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習方法!

兒童涂鴉:藝術(shù)的種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藝術(shù)培養(yǎng)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英國作家毛姆一生著述甚豐,其中有一部很有讀者群的長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其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以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并不是從小就學畫畫的,在已屆中年時因偶然的機緣接觸了繪畫,不可遏抑地受到內(nèi)心的召喚,毅然放棄收入優(yōu)渥的工作和安逸的家庭,投身到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狂熱中。他的作品最初被人視為涂鴉之作,可對于藝術(shù)的渴望使他可以忘掉一切,迸發(fā)出令人吃驚的創(chuàng)造力,畫出開創(chuàng)時代新風的作品。

  藝術(shù)創(chuàng)造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活動,藝術(shù)家聽從的是心靈的召喚,任何僵化的、程式化的要求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不可忍受的束縛。上述的印象派畫家高更就是一個范例。這就牽涉到美術(shù)教育的問題了,現(xiàn)下我們的教學模式是怎樣的呢?許久以來,兒童美術(shù)教學一直以傳授技能為主,所以多是采用簡單的臨摹教學方式。由于兒童畫畫不是靠自己觀察、想象去主動地創(chuàng)造,而僅僅是記住了教師教的畫法,以至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慣式思維,影響了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這樣一種現(xiàn)狀該怎樣去改變呢?林菁菁的《與孩子一起享受藝術(shù)》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

  看《與孩子一起享受藝術(shù)》是一種享受。準確的說,是一次童真的回顧,一次成人對失落的率真世界的尋找。我們在喧囂的都市中陷得太深,早已忘卻了許多東西。心靈久已不去擦拭,灰塵的積淀就不可避免了。家鄉(xiāng)的田野、小溪、青草、樹木,幼小的玩伴,田中的泥偶,在我們的記憶中被封存得見不到蹤影。當我們行走于都市中,鋼筋水泥的森林聳立在身體的四周,柔弱的心靈難免染上金屬的冰涼氣息。這時,我們還記得童年嗎?生活中有成人禮,不妨也增加一個童年禮。這是為我們這些成年人準備的,多接觸兒童,多參加游戲,多讀讀童書,或者多看看為大人寫的挺有意思的書,比如,這本《與孩子一起享受藝術(shù)》。

  看,這些涂鴉,小孩子的涂鴉!恫莸慕徽劇(紙上木炭條,Steven , 2歲1個月),青綠色的底色,幾根疏疏落落的草棵,好象因為有風,向一邊或深或淺地倒伏著,形態(tài)驚懼,微小的觸須支棱棱地立著。是的,小孩子畫的,大人可以畫得更加具象精致,卻畫不出這種畫面所呈現(xiàn)的童趣的偶然性!逗(紙上水粉,Julianna , 3歲),兩個淡紫色的觸角,隨便地向兩邊支著;青色的翅膀,弧形圓圓的,色彩右邊密,左邊疏;玫瑰紅的色斑,有的呈扇形,有的像花瓣,有的什么也不像!睹利惖奈伵!(紙上水粉,沈芊彤,6歲半),底色很怪,一部分黑,一部分深藍,布局不規(guī)則,好象有風在吹這些色彩,搞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蝸牛背的小房子是淺的和稍深的黃色,一圈團一圈,兩種黃色相間;它的身體是深黃色,扭扭曲曲的,上面有兩個大大的觸角,好象瞪著溜圓的眼睛!恫噬拇题(紙上水粉,陳浩,5歲),讓我這個大人看來真怪,藍色的粗粗的樹,準定是一筆一棵,連著六筆,畫面上就有六棵了;樹的枝椏也怪,黑黑的,一枝兩枝,或者堆在一塊兒也不知幾枝;最奇怪的是刺猬,因為樹前的那個東西說不上像什么,也畫了有好幾筆,灰色、藍色、黑色、黃色,枝枝杈杈,似乎在行走,孩子的眼睛看它就是刺猬,那它就是刺猬!缎は瘛(紙上水粉,段逸可,8歲),這是一張娃娃的臉,鍋蓋式的頭發(fā),黑色的;眼睛大大的,睫毛長長的;臉色上的是亮黃色,臉蛋涂的是紅紅的兩團;嘴唇紅色,微微地張著。“用筆用色潑辣,大氣,沒有太過瑣碎的描繪”!锻盔f》(紙上水粉,Steven , 2歲2個月),孩子把畫紙對折了一下,于是畫面上形成了一個均勻的圖形,像一片不規(guī)則的樹葉,也像一只奇形怪狀的甲蟲,紫色、深綠色、黑色,兒童的和諧。

  這是一次兒童涂鴉的巡禮,也是對我們程式化的審美模式的沖擊。孩子眼中的世界與我們的并不一樣。我們早已習慣于朝九晚五的固定生活,習慣于他人或自己設(shè)定的所謂的常態(tài)行為方式,已經(jīng)丟失了打開天馬行空想象方式的水晶鑰匙。而孩子們心靈的天空卻是未蒙過塵埃的,他們咿呀學語,他們信手涂抹,卻輕而易舉地打開了創(chuàng)造力的大門,充溢著玲瓏剔透的意韻。他們的蝴蝶是青色的,玫瑰紅的色斑,不規(guī)則的形狀。大人們已很難想象,而這卻是悲哀的。因為這暗示著在從童稚到成年的時間流程中,人的心靈中最可珍貴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已如沙漏中的細沙般悄無聲息地流逝而去了。當我們回首童年時,心中可有幾許悵惘之情?

  藝術(shù)的存在,取決于從事藝術(shù)者心靈的純凈透明,也就是童心的保留,正如我們的古語:“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如中國的徐渭、八大、石耷、齊白石,外國的凡高、高更、畢加索、達利,他們都是一些個性化極強的藝術(shù)家,許多作品不免不為流俗所接納,被認為是胡涂亂抹,不登大雅之堂?蓵r間的煉金術(shù)證明了他們作品非凡的價值。當我們現(xiàn)在看他們的畫作時,可以感受到一種精神的高貴和稚拙的純真。

  豐子愷在《緣緣堂隨筆》中用妙趣橫生的筆觸頌揚了童真、童趣,鼓勵孩子在玩耍式的涂鴉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種下藝術(shù)的種子。而林菁菁在《與孩子一起享受藝術(shù)》中,以孩子的媽媽、畫家、兒童美術(shù)教育實踐者的多重身份在做著同樣意義深遠的事情。她的藝術(shù)感覺是敏銳的,她對孩子的愛令人感到一種“熱情的火焰”,她之于傳統(tǒng)的兒童美術(shù)教育有著深深的痛切感,這一切都使《與孩子一起享受藝術(shù)》這本書有了藝術(shù)本體和現(xiàn)實操作的雙重價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97804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