爭名,甘居人后。
【釋義】對于爭名奪利之事,心甘情愿居于別人的后面。
榮名移人身,高位多災(zāi)患。
【釋義】榮譽敗壞人的名聲,高的職位多有災(zāi)禍發(fā)生。說明名利地位并非好的東西,為人不必過度追名逐利。
利欲熏心,隨人翕張。
【釋義】貪財圖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竅,就會使自己處于被動的地位,任人擺布。
真視富貴如浮云,不溺于名利酒色,一世之偉人也。
【釋義】富貴不動其心,名利酒色不溺其志的人,是偉大高尚的人。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yīng)西北流。
【釋義】功名富貴不可能長在,正如漢水不能向西北流一樣。
天下有至寶,而非勢也;有至富,而非金玉也。
【釋義】世上的至寶至富,不是權(quán)勢地位和金銀珠寶。
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釋義】金錢和地位,這是人人所向往的,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剿,君子不接受?/p>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釋義】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財物是次要的東西。
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
【釋義】在官場中爭奪名位,在市場中爭奪財利。
義者利之足也,貪者怨之本也。
【釋義】行義本身就是立利,貪心則是產(chǎn)生怨恨的根源。
不流世俗,不爭勢利。
【釋義】不與世俗同流,不爭權(quán)奪利。
知足者,不可以勢利誘也。
【釋義】知道自足的人,不會被權(quán)勢利?所誘惑。
名不動志,利不動心。
【釋義】名利不可動搖自己的志向和心意。
勢利使人爭。
【釋義】權(quán)勢和名利往往引起人們的爭奪。
從來名利地,皆起是非心。
【釋義】爭名奪利的處所,必然有是非紛擾。
勢利禍之門。
【釋義】追求權(quán)勢和金錢,這是招禍之路。
君子山岳定,小人絲毫爭。
【釋義】君子像大山巍然屹立,不為名利所動,小人卻為一點點利害關(guān)系就爭執(zhí)不休。
草色人情相與閑,是非名利有無間。
【釋義】心情與自生自長的春草一樣悠閑自適,是非、名利的紛擾變得若有若無。
名能使人矜,勢能使人倚。
【釋義】名位易使人驕傲自負,權(quán)勢易使人倚勢凌人。
雁飛不到處,人被利名牽。
【釋義】大雁都飛不過的地方,如果那里有名利的話,也會有人去。
日月煎熬,利名牽擾,人空老。
【釋義】人受利名的纏繞,只會白白地衰老。
名與利,付之天。
【釋義】名與利,任憑老天爺安排。表示無心于追名逐利。
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
【釋義】不為功名富貴纏心,就能超脫凡俗。
財不如義高,勢不如德尊。
【釋義】財富比不上道義崇高,地位比不上品德高貴。
我不以貪為寶。
【釋義】我以不貪求利益為寶貴品德。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釋義】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人人都會向有錢、有身份的人敬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6557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