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為什么要反抗?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行為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每天鬧……爭取注意

  孩子為什么要反抗?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沖突與爭論是不可能的。理由很簡單:教育有時候意味著把帶給孩子樂趣的事情結(jié)束掉?措娨、吃零食、打水仗、在外面玩耍、喧鬧─身為父母的你總是那個“破壞樂趣的人”,到了某個時候就會說:“夠了,F(xiàn)在馬上停止,不準繼續(xù)!边@么做還真不討人喜歡。完全可以理解孩子會抗 議、咒罵或者心情變得很差,而且還會嘗試把他的壞情緒發(fā)泄在“樂趣破壞者”身上。教育也意味著:督促孩子去做絕對不會帶來樂趣的事情─整理、刷牙、上床睡 覺、做功課。這些事很多小孩都不會自動去做。又可以想見,他們會抗議、咒罵、情緒惡劣并且把怒氣發(fā)泄在要求他們做這些無聊的事的人身上。想象一下,孩子對每個要求的回答是“好的,媽媽”,然后立刻去做你要他做的事。你不覺得這樣很奇怪嗎?大部分的孩子天生就不是溫馴的小綿羊。

  他們更像整天在游戲式的打斗里互相較量的小獅子。

  小孩子也想知道誰比較強。

  他們想知道他們有多少權(quán)力與影響力,能在誰的身上以及用什么方式實現(xiàn)他們的意愿。他們比小獅子要麻煩一點的是:他們通常不會和同年齡的兄弟姐妹一塊兒長大。很多孩子根本沒有兄弟姐妹,他們需要父母作為練習反抗的對象。

  這種樂于反抗的天性是人類與所有哺乳動物的共同點,行為生物學上的專業(yè)概念叫做“攻擊性社會探索”:孩子會探索他們的影響力在他們的社會領(lǐng)域里能到達多遠,能在誰的身上發(fā)揮什么效應(yīng)。

  譬如小寶寶會反復(fù)把湯匙從高腳椅往地上丟,而每當媽媽再把它撿起來時,他都很高興,像這種不帶惡意的游戲就屬于此類。不過嘗試做出攻擊性的行為也屬于此類:揍人、咬人、坐在地上耍賴尖叫。孩子試著做出這類行為是完全正常的。而家長的任務(wù)是,當孩子太過分而且妨礙到別人時,或者當孩子想要實現(xiàn)其意 愿時正好不是玩樂的時間,而是必須履行義務(wù)的時候,就必須給孩子設(shè)定界限。

  從這些認知得出三點重要的結(jié)論:

  *如果父母中只有一人老是扮演吃力不討好的“樂趣破壞者”,會使家里的氣氛不好。這個工作經(jīng)常落在媽媽身上,爸爸負責的是比較愉快的休閑活動。比較明智的做法是,父母兩人共同分擔這兩件事:有時陪伴孩子玩,但也要求他們履行義務(wù)。

  *親子之間的爭論是無法完全避免的。當孩子無法實現(xiàn)他們的愿望時,他們必須抗爭。但父母不必隨之起舞,不必把孩子的每個挑釁、每句辱罵和每次違抗都牽扯到自己身上。你可以保持安靜和冷靜,因為你可以這樣想:孩子不是針對個人,他只是正好又在測試他能違抗到什么程度。有誰比你更適合作為測試對象的 呢?

  *不是所有孩子都著迷于反抗和較量。從出生后 的幾個月起就有顯著的差異。有的孩子就像小“斗士”,一有事不如這些小“斗士”的意,他們就會非常激動。一丁點兒小事(例如沒有立刻吃到零食)就能引發(fā)激 烈的反應(yīng):他們會持續(xù)不斷地嘶吼、坐在地上耍賴、以頭撞地。斗士的意念越強,就越激烈、越堅決地嘗試達到目的。對這類孩子的父母而言,養(yǎng)育是一項特殊的挑戰(zhàn)。退讓代表:“終于安靜了!”但是也代表:給孩子充分的理由,繼續(xù)這種異常的行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99422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