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柳宗元《三戒》原文及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柳宗元《三戒》原文

吾恒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勢以干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然卒迨于禍。有客談麋、驢、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臨江之麋

臨江之人畋,得麋?,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

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黔之驢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⒁蛳,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唤袢羰茄,悲夫!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

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飽食而無禍。某氏室無完器,?無完衣,飲食大率鼠之馀也。晝累累與人兼行,夜則竊嚙斗暴,其聲萬狀,不可以寢,終不厭。

數歲,某氏徙居他州;后人來居,鼠為態(tài)如故。其人曰:“是陰類,惡物也,盜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貓,闔門撤瓦灌穴,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臭數月乃已。

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恒也哉!

柳宗元《三戒》翻譯

我常常厭惡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而只是憑借外力來逞強;或者依仗勢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出伎倆來激怒比他強的對像,趁機胡作非為,但最后卻招致了災禍。有位客人同我談起麋、驢、鼠三種動物的結局,我覺得與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作了這篇《三戒》。

臨江之麋

臨江有個人出去打獵,得到一只幼麋,就捉回家把它飼養(yǎng)起來。剛踏進家門,群狗一見,嘴邊都流出了口水,搖著尾巴,紛紛聚攏過來。獵人大怒,把群狗嚇退。從此獵人每天抱著幼麋與狗接近,讓狗看著習慣,不去傷害幼麋,并逐漸使狗和幼麋一起游戲。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狗都能聽從人的意旨了。幼麋稍微長大后,卻忘記了自己是麋類,以為狗是它真正的伙伴,開始和狗嬉戲,顯得十分親?。狗因為害怕主人,也就很馴順地和幼麋玩耍,可是又不時舔著自己的舌頭,露出饞相。

這樣過了三年,一次麋獨自出門,見路上有許多不相識的狗,就跑過去與它們一起嬉戲。這些狗一見麋,又高興又惱怒,共同把它吃了,骨頭撒了一路。但麋至死都沒有覺悟到這是怎么回事。

黔之驢

黔地沒有驢子,喜歡多事的人就用船把驢運了進去。運到以后,發(fā)現驢子沒有什么用處,就把它放到山下。老虎看到驢子那巨大的身軀,以為是神仙。就躲到樹林間暗中偷偷地看,一會兒又稍稍走近觀察,小心翼翼,但最終還是識不透驢子是什么東西。

一天,驢子大叫一聲,老虎非常害怕,遠遠地躲起來,以為驢子將要咬自己,極為恐懼。然而來回觀察驢子的樣子,覺得它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本領。后來老虎更聽慣了驢子的叫聲,再走近驢子,在它周圍徘徊,但最終還是不敢上前拚搏。又稍稍走近驢子,碰撞、靠近、沖擊、冒犯它,驢子忍不住大怒,就用蹄來踢。老虎見了大喜,心中盤算道:“本領不過如此罷了!庇谑抢匣Ⅱv躍怒吼起來,上去咬斷了驢子的喉管,吃盡了驢子的肉,然后離去。

唉!驢子形體龐大,好象很有法道,聲音洪亮,好象很有本領,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點,那么老虎雖然兇猛,也因為疑慮畏懼而終究不敢進攻;而此時卻落得這個樣子,真是可悲。

永某氏之鼠

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執(zhí)禁忌特別過分。認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當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愛護老鼠,家中不養(yǎng)貓狗,也不準仆人傷害它們。他家的糧倉和廚房,都任憑老鼠橫行,從不過問。

因此老鼠就相互轉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飽肚子,又很安全。某人家中沒有一件完好無損的器物,籠筐箱架中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東西。白天老鼠成群結隊地與人同行,夜里則偷咬東西,爭斗打鬧,各種各樣的叫聲,吵得人無法睡覺。但某人始終不覺得老鼠討厭。

過了幾年,某人搬到了別的地方。后面的人住進來后,老鼠的猖獗仍和過去一樣。那人就說:“老鼠是在陰暗角落活動的可惡動物,這里的老鼠偷咬吵鬧又特別厲害,為什么會達到這樣嚴重的程度呢?”于是借來了五六只貓,關上屋門,翻開瓦片,用水灌洞,獎勵仆人四面圍捕。捕殺到的老鼠,堆得象座小山。都丟棄在隱蔽無人的地方,臭氣散發(fā)了數月才停止。

唉!那些老鼠以為吃得飽飽的而又沒有災禍,那是可以長久的嗎?

柳宗元《三戒》賞析

《三戒》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詩詞作品,《三戒》包含《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

文前的小序,已經點明了文章的主旨所在。作者借麋、驢、鼠三種動物的可悲結局,對社會上那些倚仗人勢、色厲內荏、擅威作福的人進行辛辣的諷刺,在當時很有現實的針對性和普遍意義。三篇寓言主題統一而又各自獨立,形象生動而又寓意深刻,篇幅短小,語言簡練而又刻畫細致、傳神,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臨江之麋》寓意

該文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按作者在“序”中所說,“臨江之麇”所諷刺的是“依勢以干非其類”,就是倚仗他人勢力求得與對方要好的那種人。“至死不悟”四個字,既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也勾畫出麋的可憐與可悲。這則寓言故事在寫法上突出的是細致逼真的細節(jié)描寫和心理描寫,如“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寫出犬吞食弱者的本性;“外犬見而喜且怒”用擬人的筆觸刻畫犬的心理活動。

《黔之驢》寓意

該文旨在諷刺那些無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聯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該文所諷刺的是當時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無才無德、外強中干的某些上層人物。此外,以“三戒”為三篇文章的總題目,并以“黔之驢”為該文的題目,也表明作者諷刺意圖的指向。但讀者也可以不從驢被虎吃掉的角度,而從虎吃掉驢這一相反的角度,來理解該文的寓意:貌似強大的東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zhàn)而勝之。

《永某氏之鼠》寓意

凡是害人的東西,即使一時可以找到“保護傘”,這種庇護也是不可能長久的,最終還是沒有好下場。對待那些壞人壞事,決不能姑息、妥協,要勇于面對、堅決予以打擊,決不能任由他們胡作非為。暗喻小人得志雖能囂張一時,卻不能長久。這則寓言,深刻有力地諷刺了封建剝削階級丑惡的人情世態(tài),諷刺了縱惡逞兇的官僚和猖獗一時的丑類。

柳宗元的詩詞代表作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518369.html

相關閱讀:戰(zhàn)國策?韓二?幾瑟亡之楚
沈括《海市蜃樓》原文翻譯
美酒飲教微辯后,好花看到半開時
新唐書?卷八?本紀第八原文及翻譯
三十六計之李代桃僵第十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