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三歲三個月(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學齡前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anneliese 的回復: (寫于10/20/2001 12:34:24 PM)

棋棋媽咪好!我的女兒也三歲三個月,也上幼兒園。

從你敘述看,我覺得這個幼兒園的教育方式真成問題。你提到孩子有那么多書,這真是令人不可思異!三歲的孩子就要有書本?什么樣的書本?適用于教學的那種嗎?還是小孩子愛看的圖畫書?就算是圖畫書也沒必要天天讓孩子對著看!還有,老師要上課,小朋友都得坐在那聽,這簡直是扼殺孩子好動的天性!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孩子到了6歲才讓上小學?那是因為6歲的孩子自控能力好很多,也懂事許多,能夠理解大人的各種要求,這個年齡是適合孩子坐在課堂上注意聽老師講課的階段。而幼兒園的任務,是在游戲中教孩子東西。比如,老師帶領孩子做手工,不愿意做的孩子可以去玩堆積木,或拼板,或畫畫,或玩認字游戲,認色游戲等……

說到孩子聽話的問題。這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配合。家長可以常常叮囑孩子要受紀律、聽老師的話;而老師也該耐心教導孩子。等待,是最好的方式!

ericdeng 的回復: (寫于10/20/2001 2:00:27 PM)

幼兒園的書不光多,而且難度也不小。比如英語書學“C”,第一題找?guī)А癈”的小畫片,這還有趣,到第二題,前面有個大寫的“C”,后面有三幅畫:“貓”( CAT)、 “杯子”(CUP)、 “布娃娃”( DOLL),當然只有畫沒有英文,讓小朋友找出和“C”沒有關系的畫來。我覺得教起來很吃力,孩子一點興趣也沒有。類似這樣的題到了最后,是描紅,我不主張三歲的孩子去寫字的。

老師昨天還說,現(xiàn)在棋棋上課如果坐不住時,就專門有一個老師坐在他旁邊守著他,讓他專心聽講,我聽了不知是高興還是發(fā)愁,首先還是要謝謝老師。

大家主張要多和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我看還是少溝通的好,越溝通老師認為孩子的問題越多,最后都成了大問題。我看棋棋班很多小朋友的媽媽接了孩子就走,反而很少聽到什么問題,不象我,等著老師空下來和老師交談,結果越說越嚴重,我這段時間心情真不好,覺得自己不是稱職的媽媽。

cristinp 的回復: (寫于10/22/2001 2:58:07 PM)

我家蒙蒙明年就三歲該上幼兒園了?戳四奶樱椰F(xiàn)在就害怕了。孩子比較活潑好動,如果老師一味地要求她或他像大人一樣認真聽講,是不是有點過份?建議您給棋棋換個幼兒園試試(如果我家蒙蒙遇到這樣的老師或幼兒園,我會首先考慮給她換的),我還是覺得不要抹殺孩子活潑的天性,多給孩子點玩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空間。

ericdeng 的回復: (寫于10/23/2001 1:24:31 PM)

其實棋棋的幼兒園還是通過ISO9000認證的少數(shù)幾個幼兒園之一的,而且就在我家的小區(qū)里。昨天,在公共汽車上,遇上了棋棋班上的一個小朋友和她媽媽在一起,因為是小女孩,說話很清晰,讓我知道了一些平時根本從棋棋嘴里問不出的事。不如說班里的小朋友經(jīng)常亂跑,有些小男孩被老師關黑房子,其中棋棋也被關過,理由是不好好睡午覺。我聽了真的很生氣,我問棋棋:“誰把你關在黑屋子了?”他說:“是黃老師”。

anneliese 的回復: (寫于10/20/2001 2:31:52 PM)

看來這個幼兒園現(xiàn)在做的中本應是小學一年紀的事。我個人認為這是拔苗助長的行為!再說,認字母也不一定這樣認啊。泰德娃娃在幼兒園,他們的玩具當中有印著很大字母的玩具,老師并不教他們,拿給他們玩是培養(yǎng)孩子對字母等的感性認識,順便會發(fā)音讓孩子聽,但從不強迫他們學,而且還要坐那學。

說起和老師交流的事,我認為該問的還是應該問,但老師說的有些東西,你如果不以為然,就不必往心里去。也不可過多責備孩子,也不必苛求自己。

meihong6 的回復: (寫于10/20/2001 4:19:22 PM)

我的孩子這個月28日就滿四歲了,他在幼兒園里老師叫他們寫1,并要求寫在格子里,他寫了三個,后來叫他們寫2,他一個也不寫了,問他為什么不寫,他就說寫不來,可他有時在外面玩拿粉筆在地上也能寫2,可就是不在本子上寫。我看他們班上比他小兩個月的一個女孩寫完了一頁,而且寫的質量還不錯,可他非要我捉住他的手他才肯寫,而且寫得很不好看我真擔心他的智力會不會有問題,他這樣是不是學習能力很差呀?


niuniumum 的回復: (寫于10/20/2001 11:28:46 PM)

孩子不要比,各有特點。
寶寶要你抓住手寫,說明他自己不太自信。別說他寫的不好看,多鼓勵他。
孩子智力絕對沒問題,放心吧。
或者你可以讓他多練練涂色,可以鍛煉手部肌肉發(fā)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47631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