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姐有個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叫小志。前幾天,吳姐對我說了她兒子的事情:
原來,小志的班主任老師向吳姐反映小志上課小動作太多,不認真聽講,不是亂動書本就是用筆在紙上亂畫,再不就是亂擲紙團打同學。吳姐想,小志正處在學知識的階段,如果不管他現(xiàn)在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會讓他學習的自覺性和自制力更差。
于是,吳姐對小志說:“小志,老師希望你上課注意力能集中一些,不要影響其他同學,這樣吧,從今天起,你在家里當40分鐘的機器人!
小志雖然不愿意,但媽媽的話不敢不聽,小志坐在椅子上,沒有5分鐘,就開始動來動去,吳姐看到小志又坐不住,只好用懲罰的方法,小志動一下,吳姐就拿小棍敲一下,可不管媽媽怎么敲打,小志就是坐不住。
吳姐警告小志道:“上課時除非老師叫你回答問題,否則雙手和雙腳都不許動,要不,看媽媽怎么訓你!”
雖然吳姐一直提醒小志上課要注意力集中,不要搞小動作,但小志就是無法管住自己,照樣是亂動亂說,老師批評小志,小志覺得上課一點意思也沒有。
聽了吳姐的介紹,我對她說:“小志的主要問題是缺乏自律,讓孩子真正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最重要的是他自己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并自覺地控制自己。如果僅僅是你的督促是沒有多少效果的。”后來,我跟吳姐講了一些培養(yǎng)孩子自律性的方法,吳姐答應回家去試一試。
專家點評
孩子缺乏自制能力,根源往往在父母。小志小時候其實也是一個有一定自律性的孩子,后來吳姐上班后,小志就養(yǎng)在奶奶家里。奶奶對小志十分溺愛,總是什么事情都隨著小志,不管小志做什么,奶奶從來不問不管。漸漸的,小志就變得缺乏自律性了。可見,父母對孩子小時候的遷就和溺愛,是對孩子最壞的教育,只會讓孩子隨隨便便,做事只憑自己喜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小孩子喜歡亂說亂動,本來無可厚非,但是,自我控制能力是個人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對個人的成長乃至成功至關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或缺少自我控制能力,就有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之中侵犯他人的權利,同時自己的權利也會受到威脅;缺少自控能力,也會常常與別人發(fā)生沖突,違反社會規(guī)則,失去耐心,因而也會失去獲得成功的自我保障因素。因此,讓孩子從小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非常重要。
“懶”媽媽心得
高爾基說過:“哪怕對自己一點小的克制,都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笨梢姡瑥男∨囵B(yǎng)孩子的自制力尤為重要。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媽媽也需要有一些小竅門,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改掉壞習慣。
心得1:愛孩子并不是毫無原則
許多父母總是不知道如何去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能力??管教過嚴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死氣沉沉、缺乏活力;過于放縱,又會讓孩子變得嬌氣、任性,事實上把握好這個“度”正是父母教育的關鍵所在。媽媽應該明白,愛孩子并不是任由孩子隨心所欲,而是要給孩子訂立一些原則,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并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例如,帶孩子去商場購物時,抗誘惑力差的孩子見了自己喜歡的商品,可能會對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這時,媽媽應該明確地對孩子說明,哪些東西是可以買的,哪些東西是過一段時間可以買的,哪些東西現(xiàn)在不買,以后也不會買。媽媽一定要堅決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讓孩子見什么要什么。孩子經(jīng)過一次次的“失望”,自控能力就會逐漸提高。
[1][2]下一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048765.html
相關閱讀: