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對孩子“成長”or“毀滅”
競爭殘酷地存在于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家長們早已切身感受到由于競爭帶來的壓力。從孩子上小學,甚至從上幼兒園起,父母們就開始為孩子的前途擔憂了,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不要被激烈的競爭淘汰。但是,這種急迫的心情和恐懼的心理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助長了競爭和功利的短期教育行為,這種急功近利,以追求名利為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的價值取向,嚴重背離了教育育人的宗旨,最終的犧牲品是我們的孩子。而缺少人文關懷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缺少思辨和創(chuàng)造力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
競爭從本質(zhì)上來講意味著不平等,只有最好的才能站在領獎臺上,獲得自我完成的滿足感。對于其他人,都要面對失敗的打擊,這對一個6到12歲的孩子來說,挫折感是巨大的。我親眼看到一個小女孩因為輸了比賽痛哭流涕地被他爸爸抱著離開了比賽現(xiàn)場,為什么我們要讓孩子在沒有心理抵抗能力的情況下反復去經(jīng)受失敗的考驗?難道我們要等到孩子的心靈傷痕累累難以治愈的時候才意識到我們的愚蠢?孩子難道是我們的實驗品而且可以終身保修?
任何形式的競爭在最終階段都是與自我的較量,只有在對自我有批判意識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了解自我的弱點,才有可能進一步去面對自我。讓孩子們了解自我是教育的人文關懷的重要課題,了解自我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通過急功近利的形式獲得。
中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普遍過度強調(diào)了知識的重要性,老師拼命地教,家長也卯足了勁兒讓孩子去學,忽略了對學習方法的探求,對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對獨立生活能力的鍛煉,更加缺乏對自治力的培養(yǎng)和對精神層面的關注。
了解兒童,關注兒童心靈的健康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身心發(fā)育都不成熟,如同一棵正蓄勢待發(fā)的小樹苗,特別需要家長,教育工作者給與他們正確的關注和必要的保護。
作為有思辨能力的成人,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的行為和固有的觀念,父母為了孩子好可以奉獻一切,但是做什么才是真正為了孩子好?我們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嗎?我們?yōu)楹⒆铀龅囊磺惺撬麄冃枰膯幔课覀兂岁P心成績,關心過孩子的幸福嗎?在孩子感到迷惑需要傾訴和指導的時候,有誰能為他們敞開心扉呢?我們能永遠替孩子決定該走的路嗎?我們有權利替孩子選擇他們自己的生活嗎?父母的責任是什么呢?我們是否能夠時刻保持警惕的心,思考我們的言行和周遭所提供的信息?在教育培養(yǎng)孩子成人的過程中,我們是否能夠以開放的心來對待新的教育觀念,堅持正確的信念?
西方教育學和心理學早已發(fā)現(xiàn),孩子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都有其各自特定的特點,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不同于其他人的、唯一的個體,他的成長和心靈的發(fā)展除了遵從普遍的規(guī)律外,還遵循各自的敏感性。我們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由于各種原因往往疏于對孩子的了解,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了解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從小在強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生存,不考慮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階段,以適應競爭社會為理由的各種評比、競賽、選拔、培訓,實質(zhì)上是漠視兒童身心健康,拔苗助長,將導致無數(shù)的孩子心靈的扭曲。成人在對孩子沒有足夠了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把握孩子在競賽中得到愉悅的感受,最好慎重參與競賽,不如選擇那些更具娛樂性的活動。
讓孩子健康、自由、充分地成長是需要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花心思去想去琢磨的,也需要家長和教師觀念的改變,教育孩子絕對不是簡單的一件事,要靠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努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106841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