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坦原來上的是一家雙語園。但后來我們發(fā)現坦坦只是在上英語課,從沒有用英語學過別的課。象正常的園一樣學了點英語單詞,不會基本的日常英語,麻煩的是發(fā)音不準,特別是“C”的發(fā)音,讓人好氣有好笑,還不如不學。最讓人噴飯的是園方決心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全美語環(huán)境,于是,所有教職員工都說英語。早晨上學去,大夫想我們問好,一時沒鬧明白她要說什么,原來她在用英語想我們打招呼。試想一位近50歲的中國土生土長的業(yè)余大夫,非要讓她改說英語,真是匪夷所思。
坦坦娘不恥下問去請教關于蒙氏教法和教師中有否經過奧爾夫培訓的人,園方的回答充滿搪塞之詞。坦坦娘開始不滿意了。說實在的,這家幼兒園的老師對孩子們聽好的。但畢竟都是我們的幼教體系培養(yǎng)出來的老師,教育思想還是老一套,比如,追求大家的一致,不求個性培養(yǎng),體現在:教孩子們畫畫的方式還是給個樣子找著畫,結果擺出來大家都畫的一樣,連小樹枝向哪里斜,孩子們都很齊心;戶外活動時間少,一天連一小時都難保證,特別重視孩子們上了多少課;平時上課,大家必須乖乖坐好,不許動,對于坦坦這樣2歲多的孩子,這樣的方式肯定不合適。
坦坦娘認為,身體是最重要的,每天的戶外活動起碼要兩個小時。畫畫,隨便他們畫,畫好了 ,老師啟發(fā)問他畫的是什么,幫他想個題目就完了,為什么大家都一致?束縛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英語,對孩子來講,字母不重要,教他說話就是了。母語不也這么學嗎?
在當當嗎那里呆了一天觀察到,小橡樹每天安排給孩子們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重要的是當當媽給孩子們的教育非;顫,不死板,而且把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和內容融在言行舉止當中。比如,她一手牽一個孩子在前面走,會一邊唱著歌謠,一邊用腳打著拍子,整個身體都配合著歌曲的節(jié)奏擺動,孩子自然就學會了節(jié)奏和歌曲,如唱“there was farmer had a dog,Bingo was his name oh,B-I-N-G-O……”。她給孩子們唱那些好聽的中、英語歌謠,也是配著動作,發(fā)音美極了,加上她本人長的有些像個大中國娃娃,又留的娃娃頭發(fā)式,坐在可愛的孩子們中間,場面讓坦坦娘陶醉。
當當媽還老跟孩子們一起扮演故事或歌謠里的角色,比如大灰狼、小白兔,小豬、大黃狗什么的,每個人都有道具,一塊大的素色布什么的就是房子了,孩子們開心的尖叫以表達他們的興奮,好像這是渥太福教學法?孩子們幾乎每天都有傲爾夫音樂課,坦坦說“我要脫鞋”都帶著節(jié)奏說。那一套奧爾夫樂器太高級了,聲音美的沒法說,可惜我買不起,干脆讓坦坦來上學吧,免費享用。
當當媽把小橡樹布置的像個蒙臺梭利的兒童之家,這是一個四室一廳三衛(wèi)的公寓,廳有20平米大吧?擺著孩子們喜歡的部分蒙氏教具,不象有的幼兒園,只是招牌、擺設,是孩子們可以隨便玩的。還有火車積木等等,經常更換的。另一個房間是孩子們的書房,有象古董一樣的老式兒童家具和地毯,甚至還有一個鑼,孩子們可以席地而坐看自己的書,高興時,去敲一聲鑼。電腦的屏幕真好,不傷眼睛。還有一個房間放著小木偶劇場和各種奧爾夫樂器,孩子們演戲的地方。再有一個房間放的是大草編筐和大紙盒,給孩子玩藏貓貓和角色扮演擱道具。再有就是一個放蒙臺梭利教具和大型玩具的房間了?傊瑤追N我所知道的比較好的幼教方法,都特別自然地體現在當當媽的教學和環(huán)境布置里。
所以,坦坦娘在上了4次小橡樹的親子課之后,就把坦坦送到了小橡樹。坦坦到了小橡樹就像到了自己家,開門先問老師早,進門就自己坐在地板上脫鞋,換上室內鞋,然后忙不迭地奔到玩具架子前,找自己喜歡的、怎么也玩不夠的玩具。忙的不亦樂乎。到了晚上,還不肯回家。
一直沒寫,是因為我有私心,怕當當嗎那里招太多的孩子,我兒子得到的照顧和享受的教育質量受影響。但看見最近坦坦的進步,禁不住喜上眉梢。作為論壇里的媽媽感覺有責任與大家共享,所以半夜爬起寫了這么多,希望對大家有啟發(fā)。有理解不對的地方,請當當媽指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95493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