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一句贊美勝過母親100句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心理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專家指導 杭州萬舟心理研究會主任、親子教育專家冷中軍

最近,張女士在接送女兒上幼兒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現(xiàn)象——女兒所在的托班共有20個孩子,其中18位孩子固定由女性(母親或外婆、奶奶)接送,只有兩名孩子由父親和母親輪流接送。被問及孩子爸爸為何沒有承擔接送任務,大多數(shù)的回答是:爸爸太忙,要上班養(yǎng)家。

雖然不能因此就認定在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父親的缺席,但至少可以說明大多數(shù)的家庭,女性承擔著更多的養(yǎng)育責任。事實上,由于傳統(tǒng)的家庭角色的分工,當養(yǎng)育孩子和工作事業(yè)產(chǎn)生矛盾沖突時,很多家庭的第一選擇是犧牲母親的事業(yè)。因此,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過程中,可能母親產(chǎn)生了更大的影響。

但這并不是件值得鼓勵的事。杭州萬舟心理研究會主任、親子教育專家冷中軍認為,在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父親產(chǎn)生的作用其實要遠遠大于母親。從他多年的咨詢經(jīng)驗來看,那些出現(xiàn)任性、依賴、自卑、角色模糊等現(xiàn)象的孩子,大多與童年期沒有獲得足夠的來自父親的心理營養(yǎng)有關(guān)。

那些出現(xiàn)自卑、內(nèi)向、性別角色模糊等現(xiàn)象的孩子,大多與童年期沒有獲得足夠的來自父親的心理營養(yǎng)有關(guān)。

A、這個男孩為何要執(zhí)意改變性別?

專家:父親對孩子的性別認同有重要影響

這是我剛做記者時接觸到的一個案例。他打來熱線電話,說來杭州的唯一目的,是做變性手術(shù)——他堅信自己骨子里就是女性。

事實上,我見到他時,他已經(jīng)在整形醫(yī)院做了隆胸手術(shù)。手術(shù)并不算成功,過程很痛苦,但這些并不能阻止他對第二次手術(shù)的期待。

這個皮膚白皙,五官清秀,帶點羞澀內(nèi)向的男孩子為何擁有如此強烈改變性別的愿望?在今天做“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個選題時,我對他的經(jīng)歷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他出生在一個普通農(nóng)村家庭,媽媽在生下三個女兒后,才有了他這個兒子。小時候,父親常年外出打工,他就在女性堆里摸爬滾打。那時家境并不寬裕,他常穿姐姐穿剩的衣服,卻憑著天生的眉清目秀、唇紅齒白,獲得了很多關(guān)于外表的贊美。他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夸他像女孩子一樣漂亮。

小時候他喜歡和女孩子玩,覺得女孩子清爽,干凈,而等到青春萌動時,他也試著交了個女朋友,卻覺得異常別扭,總要想辦法去討女孩子的歡心更讓他覺得心累。相反,他和男孩子待在一起,自然、舒服,因為那些男孩子會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要保護他的想法,他享受被保護和無壓力的狀態(tài)。

他決定來杭州的前一晚,將自己想做女孩的愿望告訴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哭著跪下來求他,他也撲通一聲跪在母親面前,求母親原諒他。后來母親死心了,說:“也許是我害了你,但從今往后我就當沒生過你。”

我不知道這個男孩子現(xiàn)狀如何。我知道一部分人因為先天的基因,無法選擇自己的性取向,但如果在這個男孩子的童年成長過程中,他的父親沒有缺席,他的母親知曉一些養(yǎng)育常識,他的人生是否會是另一種光景呢?

【心理學堂】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之一:性別認同

這個男孩子的情況,在心理學上叫做“性別角色認同障礙”,產(chǎn)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符合性別角色期待的教育和生活模式,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說來,孩子4—5歲時,開始有性別意識,而給孩子取名、買衣服和玩具、與孩子游戲和談話等,都傳遞著社會以及家長對不同兒童的潛在性別期望和標準。孩子到2歲時,能說出自己的性別,5歲左右,兒童能夠把某些特定的人格特點與性別聯(lián)系在一起,如男孩子應該勇敢,女孩子應該文靜。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家庭會鼓勵那些符合性別角色標準的行為,制止那些不適當?shù)男袨椤?/p>

換言之,如果鼓勵孩子不符合性別角色標準的行為,甚至采用錯誤的不符合性別角色標準的教養(yǎng)方式,那么孩子很可能會產(chǎn)生錯誤的性別角色認同。

在這個過程中,父親對孩子性別角色的認同帶來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為對于男孩來說,父親是男孩生活中最重要的性別典范。如果在一個家庭里缺少父親,男孩就沒有了模仿的榜樣,往往會使男孩缺乏男性應有的行為風范、處事模式,對同伴的依賴性強,處事的果斷性差。對于女孩來說,父親是可以教給她們邏輯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直觀展現(xiàn)男性與女性有何不同的人。

薩提亞家庭治療理論也認為,如果孩子和父親的關(guān)系足夠好,女兒會更富于女性美,兒子會更有男人味。在與父親的互動中,父親能把女兒女性部分的特質(zhì)更好地引發(fā)出來。同樣,兒子會迅速認同父親作為男人的責任、原則、胸懷、膽識與氣魄。所以,和父親關(guān)系很好的孩子,不太可能會出現(xiàn)性別角色的認同錯誤。

B、20歲的女孩為何沒有自信?

專家:父親的一句贊美勝過母親100句

20歲的林雪找到咨詢師,是因為大學里有兩個男生同時向她表達了愛慕之心,最終卻被她以“對方不是真的喜歡自己”為由拒絕了,其中有一個還是自己很喜歡的男孩子。她不停地說,自己長得不好看,對方憑什么愛自己?她一方面擔心一旦答應對方,會被對方傷害,另一方面她又擔心這樣的想法會影響她未來的戀愛及婚姻。

事實上,她五官清秀,穿著淡雅,談吐得體,是個很容易博得異性喜歡的女孩子。可她為什么總覺得自己“不好看”?

經(jīng)過聊天,咨詢師發(fā)現(xiàn)她是個內(nèi)向、敏感且缺乏自信的女孩子,甚至有點強迫傾向,比如,她穿了件新衣服,會不由自主地觀察班里男同學的反應,心里既希望被注意,又害怕被注意。她知道這樣不好,但又控制不住地這樣去想去做。

她有過兩段戀愛經(jīng)歷。初中時,也許是青春期情竇初開,林雪開始有意無意地尋求異性的關(guān)注。初二時,開始和一個男生交往,初三時男生提出分手;高二時,她和另一個男生開始一段戀愛,但悲劇再次上演,高三時男生以“學業(yè)為重”為由,提出分手。

這兩次戀愛對林雪原本就脆弱的自信心無異于是嚴重打擊。她將之歸于“自己不夠漂亮”,因為從記事起,她似乎從來沒有被異性夸獎“漂亮”的經(jīng)歷,所以即使有人以“好看”來稱贊她,她也認為這只是別人的溢美之詞。

而當咨詢師用家庭原生圖帶領(lǐng)她梳理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時,才發(fā)現(xiàn),問題的癥結(jié)在她父親那里——在她的童年經(jīng)歷里,作為異性的父親從來沒有對她表示過肯定、贊美和認同。她從不相信“女兒是爸爸前世情人”的說法,雖然自己是獨生女,但爸爸總是那么嚴肅,對她似乎只有不滿,只有挑剔,怎么會夸獎她長得好看呢?她回憶起一件事,小學四年級,她對漂亮有了朦朧的向往,偷偷學女同學的樣,用小發(fā)夾將劉海卷成彎彎的形狀,不巧被爸爸看到,不僅被訓斥了一通,還責令她不要把心思花到“歪門邪道”上去。

【心理學堂】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之二:自我認同(即自信心)

如果孩子早年沒有獲得足夠的父愛,那么青春期很容易發(fā)生早戀狀況;如果早年沒有得到父親足夠的贊美和肯定,孩子會有自卑和焦慮。林雪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她初中時的早戀、現(xiàn)在對異性關(guān)注的渴求,恰恰是內(nèi)心對父愛的一種補償渴望。所以,請記住,對于童年期的孩子,父親一句肯定、認同、贊美的話,勝過母親說100句。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0—3歲時,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接納和足夠的安全感,這些母親就可以給予;而4歲以后,在孩子建立自信心、適應性等方面,父親對孩子的影響要遠遠超過母親。父親通常以完全不同于母親的教育方式和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孩子。他們會帶孩子去冒險、去探索世界、去嘗試做一些前所未有的事情,這樣,孩子在與父親玩游戲時,可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此強化對外界的控制感覺,增強自信心,提高對自我的認同。同時,父親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在人際關(guān)系中還會有安全感,有自尊心,容易和他人友好相處,能和人真誠相待。一般來說,這些孩子的社交能力較強,容易適應新環(huán)境。

那么,父親如何有效地表達對孩子的肯定、贊美和認同呢?最常用的兩句話是“很高興你是爸爸的孩子”,或者“你真是爸爸的好孩子”——如果你想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有所認同,不妨說“很高興你是爸爸的兒子(女兒)”、“你真是爸爸的好兒子(女兒)”。

C、兒子的性格全隨了媽媽?

專家:兒童期的孩子更認同父親的價值觀

程江對15歲的兒子似乎有頗多遺憾:自己上學那會兒,成績可是數(shù)一數(shù)二,可兒子呢,勉強進入前二十名;自己做事那叫個雷厲風行、爽快利落,兒子偏偏是個慢性子,能急死人;自己事業(yè)雖不算驕人,但經(jīng)過多年打拼,也算達到了自己的預期,可兒子偏偏與世無爭,自得其樂……

每次朋友聚會,說起兒子,他總不忘來句總結(jié):我這兒子,渾身上下全隨了他媽媽!

但是回想兒子的成長經(jīng)歷,不隨他媽才怪。兒子生下沒多久,程江便被公司派往異地常駐,后來因不滿單位對他職務的安排,一怒之下辭職單干。他愛人不知道費了多少口舌勸說他——在女人眼里,國企、中層職位,多少安耽的人生,用不著這么瞎折騰。但程江不聽,只告訴她一句話:把兒子給我?guī)Ш昧耍B(yǎng)家的事情交給我!

他的忙碌可想而知,做路橋工程,從掛靠資質(zhì)單位到真刀實槍攬活開工,程江長年累月東奔西走,經(jīng)常一走就是大半年。愛人就是在那個時候辭職,當起了全職主婦。

兒子會叫爸爸的時候,程江也經(jīng)常打電話回家,但只聽得愛人在電話那頭耐心地誘導兒子叫爸爸,兒子就是死活不叫。每次回家,程江放下行李大叫“兒子”時,兒子卻直往媽媽屁股后面躲。

這兩年,工地上也用不著像當初那樣操心,程江在家的時間漸漸多起來,發(fā)現(xiàn)“兒大真的不由爹”了。比如,有時候看到兒子慢騰騰的樣子,他忍不住要數(shù)落,這樣子以后能成什么大事?兒子不理會他——他早有了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壓根不在乎你所謂的大事。

有一天,兒子頭頂著一大包回家,說是被同學欺負的,程江怒氣沖沖地說:“誰打得你,給爸爸打回去!”兒子卻一頭鉆進自己的房間,說“算了,吃虧是福”……把程江氣得直翻白眼。

【心理學堂】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之三:價值觀

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的父親,是不能奢望孩子有和他類似的性格和價值觀的。

精神分析學家認為,對于兒童青少年的性格形成,母親的作用在嬰幼兒期特別重要,而父親的作用在兒童期以后特別重要。4歲以后,孩子會非常黏父親,弗洛伊德解釋為父親的自居作用——兒童往往追隨仿效父親,以期將來也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而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這是因為他們認為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而父親的愛是要通過爭取才能獲得——因此,他們更認同父親的價值觀,通過“認同父親的價值觀”,來獲得父親更多的關(guān)注和愛。

如果在孩子個性和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父親這個產(chǎn)生影響的最重要他人,如果這個最重要他人因為種種原因而缺席,那么孩子會轉(zhuǎn)向次一級重要他人——案例中,這個次一級重要他人固然是一直給予他安全感的媽媽。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正因為父親是影響孩子個性和價值觀的最重要他人,因此父親本身的個性、價值觀非常重要。從孩子出生懂事起,父親就應該是一個合格且優(yōu)秀的家庭教師,應以身作則地教孩子怎樣做人,如何自尊、自愛,使孩子樹立起一套正確健康的評價體系。

就像案例中,父親的個性、價值觀與兒子相比,哪個更容易獲得內(nèi)心的幸福還不得而知,因此這位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缺席究竟是好還是壞,也很難判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2078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