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要揣摩孩子的心理和感受,一般來說,大部分孩子都討厭家長的這樣四種談話方式。
一是“嘮叨型”
許多家長都抱怨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太不聽話了。
老槍覺得吧,碰到這種情況,咱們做家長的應該反思一下,是孩子不聽話,還是咱們嘮叨起來沒完,把孩子嘮叨煩了?老槍覺得是后者。比如某個道理,你說一遍,以現(xiàn)在孩子的智商,一般就明白了,甚至人家早就明白,而咱們呢,總覺得孩子不明白,總是嘮叨個沒完沒了,這就把孩子看“低”了。所以,你越說,他就越聽不進去,弄煩了甚至還會沖撞你。所以,我們應該點到為止,切莫沒完沒了。
二是“遷移型”
別的孩子感冒,讓自己的孩子吃藥,弄的孩子是苦不堪言。別的孩子身上有壞毛病,咱們就不問青紅皂白地“遷移”到自己孩子身上,想當然地千叮嚀萬囑咐,這就把孩子看“壞”了。當然,咱們做家長的這種動機是好的,就是希望孩子別學壞,但這樣做的結果卻是把孩子的感情推向了對立面。久而久之,他們會對咱們的說教充耳不聞,甚至反唇相譏。
三是“提審型”
剛發(fā)現(xiàn)一些苗頭性的現(xiàn)象,便大驚小怪地把孩子喊到小屋里“單獨審問”,根據主觀臆斷,把可能性說成現(xiàn)實性,這就把孩子看“死”了。他們會因為你言過其實和妄加推測而惱火。
孩子不是犯人,發(fā)現(xiàn)問題的苗頭,應該循循善誘,決不能動輒就“提審”,這樣做你將失去孩子對你的信任,也會讓孩子很寒心。
四是“揭丑型”
這個情況比較普遍,孩子確有過錯,你看家長可逮著了,吃飯的時候“訓話”,當著同學、親友的面數落,這就把孩子看“扁”了。這樣做會挫傷孩子希求保密、諒解和寬恕的心情,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走向家長愿望的反面。
老槍認為,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但是僅有良好的愿望還遠遠不夠,還要有恰當的方式方法,不然就會事與愿違。老槍覺得,家長要與孩子平起平坐,成為真正的朋友,有什么問題相互討論探討,這樣孩子才能容易接受,F(xiàn)在的孩子基本上什么都懂,所以我們家長就不要在孩子面前顯擺了,關鍵的地方,我們只要稍加點撥,讓他們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就可以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42282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