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草原(14分)鮑爾吉·原野誰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呢?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頭向后繚望,都是一樣的風景:遼遠而蒼茫。人難免為這種遼遠而驚慌。在都市里生活,或者尋訪名山以及賞玩江南園林的人,都習慣于這樣的觀察:眼光的每一個投射處,都有新景物可觀,景隨步移。然而草原沒有。蒙古牧人前瞻的時候,總是瞇著眼睛。他們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間哪一樣東西,而是想在眼里裝填一些蒼茫。城里的人大睜著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腳下的草兒紛紛簇立,一直延伸到遠方與天際相接。這顏色無疑是綠,但在陽光與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錫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霧色中的淡藍。因而草原的風景具有了看不到與看不盡這兩種特點。和海一樣,草原在單一中呈現(xiàn)豐富。草就是海水,極單純,在連綿不斷中顯示壯闊。有一點與海不同:觀海者多數(shù)站在岸邊,眼前與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沒有邊際,它的每一點都是草原的中心。與站在船上觀海的相異處在于,你可以接觸草原,撫摸、打滾兒甚至過夜,而海上則行不通。在草原上,遼闊首先給人以自由感,第二個感覺是不自由,也可以說是局促。人,置身于這樣闊大無邊的環(huán)境中,覺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隱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與微不足道。在草原上,人的處境感最強烈。天,真如穹廬一樣籠罩大地,土地寬厚仁慈,起伏無際。人在這里揮動雙拳咆哮顯得可笑,蹲下嚶嚶而泣顯得可悲。外來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來做。在克什克騰,遠方的小溪載著云杉的樹影擁擠而來時,我愿意像母牛一樣,俯首以口唇觸到清淺流水。當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著坐著或趴著合適時,也想如長鬃披散的烈馬那樣用面頰摩挲草尖。草原上沒有樹,所以即使有風也聽不到嘯聲,但衣襟已被扯得飄展生響。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草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2分)(1) 迥然不同: (2) 摩挲: 2. 文章所表達的對草原的感受最有特點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 3. 在草原上,人有哪些感覺?為什么在草原上咆哮顯得可愛?(3分) 4. 如何理解“草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是在靜默中觀望未來!边@句話?(3分) 5. 文中劃線句子,印證了寫草原的一首詩,請你寫出這首詩的題目并把它默寫下來 (4分)
答案:
)1. (1) 一點也不相同. (2) 撫摩.2. 遼遠而蒼茫.3. 自由感和局促感。因為草原廣闊無邊,人在草原中太渺小與微不足道。4 “善忘”實際上是 對人生的豁達與灑脫,是一種對榮譽、金錢、地位等的不計較。“在靜默中觀望”是一種坦然自若的不張揚的沉穩(wěn)。觀望未來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永保一顆純凈的心。5 敕勒歌 默寫略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jixuwen/377153.html
相關(guān)閱讀:畢淑敏《城里人與鄉(xiāng)下人》閱讀練習及答案
《魯迅頂房》閱讀練習及答案
“鄰居的小孩安靜”閱讀理解答案
遲子建《一滴水可以活多久》閱讀練習及答案
汪曾祺《八月驕陽》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